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太差「行業一片淒苦」? 謝金河:台灣表現可圈可點

520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將至,蔡政府執政8年政績備受檢視,日前有媒體刊登社論,直指台灣今年出口增長是因為去年基期太低,但多數行業一片淒苦,呼籲政府拿出對策,似乎認為施政表現不佳,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台灣在外貿出口面臨國際壓力,表現其實「已經是可圈可點」。

謝金河今日在臉書發文,逐條回應媒體對蔡英文政府施政做的批評,他提到去年台灣出口連續衰退,許多政治人物、專家都曾批評,但自己曾預言未來將有連續9個月的成長,原因是基期夠低,下次的高點會在7月,而去年7月出口387億美元,基期高低和成長衰退有關。

他提到,社論批評台灣除了資訊、通訊產業一枝獨秀,多數行業一片悽苦,這也是自己一直強調的中國殺戮,如今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化學、金屬製品出口連年衰退,這是受到中國產能過剩的殺戮,政府無法從中幫忙,要企業主奮力尋找轉型升級創,例如台塑要進軍特用化學品市場就是如此。

謝金河指出,過去30年來兩岸產業存在互補,現在幾乎是完全競爭,如果沒有能力面對中國的國家補貼、大量生產、殺價競爭,產業退出市場是必然,至於台灣不加入區域貿易協定,原因並非是台灣不努力,而是中國舖天蓋地的封殺,即使面對國際大環境的壓力,台灣的出口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表現,已經是可圈可點。

他彙整表示,台灣出口到美國占比一直上升,從2017年11.7%,到23年上升至17.6%,今年前4月是23.5%,今年4月對美國出口101.58億美元,占比上升到27.1%,反觀對中國、香港的出口113.03億美元,中港占比從43.9%,去年降到35.2%,4月占比剩下30.2%,中美市場差距只有12.45億美元,這是史上最小的差距,顯見在美中角力下,台灣的出口移動速度很快。

謝金河提醒,近年處在中國產能過剩下的殺戮產業,一直沒有見到曙光,即使是半導體產業,現在成熟製程晶片也殺成紅海,台灣過去的半導體產品出口到中國,可以享有逾千億美元順差,現在已縮減近三成,這是產業必須領悟到的現實。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謝金河臉書)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磷酸鋰鐵電池遭中國壟斷 立凱:支援美國刻不容緩

臉書詐騙「跳出來都是我」!謝金河轟:要怪政府不作為

接二連三藥品造假「這是會鬧人命」謝金河:日本出現信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