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 看板 PC_Shopping - PTT.BEST 爆文精選
🔥 PTT.BEST 熱門專區 💬 八卦 Gossiping 😊 希洽 C_Chat 💰 股票 Stock 🏠 房屋 home-sale 🏀 美國職籃 NBA ⚾ 棒球 Baseball 👛 省錢 Lifeismoney 🚗 汽車 car 😡 政黑 HatePolitics 💻 電蝦 PC_Shopping 🥰 韓星 KoreaStar ✨ 英雄聯盟 LoL 🍿 電影 movie 🪖 軍事 Military 📡 通訊 MobileComm 🏀 台籃 basketballTW 🍼 寶媽 BabyMother 🇯🇵 日旅 Japan_Travel 🏭 科技 Tech_Job 👧 女孩 WomenTalk 👻 媽佛 marvel 💳 卡版 creditcard 👉 NS NSwitch 👉 PS5 PlayStation 👉 大氣 TY_Research 👉 婚姻 marriage 👉 台南 Tainan 👉 台中 TaichungBun 👉 Steam Steam 👉 高雄 Kaohsiung 👉 羽球 Badminton 👉 超商 CVS 👉 米哈遊 miHoYo 👉 iOS 👉 兄弟 Elephants 👉 日劇 Japandrama 👉 玄幻 CFantasy 👉 ES e-shopping 👉 WOW 👉 遊戲交易 Gamesale 👉 4X BaseballXXXX 👉 Lakers 👉 韓劇 KoreaDrama 👉 汽車買賣 CarShop 👉 機車 biker 👉 新竹 Hsinchu 👉 美保 BeautySalon 👉 串流 OTT 👉 歐美影集 EAseries 👉 手機交易 mobilesales 👉 裏洽 AC_In 👉 健身 MuscleBeach 👉 MacShop 👉 Lions 👉 FGO FATE_GO 👉 中劇 China-Drama 👉 數位貨幣 DigiCurrency 👉 暗黑 DIABLO 👉 實習教師 studyteacher 👉 航空 Aviation 👉 藝文票券轉售 Drama-Ticket 👉 韓綜 KR_Entertain 👉 美妝 MakeUp 👉 速食 fastfood 👉 手錶 watch 👉 體適能 FITNESS 👉 攝影 DSLR 👉 Headphone 👉 嘻哈 Hip-Hop 👉 轉珠 PuzzleDragon 👉 美食 Food 👉 蔚藍 BlueArchive 👉 數位相機交易 DC_SALE 👉 筆電蝦 nb-shopping 👉 軟工 Soft_Job 👉 汪踢 Wanted 👉 台綜 TW_Entertain 👉 坂道閒聊 SakaTalk 👉 貓咪 cat 👉 日GO BabyProducts 👉 TypeMoon 👉 MLB 👉 職場 Salary 👉 臺劇 TaiwanDrama 👉 海賊王 ONE_PIECE 👉 PMGO PokemonGO 👉 國營 Gov_owned 👉 碧航 AzurLane 👉 家電 E-appliance 👉 布蘭德 Brand 👉 DMMG DMM_GAMES 👉 贈送 give 👉 神魔 ToS 👉 銀行服務板 Bank_Service 👉 原創 YuanChuang 👉 期權 Option 👉 重機 SuperBike
原文轉自 PC Unboxing 網頁好讀版: https://pcunboxing.com/z790-aorus-pro-x/ https://i.imgur.com/iLF4LLu.jpeg
銀白色熱片以及 PCB 就已經有相當足夠的吸引力了!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搭載 18 +1+2 相供電、8 層 PCB 建置、5 個 M.2 擴充插槽、PCIe 5.0 x16 顯示卡插槽、4DIMM 記 憶體插槽最多可擴充 192 GB 容量、QVL 列表標榜可超頻至 DDR5-8266 MT/s、5GbE LAN & Wi-Fi 7 等設計規格以及擴充性能,為外觀派消費者帶來好看且夠用的主機板選擇,內建的 Sensor Panel Link_USB Type-C 插槽還可以再多設置一個機殼內小螢幕來搭配裝機展示!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規格: 尺寸:ATX 30.5 x 24.4 cm 處理器支援:Intel 12th/13th/14th Core i9/ i7/ i5/ i3、Pentium Gold、Celeron 處理器腳位:LGA1700 CPU 供電相:18+1+2 相 晶片組:Intel Z790 記憶體:4x DDR5 DIMM 插槽、8266(O.C.) MT/s、最大容量 192 GB(單一插槽支援 48 GB 容量) 記憶體認證:Intel XMP (Extreme Memory Profile) 顯示輸出:HDMI 2.0(4096×2160@60 Hz)、USB Type-C(4096×2304@60 Hz)、USB Type-C(1 920×1080@30 Hz) 擴充插槽:1x PCIe 5.0 x16、1x PCIe 4.0 x16 (支援 x4 模式) 、1x PCIe 3.0 x16 (支 援 x4 模式) 儲存插槽:4x SATA 6Gb/s、M2C_CPU 25110/2580 PCIe 5.0 x4/x2、M2A_CPU 22110/2280 P CIe 4.0 x4/x2、M2Q_SB 22110/ 2280 PCIe 4.0 x4/x2、M2P_SB 2280 PCIe 4.0 x4/x2、M2 M_SB 2280 SATA 及 PCIe 4.0 x4/x2 網路:Realtek RTL8126 5GbE 無線:MediaTek Wi-Fi 7 MT7927、Bluetooth 5.3 音訊:Realtek ALC1220-VB USB埠 (前置擴充):1x USB 3.2 Gen 2×2 Type-C、2x USB 3.2 Gen 1(支援前置四個 USB 3.2 Gen 1 埠)、2x USB 2.0/1.1(支援前置四個 USB 2.0 埠) USB埠 (後方 I/O):1x USB 3.2 Gen 1 Type-C(10G/DP)、1x USB 3.2 Gen 2×2 Type-C(20 G)、2x USB 3.2 Gen 2 Type-A、4x USB 3.2 Gen 1 Type-A、2x USB 2.0/1.1 Type-A RGB:3x ARGB 5v 3-Pin、1x RGB 12v 4-Pin FAN:1x 4-Pin CPU Fan、1x 4-Pin CPU OPT、4x 4-Pin SYS FAN、2x 4-Pin SYS FAN/PUMP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開箱 GIGABYTE 這張全白色的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筆者從 2023 年七月八月的時候聽到 消息就相當有興趣,從一開始就在跟技嘉交流說能不能借來開箱,想不到一等就等了八個月 才開箱到… 在這款型號之前 GIGABYTE 白色的 Z790 只有 AERO G 創作者系列,Z790 AERO G 只有散熱 片是白色的;PCB 還是黑的,在 PRO X 系列之後則是有價格更加親民的 ELITE AX ICE 系 列可以選擇,或許後面也可以開箱 ELITE AX ICE 系列給各位玩家們看看。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目前在台灣銷售路定價為新臺幣 13490 元,該系列另外還有 支援 AMD Ryzen 7000 使用的 X670E AORUS PRO X,價格比起 Z790 晶片組的還要更便宜一 些。 https://i.imgur.com/S5ynCSf.jpeg
