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指揮回歸參謀總長 顧立雄「只聽簡報」讓將領好不習慣

影/中捷英勇「長髮哥」今出院了!臉留2道傷疤報平安

NBA季後賽/G5首節就定勝負!唐西奇、厄文狂轟72分 獨行俠相隔12年重返冠軍賽

基金特蒐/野村日本策略 動能強

日股2023年漲幅領先全球主要股市,亮眼的表現延續至今年,日經225指數與東證指數紛紛創下歷史新高。 路透
日股2023年漲幅領先全球主要股市,亮眼的表現延續至今年,日經225指數與東證指數紛紛創下歷史新高。 路透

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日本策略價值基金協管經理人河野光成。 野村投信/提供
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日本策略價值基金協管經理人河野光成。 野村投信/提供

日股2023年漲幅領先全球主要股市,亮眼的表現延續至今年,日經225指數與東證指數紛紛創下歷史新高。雖然近期受到國際因素影響震盪整理,但面對這30年一遇的行情,投資人不免關心日股未來的成長動能是否能持續?

日本資產管理業首屈一指的野村資產管理認為,日本股市可謂脫胎換骨,多頭行情才剛剛開始,加上在三大利多:長期價值面被低估、薪資上漲帶動內需與經濟回溫、以及公司治理革新的帶動下,日本股市仍有極佳的成長潛力,值得加碼布局。

野村資產管理日本策略價值協管基金經理河野光成(Mitsunari Kawano)表示,與全球股市相較,日本股市的盈餘殖利率(Earnings yield)自2015年以來長期處於被低估的情形,目前位於近50年以來被低估較多的水準。

河野光成小檔案 圖/經濟日報提供
河野光成小檔案 圖/經濟日報提供

操作心法 圖/經濟日報提供
操作心法 圖/經濟日報提供

投資小叮嚀 圖/經濟日報提供
投資小叮嚀 圖/經濟日報提供

基金參考指標 圖/經濟日報提供
基金參考指標 圖/經濟日報提供

此外,日本經濟仍在復甦軌道上,名目GDP 已來到長期趨勢線之上,惟實質GDP仍在疫情前水準,且與其他各經濟體相比,日本實質GDP回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幅度偏低,尚不及2.5%,明顯低於中國大陸(逾20%)與美國(近10%),顯示日本經濟仍處於復甦的初期階段。疫情後的日本經濟復甦是由內需帶動,日本家庭在疫情期間的強迫儲蓄及實質收入增加均有助於支持消費,另外,日圓貶值所吸引的觀光人潮,亦有助於刺激內需消費成長。

日本從通縮轉為通膨及薪資的成長,將是2024年帶動日股持續成長的重要關鍵。日本最大聯合工會 Rengo在3月15日公布2024年春鬥結果, 針對大型企業調薪幅度達到5.28%,調整幅度是自1991年以來、近33年來最大的一次。

公司治理的革新仍是引領日股出現結構性轉變的主要因素。東京證交所(TSE)公布截至2023年底已按要求揭露改善股價淨值比(P/B ratio)行動的企業名單,藉此激勵其他公司跟進。同時再頒布新規,要求在主板上市公司自2025年3月起必須使用英文揭露重要訊息。

基金前五大持股 圖/經濟日報提供
基金前五大持股 圖/經濟日報提供

東證主板已有40%開始揭露東京證交所要求的公司治理相關資訊,股價也有明顯提升。目前仍有許多企業待揭露公司治理細節及提升股價淨值比,預計將持續成為未來日股的另一波上漲動能。

國外投資人自2023年開始大幅加碼日股。根據東京證券交所統計,截至4月5日,外資今年以來累計買超金額已高達3.2兆日圓,顯示日股深受外資青睞。

基金績效 圖/經濟日報提供
基金績效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24年3月19日日銀正式宣布結束2016年實施至今的負利率,並取消殖利率曲線控制(YCC),利率政策回歸正常化,對日股而言,除了政策不確定性的利空排除,也意謂著日本正式擺脫通縮環境,反而是項長線利多。

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中,日本企業的市占率超過50%,而半導體設備的市占率則是超過30%。未來AI大趨勢成型,背後仍需要半導體產業的支撐,在材料、設備領域仍高度仰賴日本半導體企業,在半導體需求暴增的趨勢中,日本半導體產業必然不會缺席。

日本 日本銀行 日股

延伸閱讀

泰國羽賽/周天成3連勝日本一哥 挺進男單4強

南海情勢緊張 菲律賓向日本添購5艘海防巡邏船

又來!北韓發射數枚短程彈道飛彈 日本研判已落專屬經濟區外

日本社媒投資詐欺大增 2024年1至3月受騙額46億元

相關新聞

AI熱 科技股迎新多頭格局

輝達(NVIDIA)最新公布的財報與財測均優於市場預期,其穩健的業績和展望強化市場對AI熱潮及信心,法人都認為,以AI為...

科技股企業獲利保持高成長 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爆發力強

美股近日繼那斯達克及標普500指數領先創高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近日突破4萬點,美股三大指數皆刷新歷史紀錄。股市由科技股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