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感染找上身!孕期常見泌尿道系統 7 問題,從補充足夠水分開始 - Heho親子

遠離感染找上身!孕期常見泌尿道系統 7 問題,從補充足夠水分開始

「懷孕後,明明水喝很少,卻很容易一直想跑廁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女性懷孕後,由於荷爾蒙的變化,會引起許多生理上的變化、不適,其中,泌尿道系統帶來的問題更是惱人,不僅會因為頻尿、搔癢等不舒服干擾到持續性的深層睡眠,嚴重時,更可能引發敗血症,因此,不可不慎。

泌尿道感染是人類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根據統計指出,女性發生泌尿道感染的頻率更勝於男性,其中的原因包含女性尿道較男性短,因此細菌易經由尿道進入膀胱,引起發炎。此外,由於女性尿道口離陰道和肛門相當近,也容易因性行為、不當的衛生習慣,將細菌帶入尿道而引發不適。

至於孕期階段,則容易在初後期產生不一樣的泌尿道困擾,這是由於子宮日益撐大,進而壓迫膀胱、輸尿管,導致輸尿管擴張和水腎,因此,大為增加了細菌孳生及尿液逆流的頻率。此外,若再加上有蛋白尿、糖尿、泌尿道異常或結石等病症,將讓細菌滋生更加快速,所以,孕婦可說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族群。針對不同孕期的7個泌尿道問題,雙和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張路得逐一提出說明。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問題 1 腎盂及輸尿管擴張現象

好發時間:懷孕中、後期。

原因:可能成因包括:因孕期受到黃體素上升變化影響,會使輸尿管、膀胱周圍平滑肌收縮力下降,進而導致尿液留於泌尿道,輸尿管、腎盂等處跟著擴張,這種狀況又稱為「生理性輸尿管及腎盂水腫」。

隨著進入孕後期,胎兒日益長大,會進一步使得逐漸變大的子宮壓迫輸尿管,進而讓上泌尿道發生水腫。但若是孕婦於產檢中,未發現進一步的尿路感染,則不用過於擔心,可視為孕期正常的生理變化。

問題 2 頻尿和夜尿

好發時間:懷孕中、後期。

原因:根據統計指出,85~90 %的孕婦有頻尿和夜尿的症狀。懷孕時,由於孕婦的體內的血液量會增加 40~50 %,心臟輸出量增多 30〜50 %,每分鐘的心跳則增為 10〜20 次。當心輸出量大增的情況下,也會提高腎臟的過濾速率,導致尿量增加。此外,懷孕產生大量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糖蛋白激素,由胎盤的滋胚層細胞分泌,主要功能是刺激黃體,有利於雌激素和黃體酮持續分泌,促進子宮蛻膜形成,使胎盤生長成熟)也會增加血液流向骨盆區,使孕婦時常有排尿的衝動。

基本上,孕初期因為子宮變大擠壓膀胱,會致使孕婦易有頻尿及夜尿的現象;到了後期,胎兒的頭部漸漸下降至女性的骨盆腔內,也會壓迫膀胱而造成夜尿、頻尿。一般而言,此種泌尿道問題,幾乎會困擾孕媽咪的整個孕期。 

問題 3 尿路感染

好發時間:懷孕初、中、後期。

原因:子宮隨著孕期逐漸增大,膀胱的基部也會被向上擠壓遠離骨盆腔。此外,由於孕期分泌大量的黃體激素,抑制了膀胱逼尿肌收縮,進而形成尿液滯留在膀胱。當子宮壓迫到膀胱、輸尿管時,會讓腎臟變得容易水腫、膀胱輸尿管更高機率逆流,若細菌進入到泌尿道系統,更可能產生泌尿道的細菌感染。

雖然泌尿道感染造成早產的比例並不高,但若上行性感染至腎臟,發生腎盂腎炎,會使得腎臟功能永久性的受損,恐引發胎兒早產、新生兒體重過輕、妊娠高血壓、絨毛羊膜炎的風險。

認識無症狀菌尿
根據統計指出,大約有 3~9 %的孕婦會出現無症狀菌尿的現象。而所謂的「無症狀菌尿」,顧名思義,是指生理上並不會出現任何排尿問題,以及身體上的其他症狀,但若未被及時發現,可能會演變成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
若發生急性腎盂腎炎,除了膀胱炎症狀外,還會有寒顫、發高燒、腰痛、持續性悶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孕婦敗血症、胎兒早產,提醒孕媽咪,孕期須特別注意泌尿道系統的健康。
孕期問題│泌尿道感染│孕期頻尿│孕期夜尿│孕期尿失禁│妊娠性高血壓│植入性胎盤│尿路結石

問題 4 應力性尿失禁

好發時間:懷孕初、中、後期、產後。

原因:女性懷孕時,由於子宮增大直接壓迫至骨盆底肌肉、黃體素的增多也會使膀胱逼尿肌鬆弛,膀胱肌肉變得無力,因而在用力咳嗽、大笑、打噴嚏時,皆會讓腹部壓力上升,易有不由自主洩漏尿液的情形。除了孕婦常會出現的應力性尿失禁之外,還有一種為「急迫性尿失禁」,意指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雖然有強烈、急迫的排尿感,但卻無法及時如廁排尿。

分娩的過程中,當胎兒經過產道時,易導致骨盆肌肉神經受拉扯損傷,也會產生產後的應力性尿失禁。尿失禁與骨盆底肌肉息息相關,因此,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可諮詢醫師何時可進行適度的凱格爾運動,加強鍛鍊骨盆腔底肌肉群,產後也應好好休息,讓骨盆底肌肉及泌尿系統有足夠的時間恢復。