^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支援 Intel LGA 1700 腳位處理器使用。 https://i.imgur.com/lmQbsKD.jpeg
^ 盒裝背面有產品特色跟基本規格。 定價以及產品定位屬於高階型號區段的 Z790 AORUS PRO X,考量到大致價格區間以及白色 外觀這兩個條件的話,大致上的比較競品型號有:MSI 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NZXT N7 Z790、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II 等等,但其他這幾張都是散熱片做白化設計 而已還是使用黑色 PCB,對於白色裝機軍團來說還是無法全面滿足需求,LGA 1700 主機板 在外觀跟價格上可以與之對比的,或許就只剩下二手價的 ROG MAXIMUS Z790 APEX,但我覺 得刀碩粉應該是不會太輕易放手那張 2DIMM 白色記憶體超頻特化板子就是了。 使用 ATX 版型的 Z790 AORUS PRO X 尺寸為 30.5 公分 x 24.4 公分,這同時也是大多數 常見機殼都能夠支援的尺寸,在相當夠用的擴充性與安裝相容性尺寸間最為平衡的一種規格 。 在 18+1+2 相 VRM 供電區塊設置了散熱裝甲(VRM Thermal Armor Advanced),透過內嵌 8 mm 鍍鎳熱管搭配 7 W/mk 導熱墊協助散熱,而 M.2 SSD 安裝區塊以及 Z790 PCH 區域也有 M.2 Thermal Guard XL 加厚散熱片,以及 M.2 Thermal Guard Ext 大面積散熱片輔助散 熱。 https://i.imgur.com/clnUxjb.jpeg
^ Z790 AORUS PRO X 是 ATX 版型,尺寸為 30.5 公分 x 24.4 公分。 https://i.imgur.com/3rICIBJ.jpeg
^ VRM Thermal Armor Advanced 散熱裝甲跟 M.2 Thermal Guard XL 加厚散熱片。 https://i.imgur.com/KjOS45z.jpeg
^ 主機板背面展示。 https://i.imgur.com/NFXaEIn.jpeg
^ 針對顯示卡承重設計去加強的特製背板。 Z790 主機板支援 LGA1700 腳位的 Intel 12/13/14th Core i9/ i7/ i5/ i3、Pentium、Ce leron 處理器使用,但 Z690 晶片組在更新 BIOS 版本後也能夠支援 Intel 12/13/14th 處 理器,若手上原本就已經有 Z690 主機板的話是可以直接延用啦,要不要花錢從 Z690 升級 到 Z790,就看這張 Z790 的外觀是否對你有足夠吸引力 。 https://i.imgur.com/plLwOFa.jpeg
^ Intel LGA 1700。 https://i.imgur.com/cn8nHdo.jpeg
^ 這次搭配 Intel Core i9-14900K 進行測試。 接下來帶大家一一來看看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上的各項擴充與供電插槽吧 ,在主機板左上方處設置了雙 8-Pin 處理器 ATX_12V 供電插槽。 主機板右上角則有兩個 4-Pin 風扇供電插槽,分別為 CPU_OPT、CPU_FAN 風扇與水冷供電 插槽,安裝一體式水冷時可以將水冷頭 PUMP 供電及水冷排風扇線材安裝於此,右邊則有 A RGB 5v 3-Pin 插槽。 https://i.imgur.com/NyhjgJB.jpeg
^ 主機板左上角的 ATX_12V 雙 8-Pin 處理器供電插槽。 https://i.imgur.com/wPTiWe1.jpeg
^ CPU_OPT、CPU_FAN、ARGB 5v 3-Pin。 四槽的 DDR5 DIMM 雙卡扣記憶體插槽,支援 Un-buffered DIMM DDR5 記憶體使用,四條插 槽最大擴充容量總計為 192 GB,也就是單條容量上限為 48 GB,memory overclocking QVL 頻率標榜可達 8266 MT/s(oc),但選購搭配安裝的記憶體型號還是要以主板 memory QVL 相容性報告為主去挑選較好,Z790 AORUS PRO X 同時也支援 Intel XMP 3.0 (Extreme Mem ory Profile) 記憶體一鍵超頻技術認證。 現在配單時經常選購的 2 DIMMs 雙通道記憶體套組,建議優先安裝在 A2、B2 插槽(左邊 數過來第二、四槽位),將兩條記憶體安裝在這兩個位置,記憶體能夠更容易以較高的頻率 來運作。 https://i.imgur.com/VSFQIge.jpeg
^ 4x Un-buffered DIMM DDR5 記憶體插槽,最大支援 192 GB 容量擴充,QVL 最高支援 82 66 MT/s(O.C.) 。 主板右側設有主機板 24-Pin 供電插槽、一個內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 代號標示:USBDP)、一個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安裝埠)、一 個前置 Type-C US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EZ DeBug 燈號、THB_C1/THB_USB4_C2 技嘉 Thunderbolt 擴充子卡插槽、NOISE_SENSOR(噪音偵測插座)、四個 SATA 6Gb/s、兩 個 SYS_FAN/PUMP 風扇與水冷供電插槽、RST_SW 快速重啟按鍵。 這張主機板比較特別的是有一個 CPU 內顯輸出 USBDP 接口,這個 USB Type-C 連接埠支援 USB 2.0 (DisplayPort) 規格以及 Sensor Panel Link 功能可以用來連接機殼內部的小螢 幕,使用者除了可以用來連接 USB 裝置之外也可以連接額外購買的螢幕,該插槽最高可支 援 1920×1080@30 Hz 的顯示規格,想使用這個顯示輸出功能的前提,是你的 CPU 必須具 備 Intel HD Graphics 內建顯示卡,所以如果處理器型號中帶有 F 的就不能使用顯示輸出 功能了。 EZ DeBug 狀態指示燈號,能夠快速檢視主機板自我檢測過程中,有哪些零件產生問題導致 無法開機,使用者可以參考後進行除錯動作。 在 SATA 插槽旁設置了 THB_C1/THB_USB4_C2 插槽,是要搭配技嘉 Thunderbolt 4 擴充卡 GC-MAPLE RIDGE (rev. 1.0) 來使用,若有這項使用需求使用者需要額外加購擴充卡。 https://i.imgur.com/NFipzLg.jpeg
