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独家 | 小鹏 MONA 进展 :姜文出任总负责人,引入比亚迪电池 - 21经济网

21独家 | 小鹏 MONA 进展 :姜文出任总负责人,引入比亚迪电池

2024年05月14日 19:0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晓宇
撬动更大销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晓宇 北京报道

继蔚来推出追求销量的新品牌 “乐道” 后,小鹏也将实现增长寄希望于第二品牌——MONA。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方独立信源处获悉,MONA 首款车在小鹏肇庆工厂生产,试制车已下线,即将进入 PT2 阶段。电池供应商包括比亚迪。

PT( Production Trial)是汽车批量生产前的验证阶段,一般分为 PT0 、 PT1 和 PT2 。完成 PT2 后,MONA 便会进入预生产(PP)和小批量生产(SOP)。

MONA 所在的小鹏肇庆工厂,年产能是 20 万辆,这里也是小鹏爆款车型 P7 的生产地。今年 1 月末,为了新车型投产,小鹏投资亿元,升级改造了肇庆工厂的整车生产线。

为了牵头乐道,蔚来 CEO 李斌从外部引入高管 —— 迪士尼背景的艾铁成担任总裁。但小鹏子品牌 MONA 的总负责人则是通过内部选拔。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MONA 的总负责人是姜文,职级 P9 ,他在小鹏多年,管过项目、负责过质量。加入小鹏前,姜文曾供职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宝能汽车。

MONA 是滴滴造车项目“达芬奇”的前身,去年 8 月,小鹏以约 54 亿元人民币的总对价,收购了这一造车项目。MONA 首款车是 10 万至 15 万元的 A 级紧凑型电动轿车,将搭载小鹏高等级智能驾驶系统,预计 6 月发布,三季度上市并交付。

“MONA 目前是小鹏内部压力最大的团队”,一位接近小鹏的知情人士评价。今年前 4 个月,小鹏实现销量 3.12 万辆,月均不足万辆,仅完成年销量目标 28 万辆的 11.1 %。要想实现目标,在剩下的 8 个月,小鹏必须月销超过 3 万辆。作为今年的走量新产品,MONA 承载的希望和压力可见一斑。

但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对 MONA 寄予厚望。今年 4 月北京车展上,他对 MONA 的期待是,“下半年超过小米 SU7 ”。小米 SU7 于 4 月 3 日开启交付,目标是今年交付 10 万台。

滴滴的设计、小鹏的智驾、15万级的价格

达芬奇项目承载着滴滴造车的野心。2021 年初,滴滴内部秘密启动“达芬奇项目”,计划造一款面向乘用车市场的纯电动轿车。

为了造车,滴滴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达芬奇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出行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巅峰时期,人员规模一度达到 2000 人,团队主要成员来自北汽和宝能汽车。据滴滴和小鹏的交易公告,这一项目在 2021 年、2022 年分别净亏损 7.63 亿元和 26.38 亿元。

小鹏联席总裁顾宏地在去年 8 月末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这款智能电动轿车“完成度非常高”,对于小鹏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但造车是一门极具挑战的生意,滴滴的造车路一波三折。

在达芬奇项目启动前,滴滴曾与比亚迪“联合造车”。滴滴负责产品定义,比亚迪负责工程开发和落地,并于 2020 年 11 月推出首款定制网约车 D1 ,董事长程维亲自站台。按照程维的规划,D1 每 18 个月迭代一个版本,到 2025 年,D1 会迭代到 D3 ,搭载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 100 万台。

2021 年、2022年,D1 的销量仅为 1.01 万辆和 994 辆 —— 甚至不及一款当红车型的月销量。2021 年 11 月,理想ONE 月销量达到 1.34万辆。

在与比亚迪的合作中,滴滴负责的大多是关于乘坐体验的部分,包括内外饰造型、座椅原型等,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也更少 —— 双方的合资公司中,比亚迪和滴滴分别占股 65% 和 35% 。2021年,滴滴放弃合作造车,启动达芬奇项目,开启独立造车。

独立造车不仅财务负担重,实现盈利的时间也很长。招股书显示,2022年,滴滴亏损达到 238 亿元,要想实现盈利,需要耗费更久。从创立到盈利,理想汽车花了 8 年,特斯拉花了 10 多年。为了能够顺利生产,车企还需要拿到生产资质。2022 年 3 月,为取得造车资质,滴滴被曝计划收购新能源汽车厂商国机智骏,但该计划在之后的一年半并无进展。

