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辣」2個月】吸引咗幾多投資/內地客入市? | 本土研究社 | 獨立媒體
立即捐款

【撤「辣」2個月】吸引咗幾多投資/內地客入市?

【撤「辣」2個月】吸引咗幾多投資/內地客入市?

打擊樓宇炒賣的炒樓稅,實行僅13年便被壽終正寢,早前財政司長陳茂波聲稱,在當前的經濟及市場情況下,有關措施已無需要。撤「辣」至今2個多月,具體樓市狀況如何?炒家重臨有否影響本地買家?研究員梳理撤辣後各樓盤新聞,分析相關售賣現況,可見炒賣投資之風已席捲新盤:

撤辣逾2個月 大量新盤投資客已佔3至5成不等

新盤|投資客比例|資料來源|發展商

Park Seasons|30%|文匯報|會德豐及港鐵合作
The YOHO Hub|30%(代理預料)|經濟日報|新鴻基地產
利奧坊.壹隅|30%(代理預料)|文匯報|恒基地產
Blue Coast|30至40% (代理預料)|信報|長實與港鐵合作
朗賢峯|40%|經濟日報|鷹君與港鐵合作
Belgravia Place|50%|香港01|恒基地產

綜觀這2個多月各大報章有關樓盤的新聞,有負責銷售的地產代理從業員,毫不諱言地指出有相當多比例的客源為投資客,並會預測回報年利率,如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不斷推銷各新盤的租金回報:利奧坊.壹隅約3厘,The YOHO Hub II約3.5厘,朗賢峯更能達4厘,似乎目標客戶並非自住客。

除卻用作出租的長線投資,不少買家明顯因撤辣而大手購入,如在投資客比例極高的Belgravia Place售賣會場中,便有代理業務員透露,有內地客一次過買了9個單位,稱過去曾因房產稅過高便一直在觀望,如今「撤辣」便果斷出手;而土瓜灣新盤,亦錄有買家涉資4700萬元大手買入9伙作投資,這個現象或許將更加普遍。

20240516b

一手盤內地客可佔7至8成 本地人仍不可負擔

新盤|內地客比例|資料來源|發展商

Park Seasons|20%(代理預料)|經濟日報|會德豐及港鐵合作
高臨|30%|Yahoo財經|資本策略地產
Blue Coast|30%|經濟日報|長實與港鐵合作
朗賢峯|30%|經濟日報|鷹君與港鐵合作
星凱.堤岸|65%|中原地產新聞|中洲置業
瓏碧|70%|36氪|碧桂園
必嘉坊|70%|文匯報|恒基地產
啟德海灣|80%|經濟日報|嘉華國際/會德豐/中海外合作

若以客源為分類,本地一手樓的內地客比例亦相當可觀,不少新盤的3成買家來自內地,亦有地產業界人士透露,撤辣後內地人查詢增加了40至50倍。位於九龍城區的瓏碧、必嘉坊和啟德海灣,不論是自住抑或是作投資之用,絕大部分均為內地買家,反映在撤「辣」後,香港私人住宅的需求已一定程度依賴非本地人口,必定會影響了發展商的定價策略,變得較原先進取。

過去十年不少國家均引入額外印花稅或類似措施壓抑炒風,包括新加坡(在去年尾加「辣」)【註1】、澳洲【註2】、新西蘭【註3】等,至今仍然生效,香港「撤辣」之舉確實逆世界潮流,或會令投資客繼續湧入。過去未撤辣時,以2023年的數據為例,一個家庭要不吃不喝14年,才供得起港島一個未計按揭的350呎單位,即使是九龍、新界也大約需要12年【註4】,雖然撤辣後樓市仍然疲弱,但由於經濟不振,市民收入或許會減少,香港房屋可負擔性或許會漸趨惡化。

20240516c

撤辣目的為令樓價「平穩地貴」

目前樓價縱使疲弱,但仍然處於極不可負擔的水平,經濟轉弱下或會影響社會穩定。讓樓價下跌將得失炒家和有樓人士,但繼續讓樓價高企將令無物業的市民繼續捱苦。去年新加坡海峽時報就形容香港政府面對這兩難局面時,選擇了保護既得利益而犧牲了一般無樓巿民的利益【註5】,甘願讓香港繼續成為全球最難買樓的城市;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最近的言論亦印證了這個想法:她指「撤辣」有效令樓價相對平穩【註6】,其實意思是政府期望樓價繼續「平穩地貴」。

回顧五六年前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的討論,政府經常以「土地供應不足令樓價高企」之名,合理化各種開發計劃如具爭議的填海計劃,背後的邏輯是管理供應側以降低樓價。現時樓市稍為疲弱,就已經急不及待撤「辣」引入投資客,透過增加需求托住樓價,日後市民將不會再相信政府指填海拓地會令大家更易上車的說法。

------
【註1】CNA:Singapore announces new property cooling measures, 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 doubled to 60% for foreigners
【註2】NSW Government:Surcharge purchaser duty for individuals 
【註3】Affinity Lawyers:AFAD ADDITIONAL FOREIGN AQUIRERS DUTY WHAT THIS MEANS FOR NEW ZEALANDERS PURCHASING PROPERTY IN AUSTRALIA
【註4】本土研究社:【不廢炒樓稅 今日港人不吃不喝幾多年先買到一間正常樓?】
【註5】The Straits Times:Faced with Hong Kong’s ‘trolley problem’, John Lee chooses to save the economy 
【註6】Yahoo News:何永賢:「撤辣」有效增強市場信心 樓價相對平穩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