^ 24-Pin 供電插槽、一個內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代號標示:USBDP) 、一個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安裝埠)、一個前置 Type-C US 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EZ DeBug 燈號。 https://i.imgur.com/U2obA78.jpeg
^ 內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支援處理器內建顯示卡畫面輸出功能,可用 於機殼內小螢幕加裝或是連接 USB 裝置。 https://i.imgur.com/EpN4Ii5.jpeg
^ EZ DeBug 透過四顆 LED 燈珠快速辨識主機板自檢的錯誤來源。 https://i.imgur.com/bjZw8ej.jpeg
^ THB_C1/THB_USB4_C2 技嘉 Thunderbolt 擴充子卡插槽、NOISE_SENSOR(噪音偵測插座) 、四個 SATA、快速重啟按鍵。 主機板下排有有著系統前置面板插槽、CMOS 設定清除跳線插槽、四個 SYS_FAN 風扇供電插 槽、QFlash BIOS 更新按鍵、兩個 USB 2.0 (支援四個前置 USB 2.0 安裝埠)、SPI_TPM ( 安全加密模組連接插座)、12V 4-Pin RGB、兩個 5V 3-Pin ARGB、HD_AUDIO 音源插槽。 如果超頻失敗進不去 BIOS 的話,就必須要依靠 CMOS 設定清除跳線插槽來清除設定返回預 設狀態,但因為這張主機板沒有 Clear CMOS 快捷按鍵所以就必須搭配跳線與該插槽使用, 筆者覺得在裸測平台進行超頻會比較方便操作。 https://i.imgur.com/MvDho2q.jpeg
^ 系統前置面板插槽(下方有插槽功能標示)、CMOS 設定清除跳線插槽、四個 SYS_FAN 風 扇供電插槽、QFlash BIOS 更新按鍵、兩個 USB 2.0 (支援四個前置 USB 2.0 安裝埠)。 https://i.imgur.com/Li6HLP0.jpeg
^ SPI_TPM (安全加密模組連接插座)、12V 4-Pin RGB、兩個 5V 3-Pin ARGB、HD_AUDIO 音 源插槽。 https://i.imgur.com/4dAOAlJ.jpeg
^ 主機板電池為 CR2032,要移除主機板 M.2 Thermal Guard Ext 散熱片才會看到。 主機板 PCIe 插槽總共提供三個 x16 長度的插槽,依然保持了 GIGABYTE 的顯示卡安裝友 善設計,將第二個與第三個 PCIe 插槽向下位移,這在顯示卡直插安裝時能夠與其他 PCIe 設備保有更好的擴充相容性,例如額外擴充擷取卡或是音效卡等 PCIe 裝置時,可以避免與 顯示卡散熱模組過近導致顯示卡散熱性能下降的狀況,但對於顯示卡直立安裝的使用者來說 就沒差了。 但擴充也是有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僅有第一個是完整 x16 插槽是 PCIe 5.0 x16 頻寬規 格,且該擴充槽與 M2C_CPU 擴充位置共用頻寬,因此當 M2C_CPU 插槽有安裝 M.2 SSD 時 PCIe 5.0 x16 會自動將頻寬降至 PCIe 5.0 x8 來運作了,但目前即便是旗艦的 NVIDIA RT X 4090 顯示卡使用 PCIe 4.0 x16 跟 PCIe 4.0 x8 去使用性能也不會下降太多,所以當 4 090 因為 M2C_CPU 而被平分頻寬必須以 PCIe 4.0 x8 (主板會配合 4090 自動從 PCIe 5. 0 x8 降低成 PCIe 4.0 x8)來運行也是 ok 的。 第二與第三個 PCI Express x16 插槽雖然有 x16 的安裝長度,但實際上僅有 PCIe 4.0 x4 與 PCIe 3.0 x4 頻寬,用來擴充擷取卡或是音效卡等額外設備已經相當足夠。 PCIe 5.0 x16 顯示卡插槽有專門搭配的 PCIe EZ-Latch 按鍵,這個按鍵有額外翹起,可以 幫助使用者在卸除原有顯示卡或 PCIe 設備時能夠更方便拆卸。 https://i.imgur.com/rWGVTcQ.jpeg
^ PCIe 5.0 x16、PCIe 4.0 x4、PCIe 3.0 x4 插槽。 https://i.imgur.com/O4GCtjr.jpeg
^ PCIe EZ-Latch 顯示卡便利拆卸按鍵。 https://i.imgur.com/qTdkCYJ.jpeg
^ 鏡面反射的 M.2 Thermal Guard Ext 散熱片。 https://i.imgur.com/nlywvsh.jpeg
^ M.2 EZ-Latch Click 設計,能夠免螺絲固定散熱片,對於常常拆裝主機板散熱片的筆者 來說相當方便! 在移除主機板散熱片後,就可以看到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的五個 M.2 SSD 擴充安 裝插槽,使用處理器直連通道的 M2C_CPU / M2A_CPU 分別為 PCIe Gen5 x4/ PCIe Gen4 x4 頻寬,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支援尺寸較寬的 25110/2580 規格;第二槽 M2 A_CPU(PCIe Gen4 x4) 支援常規的 22110/2280 規格 M.2 SSD 安裝。 M2C_CPU 因為支援 PCIe Gen5 x4 M.2 SSD 使用,所以使用較厚的 M.2 Thermal Guard XL 散熱片,標榜有著 9 倍散熱面積帶來更好的被動式散熱性能,其高度較低對於風冷塔散來 說應該比起 GIGABYTE 旗艦等級主機板給的 Thermal Guard III SSD 散熱片更加友善。 而其餘三個使用 Z790 晶片組通道的 M2Q_SB(22110/2280) / M2P_SB(2280) / M2M_SB(2280 ) 插槽,則是支援 PCIe Gen4 x4 頻寬,M2M_SB 插槽同時能夠支援早期的 M.2 SATA SSD 使用,整張主板上的五個 M.2 SSD 安裝位置皆支援 M Key 規格,且 M.2 SSD 正面位置, 主機板散熱片上都有導熱墊搭配提供穩定散熱性能,但很可惜 M.2 SSD 底下就沒有導熱墊 了,僅有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底下還可以自己加貼導熱墊加強雙面顆粒 M.2 SS D 的散熱,但消費者要自行去其他地方購買導熱墊就是了。 https://i.imgur.com/hGhxVI9.jpeg
