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居樂終於還是宣布違約了。

2024年5月14日,雅居樂發布公告表示,鑒於面臨的流動性壓力,其尚未支付2020年票據的有關利息,該票據利息支付的寬限期已於2024年5月13日到期。

在此之前,雅居樂一直非常努力地履行償債義務,一度被稱之為「硬漢」。隨着市場轉淡的趨勢未能改變,雅居樂最終還是未能避免公開債違約的結局。雅居樂同時還表示,其預計將無能力履行境外債務項下的付款義務。

這就意味着,雅居樂也將進入債務重組的周期。雅居樂稱,公司將與債權人保持積極溝通,並將積極探討最佳的解決方案以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同時,公司也將繼續採取措施加快物業預售,加速收取銷售所得款項,以最大努力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受到這一消息的影響,雅居樂5月14日股價也暴跌,截至收盤,雅居樂報0.61港元/股,下挫12.86%。

無力履約

雅居樂此次違約來得「靜悄悄」。在寬限期來臨之前,市場甚至沒有多少討論的聲音,這與之前房企出險有些許不同。雅居樂這一次並非本金違約,而是利息未付。這筆違約的債券是於2020年發行的美元票據,總額4.83億美元,票面利率為6.05%,將於2025年到期。

此次違約之後,雅居樂也將不「掙扎」了。雅居樂表示,正在考慮所有可能的行動,包括但不限於針對境外債務制定全面債務管理解決方案,並將聘請外部財務顧問及法律顧問,以協助評估集團的資本結構及流動性狀況,尋求可行的境外債務整體性解決方案。

雅居樂表達得很明顯,它也將像其他出險房企一樣,將聘請相關的專業機構來進行債務重組,這個過程將要歷時許久。

掙扎兩年之後,雅居樂終於還是未能避免這種局面。按照雅居樂的償債安排,今年並不是雅居樂的償債高峰期,其今年基本沒有公開債務到期,明年才是公司債務集中到期的時間段。

雅居樂目前共有9只存續的美元債,總額為36.47億美元;境內債存量不多,僅餘4只,合計33.5億元。

這次違約之前,雅居樂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其實不錯。其他民營房企紛紛選擇「蹲下」的時候,雅居樂一直「硬扛」,去年通過各種手段的騰挪,例如變賣資產、啃下高息借款等方式最終順利過關。

從這幾年雅居樂的動作來看,其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壓減債務。2022全年,其債務凈償還近250億元,凈負債率也得以從2019年的約83%降至2022年底的57.3%。

而到了2023年年末,雅居樂總有息債務535.5億元,其中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327億元,而優先票據(以美元計價)的餘額123.4億元。總借款比2022年年底減少了59.33億元,但凈負債率卻反升至65.8%。與此同時,雅居樂可支配的現金流也在急劇縮小,截至2023年年底,雅居樂現金及銀行存款125.53億元,其中包含受限制現金39.16億元。

也是在2023年,隨着市場情況進一步轉淡,雅居樂經營情況全面惡化。2023年,雅居樂實現營業額433.10億元,錄得凈虧損127.77億元,歸母凈虧損則為138.01億元。

經營不易

雅居樂之前保持着公開債不違約,但非標債務方面早就傳聞纏身,其商票、信託等,去年就已有糾紛。

據上海票據交易所近期披露的信息,截至4月30日,在持續逾期名單上,雅居樂旗下共有28家公司出現在名單上。

去年,以祥生和雅居樂聯合開發的項目作為底層資產的信託計劃出現延期違約。這個合作項目土地款總價為20.4億元,首筆土地款支付10.2億元,剩餘未支付。其時開發方已經申請退地並簽署了合同解除協議,退地款尚未到賬,違約正好發生在這個時間點。

雅居樂其時試圖「摘清」關係,對外公開回應稱,祥生本來是用退地款來歸還信託產品,但是退地進展太慢,還沒到賬,和雅居樂關係不大。

今年以來,雅居樂旗下公司也不斷新增被執行的信息。5月9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雅居樂集團新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8.12億元。

這些事件的發生,折射了雅居樂的處境。

銷售面上,雅居樂規模一直在不斷下滑。去年全年,雅居樂集團及其合營公司和聯營公司以及雅居樂項目的預售金額合計為453.0億元,同比減少30.55%;今年前4個月,雅居樂累計實現預售金額僅65.5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68%。

在這樣的銷售狀況下,雅居樂的現金流已難以支撐償債。在公告中,雅居樂承認,面對融資及再融資困難所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其一直以最大限度減低對業務營運的影響並履行償債義務。然而,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按公司業務最新狀況,大部分地區的銷售仍然低迷。

雅居樂也強調了保交付的重要性。公司表示,在積極與境外債權人就潛在解決方案進行溝通同時,其也將繼續全力並有序切實推進項目交付,維持集團的正常營運;同時採取措施加快物業預售,加速收取銷售所得款項,以最大努力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房地產市場已經「超跌」,對於雅居樂當前的狀況,市場並不意外。今年4月以來,已有朗詩、東原和雅居樂等房企相繼出險。對此,克而瑞分析稱,近期房企融資仍然較為低迷,再加上房地產銷售仍未復甦,因此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房企曝出債務違約事件,流動性問題仍需行業注意。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