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名園)芙蓉園里望長安 盛唐之韻傳千年 - 新浪香港

(尋味中華|名園)芙蓉園里望長安 盛唐之韻傳千年

中新社西安5月14日電 題:芙蓉園里望長安 盛唐之韻傳千年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吉爾吉斯史丹留學生關莉最愛的詩句,「春暖花開時,到大唐芙蓉園踏青,感受唐代風情與大自然的寧靜,是我的春遊必選項」。

二十一世紀初,由數十位來自文化、規劃、建築、園林、雕塑等領域的專家規劃設計,歷經數千位建設者的汗水與奉獻,使得始於隋代、盛於唐代,卻早已成為歷史長河裡一個遙遠背影的大唐芙蓉園,在遺址上得以重現。

2024年4月16日,大唐芙蓉園的春日水韻。(曲江文旅股份供圖)

2024年4月16日,大唐芙蓉園的春日水韻。(曲江文旅股份供圖)

「一進入大唐芙蓉園,我被它龐大而壯麗的建築群所震撼。仿唐風格的建築充滿了古典氣息,除了美景之外,這裏也是我瞭解唐代歷史和文化的線下台堂。」關莉說。

「歷史上的紫雲樓,據載建於唐開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會,唐明皇必登臨此樓,欣賞梨園子弟輕歌曼舞。」在大唐芙蓉園從事講解工作已有9年的陳晨,對園林的一花一木、亭台樓閣如數家珍。「如今的紫雲樓位於大唐芙蓉園中心位置,也是全園最主要的仿唐建築組群之一,真實再現了盛唐的風貌與氣韻。」

陳晨向記者表示,大唐芙蓉園作為一座歷史園林,在古今融通方面,它既是古代文化的載體,又是現代旅遊的熱門景點。每年,來自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在此領略盛唐風采,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3年8月13日拍攝的大唐芙蓉園紫雲樓。中新社記者 黨田野 攝2023年8月13日拍攝的大唐芙蓉園紫雲樓。中新社記者 黨田野 攝

近年來,大唐芙蓉園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2023年5月18日晚,大唐芙蓉園聚焦全球目光,中國—中亞峰會文藝演出《攜手同行》暨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年、中國—中亞青年藝術節開幕禮在此上演,為來華出席峰會的各國賓朋獻上視聽盛宴。

「在最好的地方迎接尊貴的客人,是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認知。」西安市文史研究館文史委員會主任商子雍表示,大唐芙蓉園建造在唐代皇家園林遺址之上,是展示唐文化、弘揚唐文化的重要場所,它以西安名片的身份接待海內外賓客,乃實至名歸。

漫步大唐芙蓉園,可看到園中設計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巧妙地將山水、建築、植物等元素相融合,令人彷彿置身於一幅唐代畫卷之中。此外,大唐芙蓉園還通過唐代服飾文化展、唐代瓷器展、《夢迴大唐》大型實景水上歌舞表演等文化活動,展現唐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2023年1月14日,漢服愛好者在大唐芙蓉園內打卡拍照。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攝2023年1月14日,漢服愛好者在大唐芙蓉園內打卡拍照。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攝

《樹下仕女圖》《觀鳥捕蟬圖》《揮扇仕女圖》……當這些唐代繪畫作品在大唐芙蓉園以真人演繹的方式「活」起來之時,園區內的含「唐」量也進一步提升,「唐風唐韻」在此刻「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

作為《樹下仕女圖》的參演者,青年演員李鑫雨表示,「在西安大唐芙蓉園,漢服的沉浸式體驗日益升溫,我們身著演出服走在園區中,與遊客頗有共鳴,遇見‘漢服同袍’互相還會行萬福禮以表敬意。」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史文化積澱深厚。通過打造沉浸式文旅令各地遊客從‘看景’變‘入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時尚的長安,又有誰不喜歡呢?」商子雍說。(完)

【編輯:劉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