^ 給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所用的 M.2 Thermal Guard XL 散熱片。 https://i.imgur.com/Jo0zu9R.jpeg
^ 五個 M.2 SSD 安裝位置的正面(M.2 SSD 主控晶片接觸面)都配有導熱墊協助散熱。 https://i.imgur.com/FGftLIy.jpeg
^ M2C_CPU(PCIe Gen5 x4)、M2A_CPU(PCIe Gen4 x4)、M2Q_SB(PCIe Gen4 x4)、M2P_SB(PCI e Gen4 x4)、M2M_SB(PCIe Gen4 x4/SATA)。 https://i.imgur.com/5r00Tr8.jpeg
^ WiFi 網卡安裝在 M2P_SB(PCIe Gen4 x4) 下方,若時常使用 WiFi 與藍牙的話,不建議 在 M2P_SB 安裝溫度較燙的 M.2 SSD。 https://i.imgur.com/NpsgDfj.jpeg
^ M.2 EZ-Latch Plus 免工具固定安裝 SSD。 主機板後方 I/O 提供了兩個 USB 2.0 Type-A、WiFi 7 天線埠、四個 USB 3.2 Gen1 Type- A、DisplayPort IN 輸入連接埠、HDMI 2.0、兩個 USB 3.2 Gen2 Type-A (10 Gbps) 、一 個 USB 3.2 Gen2 Type-C (10 Gbps / GIGABYTEVisionLINK / DisplayPort) 、一個 USB 3 .2 Gen2 x2 Type-C (20 Gbps)、RJ-45 5 GB LAN 有線網路孔、光纖 S/PDIF 數位音訊輸出 、兩孔音訊連接埠。 其中一個標示著 BIOS 的 USB 3.2 Gen2 Type-A (10 Gb/s) 接口,在使用 Q-Flash Plus 的 BIOS 更新功能時,需將存有 BIOS 檔案的 UFD 隨身碟,插在這一槽再來進行 Q-Flash Plus 的更新作業。 標示著 USB-C DP/10G 的 USB 3.2 Gen2 Type-C 插槽,同時支援 GIGABYTEVisionLINK 技 術,具備 DisplayPort 顯示輸出、資料傳輸及 20V@3A(60W) 的快充供電功能,使用該插槽 的顯示輸出功能最高可有 4096×2304@60 Hz 顯示規格,但前提是必須將一條 DP 線材連接 獨立顯示卡的 DisplayPort 與主機板後方 DisplayPort IN 輸入連接埠,才能讓這個 USB 3.2 Gen2 Type-C 插槽有畫面輸出功能,與 Thunderbolt 想要畫面輸出功能是相同的意思 。 https://i.imgur.com/MpnLfeA.jpeg
^ 後方 I/O 一覽。 主機板額外小配件有2 x SATA 線材、WiFi 7 天線、測溫線、2x 偵測噪音線、機殼 I/O 整 合扣等。 https://i.imgur.com/B3EGoJj.jpeg
^ 配件一覽。 https://i.imgur.com/6rLVeX5.jpeg
^ WiFi 7 天線安裝展示,底部有磁吸式功能可以固定在機殼上。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供電用料 / 18+1+2 相供電、8 層 PCB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採用 18+1+2 Twin Digital VRM Design 架構,其中 1 8 相 90A SPS 負責 CPU Vcore VCORE Phases(處理器工作電壓)、1 相 60A SPS 負責 VC CGT Phase(內顯)、最後 2 相負責 VCCAUX Phases(CPU 記憶體控制器 [IMC])。 https://i.imgur.com/iHgBDCd.jpeg
^ 主機板裸 PCB 展示。 https://i.imgur.com/RDE8kYd.jpeg
^ 主機板散熱片拆解,可以看到主機板 VRM 供電散熱片內嵌一根 8 mm 鍍鎳導熱管。 https://i.imgur.com/m5399Qw.jpeg
^ 18+1+2 Twin Digital VRM Design 架構,CPU Vcore VCORE Phases 使用 9+9 相並聯設 計。 https://i.imgur.com/WaKaUO0.jpeg
^ 18 個 Renesas / Intersil ISL99390-90A Smart Power Stage (SPS) 負責 CPU Vcore V CORE Phases(處理器工作電壓),最右邊那個是 Renesas ISL99360-60A Smart Power Sta ges (SPS) 負責 VCCGT Phase(內顯)。 https://i.imgur.com/tfigqBp.jpeg
^ Renesas / Intersil RAA229130 PMIC – Power Management IC 晶片。 https://i.imgur.com/Vlyih7h.jpeg
^ 左邊兩個是 onsemi NCP303160 負責 VCCAUX Phases(CPU 記憶體控制器 [IMC])。 https://i.imgur.com/g1SmzAp.jpeg
^ Z790 PCH 晶片組。 https://i.imgur.com/rYsp6nJ.jpeg
^ Realtek RTS5411S USB3.2 Gen1 4-port Hub controller。 https://i.imgur.com/KKodpAO.jpeg
^ DIODES P13HDX 畫面輸出晶片。 https://i.imgur.com/8Ea5x4p.jpeg
^ Realtek RTS5450 USB Type-C 供電控制器。 https://i.imgur.com/iM8G2py.jpeg
^ Realtek RTS5464 USB-C PD、CC 邏輯晶片。 https://i.imgur.com/QZULsHa.jpeg
^ Realtek RTL8126 5GbE 網路晶片。 https://i.imgur.com/ET0wuay.jpeg
^ LeRain JYS13008MF01 PCIe Gen5 訊號穩定晶片。 https://i.imgur.com/71mBeQA.jpeg
^ MXIC MX25L4006E 為 CMOS SERIAL FLASH MEMORY。 https://i.imgur.com/eiitMzw.jpeg
^ ㄢBIOS 晶片。 https://i.imgur.com/GtNxrw1.jpeg
^ ITE IT5701E-128 為 SUPER I/O 環控晶片。 https://i.imgur.com/feZs4NL.jpeg
^ ITE IT8689E 為 SUPER I/O 環控晶片。 https://i.imgur.com/PXR2tIu.jpeg
