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男人生進階-圖文作家「寂寞鱷魚」圖文作家 Gary 分享社群經營趨勢與心得~穩妥的數位儲存方案讓創作更無後顧之憂!

潮男人生進階-圖文作家「寂寞鱷魚」圖文作家 Gary 分享社群經營趨勢與心得~穩妥的數位儲存方案讓創作更無後顧之憂!

對於不少人來說,社群平台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中,無論是與親朋好友保持連繫,或是作為取得資訊和娛樂的管道,甚至是作為分享心情或是創作的舞台,也因為社群平台的蓬勃發展,造就了類型各異、獨具特色的網紅名人,更有許多人氣多年高漲的佼佼者,持續不斷分享自己的作品,與眾多粉絲一起成長,而主力經營 Instagram 平台的「潮系」圖文作家「寂寞鱷魚」以貼近生活、忠實展現男女情感互動的題材而吸粉無數。

與許多網紅相同,一手催生出寂寞鱷魚的 Gary 也隨著時間的累積而在人生中有所轉變,近幾年除了從單身潮男轉身成為已婚好男人,更進階成為擁有可愛女兒的好爸爸,而這些不同的人生經歷,再加上不斷變遷的網路社群大環境,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創作與社群經營的方式,近期 T 客邦也很榮幸能邀訪到 Gary ,由他來為大家解析他在社群經營與內容創作方面的心得,同時也要與我們分享自己在創作時不可或缺的數位儲存工具有哪些。

圖文創作者 Gary 一手打造了網路上的知名角色「寂寞鱷魚」,也用畫筆描繪出現代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為愛動筆,但卻走向與大眾共享情感之路

從小就喜歡畫畫的 Gary,一直都有朝向美術設計領域發展的夢想,只不過事與願違,並能如願考上相關科系,後來轉而朝向企業管理專業,畢業後投入了行銷相關工作,也因此為他後來的社群經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說起自己在 Instagram 分享圖文創作的開端,Gary 也承認有些「無心插柳」,因為自己喜歡畫畫,因此常常創作一些作品送給當時還是女友的老婆,也因為她的「大方不藏私」,鼓勵 Gary 也把這些有溫度、能引起大家共鳴的作品分享出去,而是只留在自己身邊,因而有了 IG 上的「寂寞鱷魚」。

原本只是為了女友而動筆創作,但卻受到鼓勵而開始分享圖文創作。

而「寂寞鱷魚」這個有點距離感卻又可愛討喜的角色,也正是 Gary 本人的性格投射-本身為巨蟹座、天生就多愁善感,經常覺得別人無法理解自己,也莫名會浮出寂寞的情緒,而這樣的錯綜複雜的情緒也許不少現代都會男女有所共鳴,因此透過「寂寞鱷魚」這個角色的演繹也獲取大多數網友的認同與喜愛。

「寂寞鱷魚」的創作主力平台還是在 Instagram 上,目前也累積了近 32 萬名粉絲的支持,可以發現除了圖文創作之外,也多了不少真人實拍的 IG Reels 短影片。

「寂寞鱷魚」多年來累積超過三十萬以上的粉絲,自然也有許多粉絲會主動與 Gary 互動分享,除了圖畫本身的細膩筆觸很有溫度,創作題材本身也都與大眾的生活貼近,因此有著「治瘉心靈」的效果,甚至有粉絲私訊表示寂寞鱷魚治好了自己容易憂鬱的情緒,而多年來 Gary 的作品也忠實記錄了自己與老婆從交往、結婚到為人父母的心境轉變,也成為粉絲們長期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兩年前 Gary 也開始試著在 YouTube 分享影音創作,也大家看到他更多多的生活面貌。

短影音熱潮勢不可擋,但明瞭個人價值與定位才不會迷失

對於 Gary 來說,近幾年社群平台內容的發展從靜態的圖文慢慢轉變至動態影音的範疇,因此除了持續在 Instagram 上的圖文創作更新,他也同步轉而朝向影音、短影音內容創作的領域,不過相較於主要為影音創作的影音創作者跨足至 Facebook 或 Instagram 平台來得容易,像他原本是圖文創作要轉而投向影音創作的挑戰就會提升不少-原本是手繪圖文,改為手繪動畫的工程浩大,若是改採真人拍攝,原本的粉絲不見得會買單,且影音製作的企劃、拍攝、後製都需要更多人力,很難完全將重心放在影音創作上。

