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者比例恐冠全球 高齡社會經濟危中見機?|即時新聞|產經|on.cc東網

香港長者比例恐冠全球 高齡社會經濟危中見機?

2024年05月16日 10:4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Getty Images圖片)
全球人口老化迫在眉睫,不論是已發展的歐美等國,又或是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都不例外。導致人口老化的問題多且複雜,除了生活環境改善、醫療水平進步,人均壽命延長外,高額撫養成本、社會觀念改變、女性就業率提高等都影響生育率,造成的問題包括勞動人口不足、高齡撫養比率上升、公共開支負擔沉重等,如何應對這些嚴重問題,已成為各地政府治理經濟的頭等大事。中港兩地亦不例外,且看如何化危為機。
早前聯合國的人口分析報告指,日本是全球最高齡國家,有29.9%人口屬65歲或以上,然後依次為意大利(24.1%)、芬蘭(23.3%)、波多黎各(22.9%)、葡萄牙(22.9%)及希臘(22.8%);預計未來30年內,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將翻倍,到2050年達16億。當中,在擁有逾100萬人口的地區中,預計香港在2050年會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南韓及日本分別居第二及第三位。
憂港財政惡化 舉債度日
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香港有40.6%人口為65歲或以上,其次是南韓(39.4%)、日本(37.5%)。日本高齡人口數目已在2022年位居榜首,但其他亞洲經濟體正經歷重大轉變,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因此,如何確保經濟能支持高齡人口的消費需求,提高其經濟保障至關重要。
據港府推算,香港2046年65歲及以上佔總人口比例將增至近四成。除了鼓勵港人生育外,得靠引入移民及專才,改善人口結構。但另一憂慮是,近幾年港府財政狀況不斷惡化,千億元財赤頻現,財政頻失預算,若滅赤目標一拖再拖,長遠只怕會影響公共開支,發債雖可解決短期需要,但若長期舉債度日,必然會影響審慎理財原則,動搖港元聯匯制度的根本,後患無窮。
長遠宜研擴大稅基增收入
港府一直研究擴闊稅基,包括開徵商品及服務稅等,惟至未見成事。事實上,香港主要靠企業利得稅、薪俸稅、博彩稅和印花稅4種稅收來源,容易受經濟環境影響,長遠須研究如何擴大稅基,以應付日益沉重的公共開支。
內地方面,人口結構老化問題嚴重,官媒評論更直言,人口老化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地的「基本國情」,強調要積極應對,並關注人口結構下「未富先老」和「慢富快老」的問題。
國務院去年發布《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制訂了在2025年實現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健全的目標,官媒隨即指出,要「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同時經濟觀察網則深入分析內地人口老化帶來的經濟衝擊。
2022年內地6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達2.8億,預計「十四五」時期(2026至2030年),6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進入中度高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高齡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高齡化階段。高齡化、少子化所帶來的勞動力人口下降和供養比例增加,意味着加大社保投入勢在必行。
按照學界定義,以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計,超過7%為高齡化社會,超過14%為高齡社會,而超過21%為高度高齡社會。內地高齡人口比例在2000年已超過7%,2021年這比例超過14%,已成為標準的高齡社會。內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2年約1.27萬美元,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水平,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如是者,內地經濟可能面臨「慢富快老」的問題:即高齡化會以超過預期的幅度加劇,而經濟增長也有可能以超過預期的幅度減速。
華首要加強養老服務建設
分析指,應對之方首要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個性化智慧化居家養老等新模式新業態,同樣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構建家庭支持政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託育服務體系,積極開發人力資源儲備,並加快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
—————
●亞太銀髮商機料35萬億 醫療科技金融地產潛力大
全球人口老化,不利的一面是勞動力人口減少,在職人口負擔增加,從而引來經濟產值下降之憂。不過,銀髮族中,不少都是儲了一筆退休金的「有銀士」,且對生活質素有要求,是消費市場中的一群「中堅分子」,若能發掘到銀髮族市場的潛力,養老產業商機也可成一片投資藍海!
高齡護理服務規模望13萬億
有統計顯示,單是亞太區,估計到2025年高齡人口將達6億人,總市場估值逾4.5萬億美元(逾35萬億港元)。如何安老既是個人人生與社會大事,「長壽型經濟」興起,商機涉及健康高齡化、認知障礙友善社會、創新護理科技、支援長者就業、安老樂活等多個範疇,總括而言可歸納為以下重點。
長者身體機能不如前,針對慢性病的紓緩等的健康管理需求甚殷,這為眼科、牙科、物理治療、中醫產業帶來發展機會。為了強身健體,長者保健都是一大學問,如長者健身、復康服務,適合長者的飲食、護理及醫療器械產品等,都是大市場,得因應銀髮族的需求變化不斷革新。
有行業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高齡護理服務市場的規模達10,840億美元,估計到2028年將增至16,820億美元(約13.11萬億港元),即2023至2028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7.3%。包括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互聯網醫療,都是受惠產業,不妨多花心思發掘相關的潛力股。
養老金撐起歐美資本市場
正正由於如今不少銀髮族都是小家庭,不是沒有下一代,就是不想依賴下一代,故須及早籌劃退休生活的財政需要。人壽保險、醫療保險、保險年金出長糧等的需求日增,如何透過適合風險的理財產品,將資本增本增利,以保障退休生活,都為金融機構提供可觀的商業機會。
類似內地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香港的強積金制度,都涉及養老金融的範疇,透過儲蓄和運用金融工具,以保障高齡人口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例如內地,養老金的來源及相應的制度體系由3個支柱構成,分別是基本養老金、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實際上,來自養老金的投資金額數量龐大,養老金融除了可視為提供養老金投資收益的一途之外,往往也是支持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期資金來源,例如歐美及中國等地,養老資金都是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安老院舍社區需求大增
高齡人口增加驅動養老地產發展。銀髮族的退休住所,可以是設有專業設施和服務的護老院舍,也可以是居家安老規劃附設安老設施的養老社區等。發展商更可在建屋上應用創新科技元素,配合研發軟件,推動智能家居,協助銀髮族過舒適的生活。
比如手機,可以簡單連接智能家具、燈具、雪櫃、空調、意外感應、保安系統及衞星定位,還有做到身體狀況監察並連接醫療機構系統等,為銀髮族提供更大的便利和安全。也許將來服務長者的,不只是家傭,而是會唱歌、會煮飯、會傾談、會監察身體狀況並向相關機構發警報尋求協助的智能機械人!
高齡人口日益增加,成為年輕消費群以外的新動力,據報中國在2021年的高齡產品及服務市場總體規模達5.7萬億元人民幣。高齡人口主要消費支出為日常生活開支,其次是養生健康及娛樂社交,旅遊、醫美、寵物等新消費的需求亦不容忽視。
當然,政府也得及早籌劃完善安老政策及社區支援,並在公、私領域都推出鼓勵護理產品開發及優化支援服務的措施,推廣安老知識,讓社會各界都有所準備,才能應付人口結構轉變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