^ Realtek ALC1220 音源晶片。 BIOS 功能設定選單 主機板通過自我檢定程序後,按下 F2 或是 DEL 按鍵即可進入 BIOS 的 EASY MODE,玩家 們可以在 EASY MODE 內設定基本功能,像是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機板自動超頻技 術、記憶體 XMP 一鍵超頻功能等等。 筆者搭配 Intel Core i9-14900K 進行測試,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預設的 G IGABYTE PerfDrive 模式為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CPU Biscuits 分數為 93.112 C P,小提一下筆者後面在切換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進行測試時發現 CPU Biscuits 分 數有小幅度變化,我不確定是因為切換模式還是因為重新開機哪個原因導致分數有變動。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機板自動超頻技術之前筆者有寫一篇介紹,當時是搭配 13900K 進行測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的鷹雄學院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機板 自動超頻技術介紹》。 https://i.imgur.com/UmzKxMN.jpeg
^ EASY MODE。 若有需要更多細節部分的設定,在 EASY MODE 簡易模式中按下進入 Advanced 高級模式,A dvanced 模式中可以進行電壓、頻率或是各項參數等設定的調整。 https://i.imgur.com/qHvxmK1.jpeg
^ 我的最愛列表,常見的設定操作集中在這。 https://i.imgur.com/MCldNnw.jpeg
^ Tweaker 超頻設定相關,上半部分基本上為 CPU 跟記憶體基本調整。 https://i.imgur.com/H53kTZV.jpeg
^ 進階處理器設定分頁面。 https://i.imgur.com/4xnGiUP.jpeg
^ 進階處理器設定分頁面底下有寫著各核心自動超頻的頻率,超頻過程能夠以這個為基準判 斷哪個核心體質較優。 https://i.imgur.com/HcybS1D.jpeg
^ 進階記憶體設定。 https://i.imgur.com/Ocpe5Sf.jpeg
^ Tweaker 超頻設定中下半部為處理器與 DDR5 電壓設定相關。 https://i.imgur.com/Vw0D4cg.jpeg
^ 進階電壓設定。 https://i.imgur.com/G3TjpJ6.jpeg
^ 處理器/VRM 設定。 https://i.imgur.com/OuxpVj2.jpeg
^ Settings。 https://i.imgur.com/CRXIQ5w.jpeg
^ 平台電源。 https://i.imgur.com/6s6tS7N.jpeg
^ IO Ports。 https://i.imgur.com/f6br8cb.jpeg
^ Miscellaneous 分頁面,主機板右下角的 RST_SW 重啟快捷按鍵可以在這裡設定功能。 https://i.imgur.com/xVVoHbq.jpeg
^ 電腦健康狀況分頁面。 https://i.imgur.com/zKhZ8uv.jpeg
^ System Info. https://i.imgur.com/mpmbORr.jpeg
^ Boot 系統開機相關設定。 https://i.imgur.com/72l7ko7.jpeg
^ 按下 F6 就可以進入 Smart Fan6 風扇轉速曲線設定。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整合軟體 在使用者第一次進入系統時,右下角會跳出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GCC)的下載通知, GCC 是 GIGABYTE 自家的系統整合軟體,在軟體內除了可以進行處理器跟記憶體超頻設置, 以及電壓等相關設定外,也能夠進行風扇模式與曲線、RGB Fusion 等設定。 在裝新電腦時系統會需要硬體的相關驅動,在 GCC 內會收集資訊並統一告知那些驅動軟體 可以下載與更新,玩家們可以自行決定要安裝哪一些驅動。 https://i.imgur.com/wywttsp.jpeg
^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GCC) 下載通知。 https://i.imgur.com/IZegpJa.jpeg
^ 軟體會自動辨識有哪些是 GIGABYTE 可以進行設定的硬體零件。 https://i.imgur.com/8LedgZy.jpeg
^ RGB Fusion。 https://i.imgur.com/W4f9m8J.jpeg
^ Performance 內可以設定處理器與記憶體超頻參數。 https://i.imgur.com/xATrEIq.jpeg
^ 處理器超頻設定。 https://i.imgur.com/CJuA8Nx.jpeg
^ 記憶體超頻設定,但選項挺少的。 https://i.imgur.com/3ViJr08.jpeg
^ 系統警示設定。 https://i.imgur.com/lJkwPH7.jpeg
^ 可更新驅動下載選單。 RGB Fusion 可以設定主機板上各個 RGB 插槽的燈效,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 本身有燈光效果的部分,集中在主機板後方 I/O 散熱片上的 AORUS 字樣中。 https://i.imgur.com/tV3c73H.jpeg
^ 燈光效果展示。 https://i.imgur.com/nzhIYaJ.jpeg
^ 燈效偏柔和。 https://i.imgur.com/4UCGGkh.jpeg
^ 有漸層感。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性能測試 https://i.imgur.com/sLrhugY.jpeg