經營社群六年的 Gary 也深知大環境的改變,也嘗試做出不同類型創作的改變,但他認為以長久來看,了解自己的優勢、粉絲的喜好會是重中之重,只是單純為了追逐流量而創作,無法讓自己有記憶點,很容易就被淹沒在眾多內容之中。不過就 Gary 的觀察,近幾年漸漸成為社群內容主力的「短影音」的熱潮依舊,甚至這股動能還會再延續三年以上,主要原因在於大家喜歡看動態影音,但卻不像過去一樣願意花五分鐘、十分鐘把一段長影音內容看完,取而代之的是足夠吸睛、長度 15 秒、30 秒以內的短影音,更能在短時間內抓住觀眾的吸引力,也讓人願意主動擴散、分享。但短影音強勢的發展也不是沒有弊病,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創作者變成「為了流量而做,而不是因為喜歡分享而做」,也讓大家做出來的東西愈來愈像,甚至在生成式 AI 工具出現後,創作者因為陷入創作瓶頸,更讓創作變得「公式化」,內容愈來愈浮誇、膚淺而讓人厭惡。

也因為大環境有這樣的變化,Gary 認為創作者更應該回歸到自己的「根本」,到底自己創作的特色在哪?優於其他人的長處有哪些?內容主題除了有趣、很吸睛之外,是否有「記憶點」讓大家記住創作者是誰?而非只是像跳樑小丑一般演出一段時事話題、網路笑話,讓大家看完之後下一秒完全不會記住剛才看了哪個頻道。也因此雖說 Gary 也走入影音創作、IG Reels 的短影音拍攝,但主題仍舊圍繞在自己的手繪風格、自己的生活與角色,談論的會是有溫度的情感生活與自己擅長的潮流單品…等。

身份轉換、創作方式改變都成為一大挑戰

對於 Gary 來說,最近幾年除了疫情,對於人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結婚和生小孩了,尤其是當了爸爸之後,自己的時間有 1/3 都奉獻給小孩,而陪伴小孩成長也成為他目前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不過這樣的改變也讓他減少了許多創作的時間,以前一周可以三更、五更,但現在變成周更或是雙周更,創作動能下降不少,因此對他來說,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就變得非常重要。

不過身份的轉換也讓 Gary 增加了許多創作題材,自己的粉絲也很樂見老婆、孩子成為創作中出現的角色-他自己是鱷魚,老婆和小孩是貓頭鷹,拍攝影音內容不時也會有老婆與小孩入境客串,許多忠實粉絲的接受度都蠻高的。

除了自己最擅長的靜態圖文與較輕鬆的短影音內容,Gary 先前曾經嘗試製作一些與潮流單品、生活旅遊相關的長篇影音,相對製作要花費相當多心力因此暫時停更了好一陣子,目前也在考慮重新經營,但內容可能會著重於生活記錄的 VLOG 方式,也敬請各位粉絲期待囉!

數位檔案佔用儲存空間龐大,單靠雲端不切實際

對於 Gary 來說,圖文創作仍舊是社群經營的主力,不過同時需要涉足影音類型主題的創作,需求的設備與工具就變多了,除了習慣使用電腦搭配手繪板來繪圖,也會使用手機、單眼來進行錄影,明年即將遷入新居之後,家中有專屬的工作室也會擴增更多設備來升級自己的創作環境。

Gary 所選用的 ASUSTOR AS5404T 的外型設計獨特,包括幾何切面的鏡面面板與機身上科幻風格十足的散熱孔都有著濃厚的電競風。

但無論是哪一種創作形式,一直苦惱 Gary 的還是大量的數位資料存放、備份的問題,除了手繪圖片依據內容的複雜度單檔動輒數十 MB,承接的設計案也可能因為需求大尺寸輸出,單檔高達上百 MB;而影音創作的素材內容龐大也更為驚人,一段 15 分鐘的影片素材總量可能高達 1 - 2 GB,再加上平常手機中的資料也是透過同步備份至電腦之中,這些檔案林林總總加起來,很容易就讓電腦的儲存空間不足,也常常讓 Gary 得要找出額外的儲存空間來歸檔,想要刪掉不必要的檔案也不知如何下手。

