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說禪】根器利鈍皆可成佛 | i-media 愛傳媒
  • logo

【禪師說禪】根器利鈍皆可成佛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佛教流傳至今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如果是人或一般眾生,不知已輪迴轉世多少次,這個世界也不知變化了多少,但佛教依然還存在著。

不過現在是末法時期,正法已失傳了很久;其實正法並不是失傳,而是因為環境的變異,不再像過去那般廣泛地弘傳,變成以單傳或密傳的方式傳承下來。

因機化殊緣 不以佛身現

我們知道,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祂隨時可以應化,隨時可以轉世,隨時可以住在某一個法界,也隨時可以來到娑婆世界;不能因為我們的眼睛看不到佛,就認為沒有佛,或是憑自己的意識去判斷某位法師、上師或禪師是得到誰的傳承,而決定他是不是佛。

一個人如果有特殊因緣,佛的法身就會應化在他身上,不一定非要以佛的身相來示現。但這種說法很多人不能接受,比方像清海法師所傳的印心,就有很多人不能接受,甚至還出言毀謗她,我曾經看過有人在報紙上辱罵清海法師是瘋子;試問,這樣的人還能算是佛教徒嗎?無論如何,佛教徒都不應該犯瞋戒。

我們今天處於末法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教派和法師,教人難以辨別。但每個人都有佛性,都具有智慧,只要能經常與自己「心心相印」,讓色身的人心與內在的本心合一,就不會發生錯誤。

色身的心是人的心,也就是意識,或稱為「神識」;但內在的本心才是真正的自己,也就是「佛性」。所以我們要把意識轉為智慧,要轉識成智,成為一如,才能夠「事理圓融」。

事,是入世法;理,是出世法。如果能夠做到入世法和出世法都圓融,當下就是佛。那麼要如何讓自己事理圓融呢?

比方說,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我們要如何成就這三身?如何從俗世的世間法、從「事」的這一頭,走到真理的那一頭?那就是要在世法上求得「純真、至善、盡美」。

真,是純真,不是假的,也就是實相,就是佛。我們在世的時候,要做到「一切求其真」的純真,不要有半點虛假,不要自己騙自己,也不要讓別人來騙自己。

真,也是指金剛不壞之身,就像黃金一樣,無論火怎麼燒,都不會改變其本性。

我們修佛法,一定要修真,而不是修相;不要只學表相,也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出家,就不能修正法,因為修行與出家沒有關係。

真正的出家是出三界的家,而不是要色身離開塵世的家,去參加某個僧團。

所謂出三界的家,是指「心」出三界的家,心要離開俗世的根塵,這才是真出家。由此可知,修行與出不出家並無關聯。

可是一般的出家比丘、比丘尼或法師,都認為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弘法,其實這個觀念並不正確,因為兩千多年前,佛生在印度,因為天氣炎熱,印度人都是用一塊布披在右肩,把身體圍起來;那時世尊是一位尊貴的王子,他的父王看他年紀輕輕卻每天悶悶不樂,就讓他娶妻。像世尊這樣生長在有權有勢、又很富有的王者之家,要怎麼修行呢?所以他只好離家,去參悟如何解脫人生痛苦的真理。

這就是我們看到出家人的衣服很像印度人的原因,只是我們這裡冬天比較冷,所以他們會先穿一件衣服,再披上袈裟。但我們不要只學它的表相,因為成佛與衣服沒有關係,不要以為沒有出家就不能成佛。

根器各有別 頓漸皆可得

既然每個人都有佛性,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成佛,只是有些人的開悟是漸進的,有些人則是頓悟,端視個人的根器利鈍而有所分別。一個再笨的人也可以成佛,只要有信心,善根圓滿,自然慧根增長,就有機會成佛。

我曾說過一個關於開悟的公案,過去有一位德山禪師,他不相信有頓悟法門,有一天,他聽說有位龍潭禪師在傳頓悟法門,便千辛萬苦地找到他,到了那裡一看,說:「這裡既沒有龍,也沒有潭,為什麼叫龍潭?」龍潭禪師沒有回答,直到天色快暗了,他才對德山禪師說︰「天都快黑了,你怎麼還不回家?」德山禪師說︰「天色這麼暗,我怎麼回去?」龍潭禪師聽了,就到屋裡點了一支蠟燭給他,正當德山禪師要接過蠟燭的時候,龍潭禪師一口氣便把燭火吹熄了。就在此時,德山禪師突然頓悟了,這就是頓悟法門。

在這個公案中,一般人看到的,是龍潭禪師手中那支蠟燭的燭火,但一個大成就者所看到的,是內心深處的心燈,這盞心燈若不點亮,何時才能回到佛陀的家?

所以今天大家有緣在一起修行,要以一種回家的心情來共修,我也是以這種心來期待大家,希望大家要好好珍惜,好好精進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