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柳青(4)_善思则明_新浪博客
加载中…
个人资料
善思则明
善思则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282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柳青(4)

(2024-04-09 10:38:28)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4)柳青的两个奇迹

柳青创造了两个奇迹:一、在当代作家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模范当数柳青;二、虔诚地“为政治服务”却写出最好作品《创业史》的,还是柳青。

一、柳青创造的第一个奇迹

柳青在世的时候,巴金还在世,我当时的印象:巴金是五四文学启蒙的产儿,柳青是文学服务工农兵的产儿。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柳青是《讲话》最虔诚的践行者。

《讲话》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的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我们不妨作一番比照,以上《讲话》所要求于文艺家的,哪一条柳青没有做到?

周立波东北土改,始作《暴风骤雨》;赵树理长治办社,厥有《三里湾》;柳青皇甫村十四年,《创业史》新成;罗广斌、杨益言,乃著《红岩》。蒋子龙离开工厂两个月就想得难受,说:“我用半天所了解到的生活,一个专程来采访的作家半个月也得不到。作家的生活是靠经常不断的观察和研究,不是偶然碰上的。典型是作家的心长期埋在土壤里所得到的结果。”

柳青像个苦行僧,磨顶放踵沉到基层,很苦。柳青下到基层后,找了一座破庙安家,拉扯一大家子人艰苦度日,吃粗粮,“不疯魔、不成活”,在感情上来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为农民兄弟净办好事。他给社员编写《耕畜饲养三字经》,他见陕北土地干旱贫瘠“于心不安”撰写《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上呈政府。他拉扯一大家子艰苦度日,吃粗粮,时不时地哮喘着。他调停人事纠纷家庭矛盾,宁肯自己吃野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哮喘着,日常医疗费没有报过,稿纸也没有在省作协领过,却怜贫惜幼自己掏腰包,困难时期,竟然把《创业史》的稿酬一万六千多元全部捐给王曲公社建医院,说:“我有工资,不需要这些钱。” 1961年开始写《创业史》第二部时,柳青向中国青年出版社预借五千五百元稿费,为皇甫村支付高压电线、电杆费用。

他把自己从里到外变成老农,上北京开会坐软卧,差点被赶下火车。

陈忠实是学柳青的,他亲口对我说:“我坚信深入生活是可靠的……生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素材,也可以纠正我们的偏见,这一点,我从不动摇。”不深入农民,不同农民掏心窝子,柳青敢写四万字的《狠透铁》,而且特别注明是“1957年记事”吗?敢批评一哄而起的合作化高潮吗?敢在拳打脚踢、罚跪、抽耳光迫使他承认自己是走资派、《创业史》是毒草时非常冷静地说:“要承认了,我就不是柳青了”?

“不疯魔、不成活”,经过长达十四年在皇甫村一座破庙里切身的观察和体验,经过常年在草棚院同庄稼汉们摸爬滚打痛苦地磨练自己,柳青终于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大山,山中林木茂密、不尽的宝藏。

二、柳青创造的第二个奇迹

柳青以惊人的顽强意志,义无反顾,投身生活长达十四年之久,首先是做人,然后是写作,着力表现《讲话》所指向的“新的世界、新的人物”,留下划时代的《创业史》。

柳青称颂陕西农民直而尚义的脾气禀性、极富人情味的孝、勤、朴、犟、倔,打破艺术构思、叙述策略、心理描写诸方面老套的技法,塑造出梁三老汉、梁生宝、郭振山等新的人物典型。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劳动场景何等美妙!他对农民向往新生活艰苦奋斗的描绘(例如梁生宝买稻种、砍竹子等),对于传统道德伦理细致入微的刻画(例如梁三为童养媳上坟等)惟妙惟肖,充满了人性深情。他将三秦的地域文化、关中方言口语提升到审美的层面,细密冷峻而精确,充满生活情趣,新颖而有意蕴。只要不把《创业史》仅仅看作“社会主义高潮”语境下的文学社会史,而是把它看作千百年来受苦的庄稼汉在一种类似宗教精神鼓动下的翻身运动行将到来和已经到来时其面貌和心理的目击者、体验者和创作个性的表现者,《创业史》感动了中国。

只要将个性特色、思想特征和审美意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的话,那么,梁生宝、梁三老汉、郭振山、高增福们都是艺术典型,《创业史》不会过时,不会速朽。

柳青对长篇小说形式的驾驭能力无疑是第一流的,他把长篇小说艺术推向新的审美层次,其叙事推动之严谨和细节描写之精致,对灾难中人性的表现和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一新人的耳目,是工农兵时期公认的标志型的里程碑,文革前时期的巅峰之作。他对现当代文学的贡献,在于继承五四以来长篇小说现实主义传统,把外来的、特别是俄苏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等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传统拿来,与本土本民族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相结合,成就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情和中国气派的长篇范本。

难怪路遥说柳青是他的“文学教父”,把《创业史》读了七遍,陈忠实也把《创业史》读了七遍,可以说:没有《创业史》就没有《人生》、《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我常太息以掩涕兮:柳青死得太早了!要不然,《创业史》第四部的伟大不可限量!

柳青不死,柳青依然伟大!(文:阎 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