本次的主機板性能測試使用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搭配有著 8 個 P-Core、1 6 個 E-Core 總計 24 核 32 執行緒的 Intel Core i9-14900K 處理器,並且將 BIOS 更新 至 F5f 版本,記憶體則是使用 G.SKILL 幻鋒戟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 雙通道記憶體,搭建測試平台測試的過程中,開啟記憶體 XMP 3.0、GIGABYTE PerfDrive _Optimization、Re- Size BAR 等設定。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4900K 散熱器: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全速) 主機板: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 BIOS 版本:F5f )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2H2 系統碟:WD BLUE 3D NAND SATA M.2 2280 SSD 500GB 電源供應器:MONTECH TITAN GOLD 1200W 顯示卡驅動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52.22 機殼: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首先由 CPU-Z 檢視本次的測試平台硬體資訊,Intel Core i9-14900K 處理器有著 8P+16 E 核與 32 執行緒,系列代號為 Raptor Lake-S Refresh 使用 Intel 7(10 nm) 製程,主 機板使用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支援 PCI-E 5.0 通道,BIOS 為 F5f 版本,記憶體 使用 G.SKILL 幻鋒戟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雙通道容量總計 48 GB ,同時跑了 CPU-Z 內建測試 Version 17.01.64,CPU 單執行緒獲得 931.8 分、多執行緒 則為 17073 分。 https://i.imgur.com/rxOzvaP.jpeg
^ CPU-Z 資訊一覽以及 Version 17.01.64 內建測試跑分結果。 處理器跑分測試軟體 CINEBENCH R23,經常用來評估處理器本身的 3D 渲染以及繪圖性能 ,該軟體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 新版本的 CINEBENCH 2024 則是使用 Cinema 2024 程式碼和 Redshift 渲染引擎,能夠 測試 GPU 和 CPU 渲染性能,由於程式碼和編譯器以及使用的場景不同,所以兩個版本的成 績無法比較。 https://i.imgur.com/sHWAZgE.jpeg
^ CINEBENCH R23。 https://i.imgur.com/yPXjEWP.jpeg
^ CINEBENCH 2024。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這次使用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 雙通道記憶體開啟 XMP 來測試,讀取速度為 103860 MB/s、寫入速度為 90194 MB/s、 複製速度則是 95335 MB/s,而延遲為 72.5 ns。 https://i.imgur.com/gpmKpCW.jpeg
^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3DMark CPU Profile 本項測試會分別測試 MAX、16、8、4、2、1 執行緒的性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性能更多屬於 3D 渲染或是影音專業工作才會用到,目前主流的 DirectX 1 2 遊戲性能大多可以參考 8 執行緒的分數,而 4 和 2 執行緒的分數則是與使用 DirectX 9 開發的老遊戲相關。 Intel i9-14900K 最大執行緒成績為 16033 分,而主流遊戲玩家們需要注意的 8 執行緒以 及 4 執行緒,分別為 8437、4638 分。 https://i.imgur.com/LdWLxu8.jpeg
^ 3DMark CPU Profile。 另外筆者也使用了常用於遊戲性能模擬測試的 3DMark Fire Strike、3D Mark Time Spy, 搭配 NVIDIA GTX 1070 顯示卡來進行測試,在 1080p 畫質 DirectX11 GPU API 情境遊戲 模擬測試的 Fire Strike 中,獲得 54751 的物理分數;而 1440p 畫質 DirectX 12 GPU A PI 情境遊戲模擬測試的 Time Spy 中,獲得 22714 的 CPU 分數。 https://i.imgur.com/t7laCSg.jpeg
^ 3DMark Fire Strike。 https://i.imgur.com/xCxTUQV.jpeg
^ 3DMark Time Spy。 V-Ray 6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的圖像渲染程式 V-Ray 引擎測試軟體,透 過免費 Benchmark 來檢視 CPU 與 GPU 在 V-Ray 引擎上的渲染速度,而 V-Ray 項目是針 對處理器渲染性能進行測試,14900K 測試平台在測試中獲得 37467 分。 https://i.imgur.com/1AeLcT5.jpeg
^ V-Ray 6 Benchmark。 CrossMark 有著總計 25 項,包含了生產力、創意內容工作、系統反應性等工作模擬負載 測試,下面的三項分數各有不同的評分標準及使用情境,生產力(Productivity)包含了文 件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第二項的創造力(Creativity)包含照片編輯、照片整理、影 片編輯,最後一項的反應(Responsiveness)則有開啟檔案、文件的反應速度、多工處理等 情境。 在 CrossMark 這項測試中獲得總分 2365 分、生產力 2112 分、創造力 2914 分、反應 17 77 分。 https://i.imgur.com/ZUmQSs5.jpeg
^ CrossMark 日常使用場景測試項目。 PCMark 10 同樣模擬測試情境藉此得出電腦的整體性能,常用基本功能項目內包含了應用 程式啟動、網頁瀏覽以及視訊會議測試,生產力項目模擬了文檔文件、電子表格的編寫,最 後一項的影像內容創作則包含了照片編輯、影片編輯、渲染等專業測試。 在這項測試中常用基本功能有著 11787 分、生產力 11547 分、影像內容創作 14114 分。 https://i.imgur.com/YevQg7F.jpeg
^ PCMark 10 測試。 Geekbench 6 內的 CPU Benchmark 可以用來測試 CPU 與記憶體性能,項目包括了資料壓 縮、影像處理、機器學習、光線追蹤等,多項日常使用以及專業生產力性能測試。 https://i.imgur.com/AeoOEHt.jpeg
