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旬男面部痛到無法飲食!台北慈濟:顯微手術可有效解三叉神經痛

台北慈濟醫院尋求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表示,精細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可有效降低三叉神經痛感。   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尋求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表示,精細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可有效降低三叉神經痛感。 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Newtalk新聞] 54歲林先生,5年來飽受「三叉神經痛」所苦,不斷經歷面部右側至牙齦的劇烈疼痛。這種疼痛近6個月來日益嚴重,伴隨著電擊般的麻木感,對日常生活有嚴重影響,甚至無法進食。在台北慈濟醫院尋求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的幫助後,診斷出是小腦內的脊椎動脈壓迫到三叉神經。經過一次精細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林先生的症狀得到了顯著改善。

徐賢達解釋,三叉神經是臉部最大的神經,它分為3個主要分支:眼神經支(影響前額區域)、上顎神經支(影響臉頰區域)和下顎神經支(影響下巴區域)。三叉神經痛通常是由於年齡增長導致的血管硬化壓迫神經,或者是由於腫瘤的增長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種疼痛最常見於第2和第3分支,並且通常影響40歲以上的族群。

徐賢達指出,三叉神經痛通常只影響臉部的一側,並且可能會因為輕微的觸碰、冷風或臉部的任何運動而引發劇烈的疼痛,這種疼痛可以描述為針刺或刀割。由於口腔的感覺也是由三叉神經傳遞的,所以這種疼痛有時會被誤認為是牙痛,導致錯誤的牙齒拔除。因此,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計劃需要牙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的專業評估。

雖然三叉神經痛不會引起其他併發症,但它會因為疼痛的加劇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在臨床上,藥物治療通常是首選,特別是抗癲癇藥物,它們可以阻斷神經傳導,從而減輕疼痛。這種治療適用於那些有多重健康問題的患者,或者被醫生評估為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患者。

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則可能需要考慮進行外科手術。傳統上,神經阻斷或燒灼手術是常見的選擇,但這些手術有可能帶來副作用,並且在1至2年神經再生後,症狀可能會復發。相比之下,「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是一種不需要切斷神經的手術,並且其復發率非常低。在這種手術中,醫生會在高倍率顯微鏡和聽神經監測的幫助下操作,將脊椎動脈撥開,避免損害脆弱的聽神經,並將抗粘連的人工墊片放置在動脈和三叉神經之間,以減少對神經的壓迫。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稱「立法院像美國職業摔角」遭出征!在台美籍YTR小貝米漿急刪影片滅火
熱帶擾動週六生成!有望成今年首颱 專家:「這兩天」中心最靠近

5旬男面部痛到無法飲食,經台北慈濟醫院尋求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診斷後,診斷出是小腦內的脊椎動脈壓迫到三叉神經。經過一次精細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患者症狀得到了顯著改善。   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5旬男面部痛到無法飲食,經台北慈濟醫院尋求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診斷後,診斷出是小腦內的脊椎動脈壓迫到三叉神經。經過一次精細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患者症狀得到了顯著改善。 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