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第四代傳人作品《宮喜》亮相中山公園 - 新浪香港

齊白石第四代傳人作品《宮喜》亮相中山公園

新京報訊(記者張璐)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宮喜》——崔馬太中軸線寫意作品展於中山公園南七間房展廳開幕。畫展展出齊白石先生第四代在冊傳人崔馬太以故宮喜鵲、宮殿建築和古柏為題材的畫作。

中山公園原為明清時期的社稷壇,與太廟共同組成了「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規劃範式。1914年民國時期,中山公園開放為北京市內第一個城市公園。作為京城最早的公共空間,中山公園見證了近代美術展覽、社團、院校及畫報的萌芽和發展變遷,在當時逐步成為京派美術活動的中心。

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等諸多中國書畫泰山北鬥都曾在中山公園留下足跡。此外,中國畫學會、湖社、四宜社等多個美術及攝影社團也曾在中山公園舉辦展覽。據記載,整個民國期間舉辦展覽數量不少於1500場,為近現代中國美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本次畫展展出齊白石先生第四代在冊傳人——崔馬太先生近年所創作的《宮喜》系列寫意國畫作品 30 幅,以故宮喜鵲、宮殿建築和古柏為題材。

在崔馬太先生的筆下,古老輝煌的故宮與吉祥的喜鵲共同組合成為鮮明的藝術符號。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在崔馬太先生的筆下,古老輝煌的故宮與吉祥的喜鵲共同組合成為鮮明的藝術符號。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喜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祥瑞的吉兆,在崔馬太先生的筆下,古老輝煌的故宮與吉祥的喜鵲共同組合成為鮮明的藝術符號。體態輕盈的喜鵲或休憩,或群嬉,千姿百態。

《宮喜》系列作品寓意祝福祖國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其中《紅牆秋色》取材故宮秋景,靈感源於畫家在故宮採風見銀杏葉與紅牆輝映,畫家將喜鵲和望柱融入,喜鵲立於柱頭與銀杏葉呼應,畫面簡潔空靈,喜鵲眼睛鮮活傳神。

此次展覽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指導、北京市中山公園管理處主辦。

編輯 張牽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