^ Geekbench 6_ CPU Benchmark。 CrystalMark Retro 1.0.1 是一款全面的基準測試軟體,可測量 CPU、硬碟、2D 圖形 (GD I) 和 3D 圖形 (OpenGL) 性能,是由 CrystalDiskMark 與 CrystalDiskInfo 的作者 hiyo hiyo 與 koinec 共同開發的,測試結果都是個別分數並沒有任何常見單位可以參考。 https://i.imgur.com/oP6DQse.jpeg
^ CrystalMark Retro 1.0.1。 在經過以上三小時的各種跑分測試軟體過後,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於裸測平 台在沒有額外風扇直吹情境下,MOS 最高溫度為 52 °C 而 Z790 PCH 最高則是 47 °C, 因此可以看到主機板本身的散熱裝甲,在沒有額外超頻設定的情況下搭配 i9-14900K 進行 使用,散熱性能也是綽綽有餘的。 順帶一提以主機板預設的 GIGABYTE PerfDrive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進行測試,搭 配 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 一體式水冷,最高 CPU 封裝溫度 (CPU Package temper ature) 為 96 °C,最大 CPU 封裝功耗 (CPU Package Power) 為 339.9 W。 https://i.imgur.com/9SFQCBN.jpeg
^ 以上一系列測試軟體跑分過程中,同時使用 HWiNFO 64 紀錄 MOS 與 PCH 溫度,最高溫 度僅有 52 °C 跟 47 °C。 五種 GIGABYTE PerfDrive 性能差異 筆者這次搭配 Intel i9-14900K 處理器來測試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時,主 機板預設的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是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考量到 98% 的使 用者基本上不會進到 BIOS 去調整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所以前面筆者就用主板預設 設定去進行性能實測。 但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的設定為 PL1:280 W / PL2:4095W,也就是長時間平均功耗 限制在 280 W;短時間極限功耗(應對 Turbo Boost 極限狀態下的功耗)則沒有上限,這 樣子設定下對於 14900K 來說有一定的性能折損,當然這是較為穩妥的設定方式,畢竟不是 所有使用者都想要選擇極致性能捨棄使用穩定性並帶來高溫。 https://i.imgur.com/sAdARGD.jpeg
^ Optimization 自動最佳模式時的 CINEBENCH 2024 成績。 所以筆者後來進入 BIOS 設定中,單純的去切換其他四種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Unle ash、Instant 6GHz、Spec Enhance、E-Core Disable,其他設定都沒動,讓大家看一下五 種模式對於 i9-14900K 有多少性能影響。 https://i.imgur.com/ZQ8wR5V.jpeg
^ 右上角可以快速切換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 Unleash 是之前筆者介紹時沒有的模式,但根據開啟後的提示:建議搭配 420/480 AIO 或 是分體式水冷再使用該模式,來推測這個模式應該是完全解放處理器功耗限制。 https://i.imgur.com/lp3TsTF.jpeg
^ Unleash 模式性能都有進步,尤其多核心性能增加了 307 pts,比預設模式增加了 14.9% 的性能。 開啟 Instant 6GHz 這個模式後就能夠讓處理器的兩個 P-Core,直接以 6 GHz 的頻率運 行,適合少數核心運算應用程式中。 https://i.imgur.com/MgiaWD0.jpeg
^ Instant 6GHz。 Spec Enhance 模式主打讓處理器以高性能低溫度來運行,稍微研究一下的話其實可以發現 是將 PL1 長功耗限制為 253 W,而 PL2 短時間功耗則是維持解放上限。 Spec Enhance 模式依然跟上次測試一樣是所有模式中性能最好的,原因依舊是因為 GIGAB YTE 為了讓 Spec Enhance 模式能夠同時滿足高性能與低功耗兩種需求,Spec Enhance 模 式除了有設定 PL1 功率限制外,在某些設定也有細調藉此獲得更好的性能。 https://i.imgur.com/p2zoQVx.jpeg
^ Spec Enhance 模式。 將 E-Core 直接關閉的 E-Core Disable 模式,透過將 E-Core 關閉獲得更低功耗,會有著 更好的溫度表現,但相對的多核心性能成績會有所下降;CINEBENCH 2024 單核心測試使 用的是 P-Core 所以不會影響單核心成績。 https://i.imgur.com/FN3zppe.jpeg
^ E-Core Disable 模式 總結 https://i.imgur.com/UQf9bMO.jpeg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的全白外觀毫無疑問,完全打中筆者這種全白愛好者的 喜好,在價格更加親民的 ELITE AX ICE 系列出來之前,PRO X 系列主機板是目前新款晶片 組主機板中,做到散熱片與 PCB 都是全白外觀設計且價格還算是能夠負荷的選擇,但是後 來更便宜的 ELITE AX ICE 系列出來之後,消費者就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去購買白色主機板 來裝機,但相對的主板本身供電用料、擴充規格、I/O 規格等等細節就會差 PRO X 系列主 機板一點,這部分就看消費者如何去選擇(但我相信大家都會選擇便宜的啦)。 https://i.imgur.com/94uMF8D.jpeg
有著 18+1+2 相 SPS 供電的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機板,使用大面積散熱裝甲搭 配 8 mm 熱導管,為 Intel 14th 消費級旗艦處理器 i9-14900K 帶來穩定超頻發揮空間, 使用 8 層 PCB 進一步降低 56% 的信號傳輸耗損,讓記憶體 QVL 最高標榜可達到 8266 MT /s。 整張主機板有著 5 個 M.2 SSD 安裝位、4 DIMM 記憶體插槽最大可擴充 192 GB 容量、5Gb E RJ-45 LAN 有線網路、Wi-Fi 7、藍牙 5.3、多個 USB Type-A 以及 Type-C 可用,對於 大多數電競玩家或是預算充足的消費者來說,這張主機板已經相當夠用了,若還想要進一步 獲得更多主機板擴充性能就要再多花幾千塊上到次旗艦的 AORUS MASTER 系列了。 -- Sent from my Nothing A065 PiTT // PHJC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22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14452504.A.F21.html