ASUSTOR AS5404T 的磁吸式面板容易拆卸,內部的硬碟托盤也無需任何工具就能輕鬆抽出、安裝固定硬碟,過程十分簡單。除了靠外接式硬碟來備份這些龐大的資料,Gary 也試著使用雲端儲存服務來補足儲存空間的不足,但除了需要連網、還要等待上傳、下載的時間之外,雲端儲存固定需要支付一定的訂閱費用長期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算起來不見得比較划算。因此自行建置 NAS 也成為 Gary 考慮的方向之一,只是先前公司使用的 NAS 比較沒這麼平易近人,對於不擅長電腦硬體設定的他來說,似乎難度頗高。後來花了不少時間做功課之後,發現 ASUSTOR 的產品設計非常人性化,而且產品的外觀設計風格很有型、產品規格也很有性價比;而 NAS 內非常重要的硬體,他也諮詢了身邊懂硬體的朋友,大家都推薦日系大廠 Toshiba 為 NAS 量身打造的 N300 系列硬碟,不僅滿足持續開機運轉的穩定性,也有絕佳的傳輸效能與更大的儲存容量。

Gary 選擇了許多人推薦的日系品牌 Toshiba 所推出的 NAS 專用硬碟 N300 的單顆硬碟 12TB 規格,能滿足他對於龐大數位資料儲存的需求。

ASUSTOR AS5404T 與 Toshiba N300 NAS 專用硬碟的完美搭配:簡單易維護,運作安靜適合居家工作者

Gary 所選用的 ASUSTOR AS5404T 外型相當有特色,細節中散發著濃厚的電競感,機身正面的磁吸式面板除了防塵之外,也很容易拆卸進行硬碟的擴充與維護,同時無需工具就能輕鬆取出四組硬碟托盤,將硬碟穩固安裝於卡榫上,使用上非常簡單。此外,NAS 的初始化設定與功能操作都非常人性化,透過圖像化的 ASUSTOR Data Master(ADM)系統的指引就能輕鬆完成所有的設定,系統介面也很美觀、使用起來相當直覺,也能依照使用者需求透過 App Central 安裝各類型應用程式,客製化自己的雲端使用體驗,像是手機端的 AiFoto 3 就能自動化備份手機端的照片、影片,使用起來超方便而且不像其他雲端服務一樣有容量上限,同時也能輕鬆分享照片給親朋好友;此外,ASUSTOR AS5404T 也內建傳輸速度更快的 2.5 GbE 網埠,在傳輸大量圖像或影音資料時更能節省時間。

ASUSTOR AS5404T 與 Toshiba N300 的組合不僅簡單易用,長時間運行也能維持安靜穩定,讓 Gary 印象深刻。當然,NAS 最重要的自然還是資料儲存的穩定可靠,而 Gary 選擇使用四顆 Toshiba N300 的 12TB 版本建置 RAID 5 架構,可同時兼顧資料儲存的規模與資料備援的安全性。而 N300 本身也擁有相當多元的容量規格,對於 Gary 來說選擇相當有彈性,可以架構更高的儲存密度,硬碟本身 7200 rpm 的轉速提供更穩定高效的傳輸速度,同時內建 Toshiba Stable Platter 技術穩定馬達轉軸,減少運轉時的震動並維持安靜,並搭載「旋轉震動感測器RV sensor」可偵測並彌補硬碟受到衝擊時的震動,以及多顆硬碟同時在NAS機箱中運轉所產生的「共振效應」,能有效保護儲存的資料,再加上原廠三年保固,讓人更為安心。

