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親授 告別主婦手 - 東方日報
副刊

專家親授 告別主婦手

家庭主婦做家務時經常接觸化學性物質和沾水,增加患上主婦手的機會。 家庭主婦做家務時經常接觸化學性物質和沾水,增加患上主婦手的機會。
家庭主婦做家務時經常接觸化學性物質和沾水,增加患上主婦手的機會。
家庭主婦每天面對繁重家務,令雙手經常濕水及接觸洗潔精等刺激性化學物質,容易導致乾燥和龜裂,甚至會患上主婦手(又稱接觸性皮膚炎),引發紅腫和長水泡等症狀,影響手指正常活動。加上即使康復後亦容易復發,令患者十分懊惱。請來嘉裕顏和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黃晶晶,講解主婦手的紓緩方法和日常注意事項,讓受困擾的媽媽還原白滑嫩肌。
粗糙乾紋 疼痛痕癢
黃醫師指主婦手屬濕疹一類,不過通常出現於手掌皮膚,症狀和病因也與濕疹有所不同,她說:「症狀包括手部出現粗糙乾紋,或當接觸刺激性物質時會有接觸性紅疹且感到被燃燒般的刺痛,甚至即時起水泡,以及手部皮膚龜裂、疼痛痕癢。」雖然此疾病名為主婦手,但其實患病人士並不局限於家庭主婦,黃醫師謂:「經常接觸水或化學品的髮型師、醫護、清潔工人、廚師、美容師等行業均較大機會患上此病。」
急性慢性 治法不同
黃醫師指主婦手發作症狀一般分為濕熱蘊膚型和血虛風燥型兩大情況,她解釋道:「前者屬於急性發作,患者皮膚滲液、極度痕癢且出水泡,甚至流出黃水。後者則屬於慢性病症,患病時間通常超過3個月甚至數年,病人皮膚極度乾裂、表皮增厚,並失去正常保濕功能。」濕熱蘊膚型病人必須清淡飲食,發病時可外用幫助收水的鋅膏,醫師則會處方清熱解毒的中藥如白鮮皮、土茯苓等祛濕止癢。血虛風燥型病人則洗澡後外用大量防敏保濕霜或凡士林,醫師也會處方當歸飲子、何首烏等中藥清熱養血、滋陰潤燥,同時配合針灸治療控制病情。
杜絕根源 飲食配合
若想預防主婦手,黃醫師建議適當地保護雙手,她說:「洗手時水溫勿超過39℃,洗完手要擦乾並用潤膚霜滋潤肌膚,做家務時可穿戴有棉質內裡的手套,阻隔清潔劑和化學品等傷害雙手,防止角質層變薄。」飲食方面要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並增加蔬果的攝取量,維持腸道暢通。作息上,黃醫師建議保持良好睡眠,減輕精神壓力,並進行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
撰文:李芷玲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互聯網
經常洗手會導致皮膚角質層薄弱、油脂減少,容易不知不覺地患上主婦手。經常洗手會導致皮膚角質層薄弱、油脂減少,容易不知不覺地患上主婦手。
經常洗手會導致皮膚角質層薄弱、油脂減少,容易不知不覺地患上主婦手。
發病時可按摩曲池穴2至3分鐘,有助止痕清熱,以及減輕出水症狀。發病時可按摩曲池穴2至3分鐘,有助止痕清熱,以及減輕出水症狀。
發病時可按摩曲池穴2至3分鐘,有助止痕清熱,以及減輕出水症狀。
日常生活中建議加入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日常生活中建議加入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
日常生活中建議加入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
註冊中醫師黃晶晶註冊中醫師黃晶晶
註冊中醫師黃晶晶
接觸刺激性物質時建議戴上手套,隔絕外來物質。接觸刺激性物質時建議戴上手套,隔絕外來物質。
接觸刺激性物質時建議戴上手套,隔絕外來物質。
急性患者發病時通常會伴隨腸胃濕熱,因此必須戒口,減少進食燥熱和辛辣的食物。急性患者發病時通常會伴隨腸胃濕熱,因此必須戒口,減少進食燥熱和辛辣的食物。
急性患者發病時通常會伴隨腸胃濕熱,因此必須戒口,減少進食燥熱和辛辣的食物。
洗手後應即時塗上潤膚霜滋潤肌膚,防止肌膚變得乾燥。洗手後應即時塗上潤膚霜滋潤肌膚,防止肌膚變得乾燥。
洗手後應即時塗上潤膚霜滋潤肌膚,防止肌膚變得乾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