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媽祖之力療癒我(們) | 飯糰配咖啡

願媽祖之力療癒我(們)

2024/05/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三月痟(瘋)媽祖」,大家今年有參加三月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或是四月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嗎?

我今年有幸參加一天的白沙屯媽祖進香,一天其實不值得說嘴,不過作為體驗,親眼見證粉紅超跑的魅力,也近距離感受香燈腳[1]的虔敬,以及沿途都有信眾發送礦泉水、舒跑、餅乾、食物⋯⋯的熱情。難怪民俗學者林聰賢認為參與此類盛事,是屬於台灣人獨有的集體心靈療癒。


身為一位心理學學徒,在學期間(真的是學徒,不是自謙),就曾聽老師開玩笑地說「以後你們想靠心理諮商賺錢,可能要去廟前招攬生意」。這句話反映出,當生命困頓時,最常依靠宗教信仰尋求慰藉或解答。其二,在心理諮商/治療這項專業服務誕生前與誕生後,宗教信仰仍然是人們最常仰賴的心靈療癒之路。

許多全程參與媽祖進香或遶境等活動的信徒,很多是為了還願,最常聽到的「心願」是「祈求媽祖庇佑家人疾病康復或得醫治」。我認為這是信仰的心靈所求的一大的特點,當然病者也會上廟為己求福,可是更多的是為他人而求。所以,我們常會在廟裡看到拿著香,口中不停對著媽祖婆輕聲說話的信眾。

「說」或「述說」、「敘說」,以現代心理諮商/治療的角度視之,本身就具療癒性,說的這個動作,不管是對神明,或像上帝禱告,或在晤談室跟心理師傾訴,代表的是情緒有個出口,意味著壓抑的情緒或心理的苦痛找到釋放的空間。因為不管是傳統社會還是現代,生活總會遇到讓我們不得不暫時壓抑當下情緒的狀況,可能是害怕、生氣、傷心、難過、焦慮⋯⋯。


宗教有很多種,民間信仰的神明也有很多種,所以人們也會依其需求拜不同神明,考試拜文昌帝君、求姻緣拜月老、生意人初二十六拜土地公。心理諮商/治療也有不同學派/取向,以前實習時的督導有句名言「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以促進心理健康的角度,只要能幫助人們不過於壓抑情緒,而能有個宣洩、釋放的出口,廟裡拜拜或心理諮商都很好。

那找心理師訴說與跟神明說話有何不同呢, 一個最明顯的差異是,心理師提供的是具體涵容來談者情緒的空間。您說話,心理師除了跟神明一樣會傾聽,還會有反應,也會鼓勵您表達情緒,協助您辨識一團亂糟糟的心情裡,有哪些情緒,有哪些是想法,當中可能有些是負面的思考型態。


生活的煩惱,生命的困頓往往來自自身無法掌握的外在壓力,信仰所求的對象當然不可能直接幫我們處理壓力,可是一旦走進佛寺、宮廟、教堂,心就瞬間靜了下來,然後獨自祈禱、禱告,獨特的空間加上說的動作,形成絕佳的療癒場域。

而心理諮商室的室內空間設計,從牆面顏色、裝潢與沙發的擺設,及暖色系的燈光,營造出讓人放鬆、溫暖的感覺。或許當您踏進諮商所的那一刻,已是療癒的開始。


台灣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心理諮商有許多相同的療癒因子,今天就個人層次分享「口說」與「空間」的療癒性。下次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像白沙屯媽祖進香或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這類大規模的集體信仰活動,與心理治療又有哪些交集。




[1] 「香燈腳」是自清代以來,對參與媽祖進香活動信徒的普遍性稱呼。可參考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33536&IndexCode=Culture_People

1會員
9內容數
暫定亂亂聊沙龍,還是會跟心理學有關,或廣義的心理學有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