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以「倒茶人」智慧 為新加坡外交精准導航

李顯龍以「倒茶人」智慧 為新加坡外交精准導航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我們只是為這個場合倒倒茶。」在卸任前的媒體專訪中,李顯龍總理透露了2018年新加坡承辦歷史性美朝元首峰會「特金會」的一些小背景。

「倒倒茶」這個說法並不新,每當被問到新加坡為何能成為萬眾聚焦國際政治會談的舉辦地,新加坡官員總是低調說,我們只是為大家備備桌椅、倒倒茶罷了。但多數人不知道,原來新加坡舉辦「特金會」前,準備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月!

除了特朗普、金正恩,台灣海峽兩岸的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也曾雙雙在新加坡當過「茶客」。在紛擾複雜的世界、矛盾交織的關係中,新加坡能扮演「倒茶人」角色,離不開李總理對外交的精准把握。

新加坡在世上廣結善緣,在大國之林堅持新加坡國家利益與獨立的外交政策定位。圖為2019年李顯龍到訪北京。(Getty)

他繼承了建國以來,新加坡在世上廣結善緣,在世界大國之林堅持新加坡國家利益與獨立的外交政策定位,也在近年加劇動盪的國際地緣政治環境中,繼續堅持這個立場,再憑藉自身的實力與誠信,與各國發展務實的互利合作,並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與尊重。

以自身價值與大國平等交往

曾經在李總理主政下的新加坡生活與工作了10年的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江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評價,李總理在執政後期鞏固和深化了奠基于李光耀時代、行之有效的外交,締造了教科書級的「平衡外交典範」,十分了不起。

王江雨解釋說,新加坡跟所有國家都發展關係,同時在具體問題上依據自身的國家利益,以及事情本身的是非曲折,來表態並採取一定的政策。這意味着既不選邊站隊,不依附任何一方,也不與任何大國為敵。在這個前提下,新加坡也依靠自身實力來提供價值,由此做到不犧牲主權和國格地與大國平等交往。

他分析,在新加坡建國初期,李光耀面對的是冷戰環境,美蘇對抗形勢清楚,因此外交還「不算是在風浪中前行」;而最近七八年來,國際形勢更為複雜,李總理作為國家首席外交官,引領新加坡外交達到今天的水準,是非常大的貢獻。

不過,須指出,新加坡政府並不以「平衡」作為外交政策的目的,也不認同外交等於「平衡術」,而是明確強調我國外交以原則為重,必須基於國家利益、公理與國際關係的原則。在許多具體問題中,人們看到新加坡處理爭議性課題時,堅持原則立場的實際案例。

比如說,涉及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問題,新加坡就明確表示必須堅持國際法、航行自由與東盟的團結,為了維護原則,新加坡不能在壓力下屈服。2020年當新冠疫情在一些國家引發排華情緒時,李總理則公開發聲,強調新冠「不是一個國籍或種族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的問題」,因新冠疫情而排華是愚昧且不合邏輯的心態。

2020年當新冠疫情在一些國家引發排華情緒時,李總理公開發聲強調新冠「不是一個國籍或種族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的問題」。(Getty)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副教授傅方劍受訪時則說,李總理自始至終都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把新加坡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冷靜、客觀地處理外交關係,而不是以意識形態劃界。

他認為,這不僅讓新加坡人獲得實在的利益,也讓新加坡能在東西方之間發揮橋樑作用,很好地扮演了「誠信仲介」的角色。

在李顯龍總理任內,新加坡與中國在2015年啟動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成為繼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之後,兩國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

過去20年裏,新中兩國雙邊關係兩次提升,在2015年升級為「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在2023年又升級為「全方位高品質的前瞻性夥伴關係」。

新加坡在李顯龍的帶領下,能在東西方之間發揮橋樑作用,很好地扮演了「誠信仲介」的角色。(Getty)

新加坡支援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並且是中國宣導的亞投行創始成員中唯一的發達經濟體。

新加坡也同時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倡議美國繼續加強與本區域的多方面合作。新美在2004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也參與了美國在2022年倡議啟動的印太經濟框架。

新加坡在2019年與美國續簽1990年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准許美軍使用新加坡的海空軍事基地。新美也在推進氣候、太空、網路安全以及關鍵和新興技術等新領域的合作。

新加坡近年支援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宣導的亞投行創始成員中唯一的發達經濟體。(羅保熙攝)

呂德耀:李總理一直站在形塑新美、新中關係最前線

先後擔任過新加坡駐華大使和駐美大使的呂德耀受訪時說,20年來李總理一直站在形塑新加坡與美國和中國關係的最前沿。

「作為一名政治家,李總理有原則、深受尊重,他在思想上的領導力為新加坡贏得了世界各地國家的尊重、信任和善意。」

呂德耀說:「憑藉深厚的知識、技術敏銳度以及與世界領袖建立融洽關係的能力,李總理幫助新加坡嫺熟地應對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