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國:建造業安全培訓仍未到位? - 20240513 - 觀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觀點

梁敬國

梁敬國:建造業安全培訓仍未到位?

【明報文章】去年建造業工業意外導致20多名工人不幸離世。行業安全問題存在多年,其間職安健教育持續加強,職安健條例罰則亦已大額提高,意外仍不時發生。每宗成因各有不同,但歸根究柢還是施工安全文化缺失所致。

地盤安全從來不能只靠一方負責,只要有一個持份者不配合,事故仍會繼續出現。每當發生工業意外時,承建商被起訴居多,針對「個人責任」的執法力度卻不夠完善。例如職業司機駕駛的是公司車輛,如發生交通事故,被檢控甚至入獄的是駕駛者本人,因此他們會格外小心。可是在地盤發生的工業意外,即使操作明顯失誤,卻鮮有追究前線人員如天秤手、吊機手的個人責任,被起訴的個案寥寥可數。

安全表現記分制度的可行性

有見及此,行業的主要承建商商會、分包商商會及工會現正積極試行首階段「安全表現記分制度」,建造業議會亦正研究細節和發展電子平台。計劃以「先行先試」分階段形式推行,由承建商自願參與,鼓勵前線人員恪守安全準則,提高施工時的安全意識,尤其是理解和承擔個人的安全責任。若被記分至某水平便要參與「自願安全課」,甚至「強制安全課」,相關課程費用由承建商承擔,被記分者則須承擔上課造成的「不便」,以讓其反省並改進;完成培訓後可獲減分,是一個互動機制。

推行記分制,是希望前線人員明確了解無視安全的後果。被記分的不安全行為紀錄會在一年後自動取消;如相關人士對於被記分項目持不同意見,可向所屬地盤總管反映,更可進一步向項目經理上訴,及由項目董事作最終裁決。而且即使工人被扣分,公司亦不會扣減其薪酬。計劃內容較簡單,相信工人不難適應及接受。

據筆者了解,目前已有承建商試行,由管工及安全督導員等負責評分,並未聽聞如坊間傳言僱主可按喜惡去記分。試行計劃將在今年5月下旬做首階段成效檢討,再與建造業議會進一步討論及研究,逐步推廣至整個業界。

藉科技改善安全

培訓教育亦是重點。儘管勞工處會因應業界運作及風險情况,不時檢視和更新作業守則與工作指引,亦會以各種形式和針對不同持份者推廣安全工作須知,令他們能夠充分掌握及有效控制風險,不過現時香港缺乏與行業同步的安全教育,例如只要求有意入行者修讀及考獲短短7.5個小時的建造業「強制性基本安全訓練課程」(平安卡/綠卡)即可。然而,建造業屬相對高危行業,加上地盤環境多變、所涉內容龐雜,卻僅有數個小時的課堂,每每落得只講原則,細節卻輕輕帶過,難以為工人建立安全意識。

勞工處應盡快檢視「綠卡」課程,讓「新鮮人」充分掌握行業安全知識,務求更有效協助他們自行辨別施工安全水平、點出隱患及採取適當措施;亦應透過體驗模式,親歷各種模擬工地意外狀况,例如高空墮下的驚恐,令工人充分體會安全意識不足對自身及其他人員的危害,從而加倍警惕,避免意外發生。

隨着科技進步,行業更可善用AI(人工智能),例如智能工業安全警報系統,借助物聯網、AI及視頻分析技術,通過連接感應器和警報系統,時刻偵測地盤存在的各種職安危機,防止意外發生。為加強推廣,發展局與建造業議會於去年4月起,將每間公司可獲的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額由600萬元上調至750萬元,以支持私人發展項目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議會亦正研究擴闊資助範圍,包括技術及人手支援。

人力是建造業賴以保持蓬勃發展的最珍貴資源,推行各項措施之最終目的是達至「地盤安全,人人有責」,以保障每名從業員的職安健。

作者是香港建造商會執行總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敬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