最终,滴滴的造车梦交由小鹏汽车实现。去年 8 月,小鹏以约 54 亿元人民币的总对价,收购了这一造车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达芬奇团队解散后,原负责人杨骏已加盟宁德时代,任职时代电服公司总经理,剩下的百余个成员并入小鹏 MONA 团队,这些成员大多集中于智能座舱、软件开发等领域。

双方分工明确。针对 MONA 首款车,原滴滴团队负责了设计、一部分研发和销售。小鹏接手后,负责研发、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以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销售。

“在 10 余万价格的基础上,MONA 最看重的因素是设计、续航、智驾。”一名接近小鹏的知情人士称。

设计主要由原滴滴团队操刀,小鹏团队也会做一些小幅修改。从谍照来看,该车采用流线型外观,配备一体式前后灯组。

续航上,知情人士称,MONA 首款车的电池供应商包括比亚迪,续航超过 500 km。这和起售价 17.99 万元的 G6 入门版车型的 580 公里续航相当。

MONA 也将是小鹏把高阶自动驾驶推广到更便宜车辆上的关键一步。据何小鹏去年 8 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小鹏将用包含 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和 X-EEA3.0 电子电气架构等的扶摇架构改造 MONA 。

错位竞争小米、赛力斯,MONA 用智驾打比亚迪

20万-30万元市场,是何小鹏心中最好的市场,具备一定溢价能力,又足够大。

小鹏将旗下 3 款产品布局在这里,分别是定位中型纯电轿跑的 P7i 、定位中型 SUV 的 G6 和定位大五座SUV的 G9 。

但在当下,20万级新能源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今年以来,小米SU7、赛力斯问界新M5、理想L6 、新极氪001 等新品上市,和小鹏旗下产品正面交锋。他们各有各的长处。小米长于品牌和流量,新极氪001 的优势在于性能,其顶配版零百加速只要 3.3 秒。问界新 M5 智驾版以智能化为标签,它是首款同时搭载 HUAWEI ADS 2.0 ⾼阶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3.0的车型。

小鹏长于智能驾驶,但旗下几款主销产品是上市多年的老车,已经历过爆款周期,与新品竞争时很难脱颖而出。

小鹏 P7 已经卖了 4 年,“在新能源里算一款老车了”,一位小鹏经销商说。P7 在2021年月销量最高突破 9000 辆,去年3月改款 P7i 上市后销量在5000辆左右,但在今年4月,销量跌至 2383 辆。G6 也经历过短暂的爆款周期,去年四季度销量一度超过8000辆,今年一季度销量回落至千余辆。而 G9 距离首次上市有 1.5 年。

小鹏今年上市的首款新品是 X9,正式上市时起售价 35.98万元,是产品组合中毛利率最高的产品,销量拉升作用有限。今年前 4 个月,小鹏销量是3.12万辆,不及蔚来的 4.56 万辆和理想的 10.61 万辆。

MONA 是小鹏今年的第二款新品,这款低价智能车将承担起小鹏走量的重任。

比亚迪是 MONA 避不开的对手,据懂车帝,今年4月,比亚迪秦 PLUS DM-i 和元 PLUS 分别卖了2.78 万辆和 2.33 万辆,位列 12万- 18 万元新能源产品的前两名。但和比亚迪比,小鹏智能化优势明显,旗下XNGP系统是国内首个量产的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

何小鹏去年 8 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MONA 的竞争力将远超市面上的产品,他保守销量预期在一年 10 万台以上。

几位接近小鹏的经销商称,对于 MONA 的渠道建设,小鹏变得更加务实,“前期会在有条件的小鹏综合店中开‘店中店’,之后再为 MONA 品牌单独开店。”

在普通消费者(C 端)外,MONA 也将同时卖给网约车队等运营车辆需求方(B 端)。

滴滴是小鹏卖车的得力帮手。去年8月,小鹏和滴滴达成了连续两年下限为 10 万台,上限为 18 万台的年销量对赌协议:这两年汇总,当年销量超过 10 万台时,滴滴将开始获得小鹏增发的股份,当销量达到 18 万台时,能获得最高增发数量,第一阶段小鹏最多需向滴滴发行约 1405.46 万股,第二阶段是1427.65 万股。

为了追求销量增长,蔚来、小鹏齐下探,发布子品牌,推出更低价的车型。但从长远来看,运营好两个品牌,需要更精准的产品定义、避免内部竞争,还要有健康的现金流做支撑。谋求销量背后,留给蔚来和小鹏的新考验也刚刚开始。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