問題 5 妊娠性高血壓

發生率約 2~8 %,發於孕期 20 週後。

原因:孕期時,腎臟內腎絲球的基底膜、腎絲球的微血管內膜細胞常有腫大,並有類纖維物質沉積,微血管內徑變窄,並產生連帶性的臨床病徵,例如:蛋白尿,鈉及水分貯留於組織間隙(水腫)、循環系統內的血漿容量不足,呈現出血液濃縮的現象。

若發生妊娠性高血壓及子癇前症,恐會讓母體的心臟血管系統、血液成分、肝臟功能、腎臟功能等受到波及,更甚者還會造成胎盤病變,導致胎兒生長遲滯,甚至恐出現胎死腹中。所以,孕婦務必注意孕期的血壓、體重變化,以及尿液的狀況,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孕期問題│泌尿道感染│孕期頻尿│孕期夜尿│孕期尿失禁│妊娠性高血壓│植入性胎盤│尿路結石

問題 6 植入性胎盤

較罕見。

原因:所謂的「植入性胎盤」,是指子宮底層蛻膜有缺損,造成胎盤異常的植入、侵犯或穿透子宮肌肉層。較常見於前置胎盤、曾做過人工流產搔刮手術、前胎剖腹、子宮腺肌症和子宮肌瘤、接受過子宮肌瘤切除術等人身上。

植入性胎盤主要分為3種類型,包含最輕微的「沾黏性胎盤」、中度的「嵌入性胎盤」、最嚴重的「穿透性胎盤」,其中,穿透性胎盤,意為胎盤絨毛侵入、穿過子宮肌肉到外面的漿膜層,甚至侵入至骨盆腔內的器官,如:膀胱或腸道系統,有引發血尿、子宮破裂、血崩休克之死亡的潛在風險,也可能造成術後膀胱及輸尿管受傷。

二次解尿.遠離泌尿道感染
許多的泌尿道問題,都與尿液未被排空、殘留,可能會導致尿液淤積(也被稱為「尿滯留」),有機會進一步感染或膀胱結石,甚至是敗血症等等。若孕婦的泌尿道感染未被解決、治療,更會引發早產、急性腎盂腎炎等問題。對此,張路得醫師提出,女性可試著進行「二次解尿」的方法,減少尿液滯留的問題,降低感染的風險。
當第一次小便解完後,請先別急著離開,可以等待 30~60 秒,雙手放置在下腹部骨盆腔上、對膀胱位置進行 5~10 次的按壓,再進行第二次解尿。
此外,張路得醫師特別提醒,使用坐立式馬桶解尿,可以讓雙腳有支撐點,有助骨盆底肌肉放鬆而順利排尿。

問題 7 尿路結石

好發於曾有尿路結石病史的孕婦,無特別好發期。

原因:隨著子宮擴大,乙狀結腸將子宮底推到右邊,因此,子宮底就一直保持偏右的位置,因而也較易壓迫到右邊的輸尿管,讓女性右側的腎盂腫脹比例較高,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右側腎水腫,或右側輸尿管水腫的情形。當曾有結石病史的孕婦,水分補充不足時,會增加鈉離子、鈣離子與尿酸的濃度,飲水量不夠時,尿液濃縮進而促進尿液中的晶體沉澱,所以形成結石。

事實上,孕期的尿路結石只要獲得妥當治療,就可避免早產、提前破水、以及尿路感染等併發症。不過,一旦發現腰痛、血尿、排尿疼痛、發燒等症狀出現時,就應儘快就醫治療。

做好日常預防措施.不讓泌尿道問題找上門

女性因生理構造較會有尿道感染,而正值孕期的人因生理變化,更易使得其泌尿道感染風險上升,所以,平時可試著利用以下 3 方法,遠離泌尿道系統問題:

1. 避免憋尿:女性千萬別憋尿,最好每3~4小時就解尿一次。若憋尿的時間過長,會讓尿液中的細菌附著於泌尿道上,進一步引發感染。除此之外,如廁後是否正確擦拭,更與感染息息相關。正確方法應該是,由前往後擦拭,可避免把細菌由肛門等處帶入尿道、陰道周圍。外出如廁時,可先利用自行攜帶的酒精擦拭、消毒,或是以馬桶座墊紙或墊衛生紙的方式,降低直接接觸的機會。

2. 穿著通風:孕婦的穿著應減少過緊、厚實材質的衣著,尤其台灣四季潮溼、夏天更是悶熱無比,若衣物過緊,易讓私密處肌膚過於悶熱,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率。因此,衣服應選擇寬鬆、舒適的單品,至於像內衣褲的貼身衣物,則選購能夠吸溼、排汗、透氣的棉質衣褲為佳。

3. 多多攝取水分:想要遠離泌尿道感染,就須利用大量的水分把細菌沖離泌尿系統。日常應攝取足夠的水分,建議孕婦每日應該攝取1,500~2,000c.c左右的水,減少細菌停留在膀胱或尿道內的時間,避免泌尿道感染發生。

文/媽媽寶寶 編輯/賴以玲 圖/楊紹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原文出自了解孕期常見泌尿道系統7問題,從補充足夠水分開始,遠離感染找上身

延伸閱讀
預防孕期泌尿道3大問題,頻尿漏尿超惱人 ,預防感染5件事應該做到

Copyright ©2024 Heho親子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