由於 Gary 的 NAS 是放在家中使用,為了不希望打擾小孩的生活與睡眠,他十分重視設備運作的靜肅性,而 ASUSTOR AS5404T 與 Toshiba N300 就相當符合他的需求,除了 NAS 外型設計蠻有品味,裡頭安裝的 N300 在持續運轉時也幾乎安靜無聲,也不會打擾 Gary 一家的生活,讓他相當滿意。

Canvio Advance V10 外接式硬碟輕薄時尚設計,卻有超大容量讓人驚艷

除了新加入的 NAS 作為數位資料儲存的好夥伴,為了更靈活調度資料,Gary 也同步入手了 Toshiba 的 Canvio Advance V10 這款輕巧易攜的外接式硬碟,而他第一眼就被 Canvio Advance V10 的外型設計吸引,除了四種不同顏色的多樣性,外殼表層也加上了壓紋處理更增添時尚感,非常符合 Gary 這種追逐潮流人士。而 Canvio Advance V10 除了夠輕夠薄好攜帶,單顆硬碟最高 4TB 的容量也超乎 Gary 的想像,本身支援 USB 3.2 Gen1 使傳輸速度更有效效率。

Canvio Advance V10 的體積小巧輕薄,但卻擁有 4TB 的超大容量讓 Gary 十分驚艷。此外,Canvio Advance V10 為一款擁有資料保護功能的外接式硬碟,使用者可以免費到 Toshiba 官網下載兩款獨家軟體,為外接式硬碟設置更完整的防護。第一款是 Toshiba Storage Security 密碼保護軟體,能為外接式硬碟設定私人密碼,防止未授權使用者竊取資料、守護個人隱私,第二款則是 Toshiba Storage Backup 自動備份軟體,能設定重要資料的定期自動備份,來確保重要素材檔案有完整備援。

Gary 個人最喜歡白色款的 Canvio Advance V10,不僅易於使用,也滿足潮流人士對於質感的追求。除了連結電腦使用,平常歸檔於 Canvio Advance V10 的資料也能利用 ASUSTOR AS5404T 內建的 USB 3.2 Gen2 埠進行高速傳輸,能快速進行檔案同步,兩者整合使用更具便利性。

無論何種創作形式,都需要穩定可靠的數位儲存方式

Gary 除了自已經是社群創作者,也身兼多個電商品牌的社群顧問,對於社群大環境的變化趨勢自然有所掌握,他認為無論是何時形式的創作,創作者除了對於大家的喜好變化有所掌握,也應該要對自己創作的「初心」更為明確,才不會因為盲目追逐流量而迷失在廣大的社群之海中。

Gary 的創作形式隨著社群平台的變遷而與時俱進,但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才能持續維持粉絲對自己的喜愛與支持。此外,不同社群平台的內容受眾也有所異,到底自己創作的內容應該放在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或是 Tiktok,可能都需要有完整的了解與妥善安排,像是近兩年突然走紅的 Threads 因為觸及率高,吸引了許多創作者一窩瘋經驗,但卻忽略了上面的使用者到底喜歡的是什麼,而可能受到挫折。

Toshiba Advance V10 外接式硬碟外型輕薄時尚,多彩設計且質感優異,單碟最高 4TB 的超大容量能滿足更多資料保存、攜帶的需求。

當然,無論是何種創作形式,都需要先搞定所使用的設備,尤其是承載創作素材與內容數位儲存工具更是非常重要,近期無論是 ASUSTOR AS5404T 搭配 Toshiba N300 的 NAS 組合或是 Canvio Advance V10 外接式硬碟,都解決了 Gary 長期以來為資料儲存容量不足之苦,也讓他十分推薦給持續專注於社群內容創作的朋友們。

ASUSTOR AS5404T 與 Toshiba N300 NAS 專用硬碟的超大容量與穩定性,搭配輕巧靈活的 Canvio Advance V10 外接硬碟提供創作者更為全方位的資料儲存解決方案。

Axiang Chin
作者

阿祥,本名秦庭祥(Axiang Chin),是一個專注於3C領域、尤其是行動通訊領域的部落客,自2004年10月開始經營部落格超過18年之久,長期關注3C產品資訊與應用,也有豐富的講師經驗。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