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次到國外出差,到了旅館Check-in後,照例先四處看看房間熟悉一下,這是一間頗具歷史的飯店,,房間風格深具古典風格,房間蠻大一間,連厠所也是,大小快有小一點的套房那麼大,古色古香以及充充空間的房間看起來舒適愜意,該有的都有,但唯一覺得有點奇怪的是,這間大浴室裡竟然裝了兩個馬桶,是怕一個馬桶不夠用嗎?

Ted & Dani Percival

不過仔細一看,嚴格講起來不是兩個馬桶,是一個半馬桶,就在我們熟悉的一般馬桶旁邊,還有一個長的很像馬桶的東西,但沒有水箱跟馬桶蓋,而馬桶裡面排水底部也跟馬桶不同,比較像是臉盆的排水孔。這東西鳥編從來沒有看過,不知道什麼用途也不知怎麼使用,就連名稱是什麼都不知道,真的是丈二金鋼摸不著頭緒。

直到最近無意間學到這個單字bidet,一查發現原來這個字指的就是當初在國外浴室裡看到的那個奇怪設備,中文有人翻譯為坐浴桶,bidet則不是英文而是法文,知道名稱就好辦,現在上網查一查一定都能查得到。

不查不知道,這個居家衛浴設備雖然在台灣不太為人所熟知,但是要是講到免治馬桶,那大部份人幾乎都知道,原來免治馬桶與bidet可有一段淵源呢。

那讓我們先來聊聊bidet的用途是什麼,bidet的發明是為了提供個人衛生清潔的工具,過去那個衛生紙還不方便好用的年代,使用完馬桶後,可以把尊貴的屁屁移到bidet上頭,用Bidet上的水龍頭(有自來水系統之後)進行清洗,這聽起來是不是就很像我們熟悉的免治馬桶呢,而通常bidet旁邊還會放置肥皂,加強清潔效果。

bidet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的法國,18世紀中葉的西西里拿坡里王國(Naple)的瑪麗亞卡羅琳娜王后 (Maria Carolina of Austria)要求要在她位於卡塞塔王宮(Royal Palace of Caserta)的浴室裡安裝bidet。雖然bidet很早就出現,但要到20世紀才開始在義大利及其他地區普及,最後也傳入了亞洲日本。

雖著時間推移漸漸有許多人改進傳統bidet,例如加入可向上噴水的噴頭、可使用溫水的bidet…等,經過數十年的演變,最後在日本很合理的將bidet與馬桶合而為一,發展出了免治馬桶這個產品,讓地狹人稠沒有那麼大浴室空間的地區,也能方便地享受用溫水清潔屁屁,而現代厠所很流行的沖洗器,也算是bidet的其中一種。

如今bidet在歐美仍然相當普及,在台灣免治馬桶相對也相當普遍,沒想到當年丈二摸不著頭緒的東西,竟然是免治馬桶的前身,類似這種因文化、地域環境所帶來的生活與居家設備裝潢差異,還真是非常有趣的現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