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发布 _大公网

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发布

2024-05-13 10:44:45大公网 作者:谭锦屏 屈慧莹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视手术量三年增长28%”“中国近视手术人群平均年龄较欧洲年轻8岁”……5月12日,爱尔眼科联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重磅发布《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以下简称《白皮书》)。

  爱尔眼科联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重磅发布《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 主办方供图

  《白皮书》基于2021-2023年间,涵盖中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5个国家,年龄跨度18-85岁,共110多万名患者、超219万眼的近视手术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中、欧近视手术现状的多维度特点的深度剖析,以更好地让全球近视人群通过先进技术拥有优质视觉体验。

  中国近视手术人群平均年龄较欧洲年轻8岁

  随着全球近视率的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有大约50亿人受到近视的影响。2023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千人中有0.7人进行了近视手术,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为每千人中1.5人进行近视手术。虽然相比2021年中国千人近视手术量(0.7人)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近视手术率仍然较低。相较之下,2023年美国、欧洲、韩国千人近视手术量分别为2.2人、2人、6.3人。

  近视手术作为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手段,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白皮书》显示,过去三年中,爱尔眼科在中、欧的近视手术量持续上升,2023年的手术量相比2021年增长了28%,反映出越来越多人选择手术来摆脱眼镜束缚。

  从年龄分布看,中国的近视手术人群平均年龄为24.7岁,以20岁以下人群为主,手术高峰期在夏季;而欧洲的近视手术人群平均年龄为32.8岁,以25-29岁职场人士为主,手术高峰期在春秋季。这一差异反映了中、欧近视手术人群的临床现状,其中中国的手术需求部分源于职业要求,而欧洲人则倾向于利用假期进行手术。

  在性别方面,中国25岁以下人群中,选择近视手术的男性占比较高;而25岁以上,则女性选择手术的比例更高。相比之下,欧洲各年龄段选择近视手术的男女比例较平均。

  在手术度数方面,欧洲低度近视(125度-300度)手术人群最多,占比40.8%;而在中国,中度近视(300度-600度)手术人群最高,占比达到53.9%。

  《白皮书》数据显示,ICL手术量在2021年至2023年间呈现显著增长。2022年ICL手术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了23%,而2023年较2022年的增长更是达到了37%。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中低度近视人群对ICL手术的接受度正逐年上升。

  术后视力是衡量手术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白皮书》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在中国,ICL晶体植入术、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MILE全飞秒激光手术的术后6个月裸眼远视力均值,分别为1.12、1.14和1.16。此外,各术式近视人群术后一天、一个月、半年后屈光度日趋稳定,表明这些手术方式能为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视力改善效果。

  复查是确保近视手术安全和效果的关键环节,《白皮书》指出,全球异地复查的需求逐年增加,2023年近10万人进行了异地复查,相比2021年增长了59%。这一增长反映了患者对于术后跟踪和护理服务需求的提升。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爱尔眼科推出了“全球复查护照”,通过爱尔眼科智慧医院小程序的“复查护照”板块,患者可以一键预约复查,并轻松查阅复查记录和眼部数据等信息。这一创新服务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术后管理方案,也象征着近视手术领域服务模式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

  “爱尔眼科屈光手术全球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屈光分委会副主委、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手术学组组长王铮教授致辞 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爱尔眼科屈光手术全球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由“世界视觉与眼科学会”会士王铮教授领衔,集合了Ronald Robert Krueger、Arthur Cummings、Cynthia Roberts、王雁、周行涛、陈跃国、方学军等30位国内外知名屈光专家。他们将从全球视角出发,推动全球屈光合作项目,并为屈光眼科同行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为眼科人才培养、技术转化、科研合作等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李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