整形天后顧婕直腸癌切除腫瘤仍擴散到肝臟!不可不知的10大警訊與6大好發族群|大腸直腸癌|癌症|元氣網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大腸直腸癌

整形天后顧婕直腸癌切除腫瘤仍擴散到肝臟!不可不知的10大警訊與6大好發族群

顧婕證實壞消息是罹患癌症。本報資料照片
顧婕證實壞消息是罹患癌症。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罹患直腸癌的57歲「整形天后」顧婕,上個月開刀切除腫瘤,昨日卻驚傳癌細胞擴散至肝臟,病情惡化。大腸直腸癌曾連續15年位居台灣10大癌症發生率首位,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肥胖、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致癌因子,是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主因,應多留意10種常見症狀。

整形天后飽受便祕之苦,近期發現竟是直腸癌

顧婕過去20年飽受便祕之苦,脹氣達30年、血便1年,又愛吃烤肉、燒肉,近期因排便都要1小時,還要擠壓腹部才能解便,做大腸鏡檢查才在直腸與乙狀結腸處發現5公分惡性腫瘤,證實罹癌第二期,上個月底手術切除腫瘤,未料昨日傳出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後續治療將延長,於日前進行肝電燒手術。

大腸直腸癌的警訊有哪些?那些是高危險群?

糠榮誠表示,大腸直腸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易出現便血及慢性貧血症狀,或是腹部隱隱作痛、體重減輕等現象,也可能因腸阻塞而引起便祕、腹脹,甚至腹痛情形。大腸直腸癌症狀易被誤以為是痔瘡而忽略,但當出現便血、便祕和排便異常就是重要警訊,應進一步就醫檢查診斷。

糠榮誠表示,大腸直腸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易出現便血及慢性貧血,或是腹部隱隱作痛、體重減輕等現象。大腸癌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糠榮誠表示,大腸直腸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易出現便血及慢性貧血,或是腹部隱隱作痛、體重減輕等現象。大腸癌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一般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90%是從大腸瘜肉產生,瘜肉的黏膜易質變產生腫瘤,因此做大腸鏡檢查時,一發現瘜肉必須立即切除,以免瘜肉在5至10年後癌變成惡性腫瘤。糠榮誠說,發生腸癌的危險因子很多,除了患者帶有致癌基因外,如果經常暴飲暴食、嗜吃燒烤食物、高油脂飲食的人,缺乏運動的人、肥胖者等,是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

大腸直腸癌如何治療?如何預防?

大腸直腸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非常高。糠榮誠表示,若父母親是癌症患者或兄弟姊妹有大腸瘜肉的人,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建議年過50歲的人都需要進行篩檢,包括肛門指診、糞便濳血檢查、大腸鏡檢查、下消化道X光攝影等檢查,才能確診是否罹患大腸癌,治療則以手術切除為主。有家族史的人,建議40歲以後就應做相關檢查。

預防罹患大腸直腸癌,糠榮誠強調,飲食要均衡,不要暴飲暴食,三餐熱量也不要太高,要控制油脂的攝取量,「天天五蔬果」,多吃高纖低脂食物,少吃煎、炒、炸的食物,少碰刺激性食物,不菸不酒,少喝咖啡,多運動,就能腸保健康。

台灣癌症基金會列出常見直腸癌10種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盡速就醫:

1.排便習慣改變:突然發生慢性腹瀉、便祕。這常是腸道的腫瘤引起狹窄,或有不正常的分泌物。

2.糞便形狀改變:當糞便漸漸變細,常是腸道發生了狹窄,有了病變。

3.排泄黏液:腹瀉,腸炎時常會產生一些黏液,而在腸癌、瘜肉也會發生。

4.便血或糞便帶血。

5.裡急後重:是指常有便意,肛門裡老是有東西的感覺,常要上廁所,又解不大出來,常是直腸癌的症狀之一。

6.腹痛。

7.貧血:臨床上許多大腸癌的初始症狀就是貧血,尤其是在右側大腸病灶。不易以肉眼從糞便發現出血,常須靠潛血反應檢查。

8.食欲不振體重減輕。

9.腹部腫瘤:少數的大腸直腸癌以腹部腫瘤表現,有些是腫瘤太大,或轉移至其他臟器的表現,有些是因腸阻塞大便堆積於腸內,腹部可觸診到腫瘤狀病灶。

10.轉移至其他器官:少數病人發現有腫瘤時已是末期,因為一些臟器轉移症狀就診才診斷出來,例如轉移至肝臟引起黃疸,轉移至骨頭而導致疼痛。

哪些人是容易得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有大腸瘜肉者

●大腸癌家族史者

●癌症家族史者

●慢性腸發炎者

●肥胖者

●長期攝取高油脂、高熱量飲食者

→想了解更多 大腸(直腸癌)衛教資訊:元氣百科 大腸(直腸癌) 

責任編輯 吳依凡

大腸直腸癌 惡性腫瘤 癌細胞轉移 瘜肉 大腸鏡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