as1234884: X670好像沒有這型號,Aorus Elite AX223.143.193.92 04/30 12:51
as1234884: 再上去就Master了,手癢想換但爆貴QQ223.143.193.92 04/30 12:51
crystal0504: 太詳細了吧 推 42.77.57.206 04/30 12:53
god145145: 轉來的開箱沒心得嗎? 111.82.69.108 04/30 13:09
心得就是結論
panex0845: 轉載沒有授權把圖片轉到Imgur吧?36.226.154.152 04/30 13:17
開箱文轉載都是經過個人授權 ※ 編輯: AreLies (223.139.221.4 臺灣), 04/30/2024 13:24:40
mayolane: 現在測Z790好像沒什麼意義140.112.55.67 04/30 13:26
MrDisgrace: 挖這張板子好看 只可惜i皇正在雷XD59.124.162.228 04/30 13:28
CCY1023: 推42.79.212.83 04/30 13:28
MrDisgrace: 要是雞排做A板也這麼用心就好59.124.162.228 04/30 13:29
otosaka: 不是有X670E Aorus Pro X?哪裡沒出1.169.240.189 04/30 13:31
god145145: 結論是你寫的?你就是小編?要下去沒118.163.200.241 04/30 13:33
god145145: ?118.163.200.241 04/30 13:33
這不是情報文 沒有心得限制 開箱文 你要的話 整篇文章沒三十字都可以
erictt: 推 163.20.146.205 04/30 13:34
benmei99: 有人還在氣哦xD? 111.248.135.57 04/30 13:35
※ 編輯: AreLies (223.139.221.4 臺灣), 04/30/2024 13:44:41
bbkt: 推 36.233.206.158 04/30 13:44
MrDisgrace: 以為撿到槍ww 59.124.162.228 04/30 13:45
bbkt: 笑死,轉個開箱文都能爆氣 36.233.206.158 04/30 13:45
otosaka: 怎麼又有人在鬧了 到底多氣 118.166.79.126 04/30 13:46
MrDisgrace: 對應型號i板連音效規格都比A板好XD 59.124.162.228 04/30 13:47
MrDisgrace: 雞排PM是多討厭A家XD 59.124.162.228 04/30 13:50
harryzx0: 這張全白真美 61.231.181.18 04/30 14:06
xbearboy: M2導熱貼通常多久要換?還是拆下一次就 223.137.176.96 04/30 14:28
xbearboy: 要更換了? 223.137.176.96 04/30 14:28
yenchieh1102: 這張為什麼沒有ice在名字裡..... 42.71.234.55 04/30 14:28
BAKAUSAGI: 一直爆氣一直爽 223.136.97.194 04/30 14:32
Zenryaku: 中階的叫ICE 高階的叫ProX 27.247.35.147 04/30 14:33
GTX960: 推個開箱,詳細 49.216.173.63 04/30 14:33
Kowdan: XF棄標網又弄到新的帳號了喔 118.169.22.11 04/30 14:46
mrme945: 某些帳號看起來真可悲 111.71.213.156 04/30 14:51
Depthsharky: 導熱貼看破損情形吧 61.228.87.151 04/30 15:08
kuroshizu21: 其實我比較好奇上面的god大, 已經連 114.37.198.146 04/30 15:18
kuroshizu21: 續在兩篇板主轉過來的開箱文嗆心得字 114.37.198.146 04/30 15:18
kuroshizu21: 數要板主下去啥的, 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114.37.198.146 04/30 15:19
kuroshizu21: 事情或者有什麼私怨嗎? XDDD 114.37.198.146 04/30 15:21
kuroshizu21: 不然板主只是轉開箱文來, 又不是情報 114.37.198.146 04/30 15:22
kuroshizu21: 文, 跟30字心得有什麼關係? (-_-;) 114.37.198.146 04/30 15:22
sses40713: 釣到好多隻 211.20.170.217 04/30 15:29
themans95101: 推 42.77.53.244 04/30 15:29
slsamg7112: god上一篇沒人理他這篇繼續發作QQ 61.63.239.185 04/30 16:37
crono0: 這樣也能氣噗噗220.135.213.141 04/30 16:55
ghostlian123: 這應該是XF的編輯自己 分享的測評 42.79.187.215 04/30 17:36
nerolanx: 好氣喔XDD 42.76.126.141 04/30 19:12
nerolanx: 推!這一代的AERO醜到哭QQ 42.76.126.141 04/30 19:14
god145145: 氣爛 看到自律差的就想噹一下 36.234.53.52 04/30 19:15
AreLies: 什麼自律差 223.139.221.4 04/30 19:24
kuroshizu21: 自律? 哈哈哈哈哈哈哈 114.37.198.146 04/30 19:25
kuroshizu21: 人家板主明明就轉開箱文過來, 開箱文 114.37.198.146 04/30 19:26
kuroshizu21: 依照板規就是沒有需要附心得, 自然更 114.37.198.146 04/30 19:27
kuroshizu21: 更沒有心得的字數限制, 根本就沒有任 114.37.198.146 04/30 19:27
kuroshizu21: 何問題啊, 是哪邊在沒自律或自律差了 114.37.198.146 04/30 19:28
kuroshizu21: god大的說法真的是好好笑喔, 我笑得 114.37.198.146 04/30 19:29
kuroshizu21: 肚子痛, 就算要噹別人文章好了, 拿這 114.37.198.146 04/30 19:30
kuroshizu21: 理由不是噹錯篇文章了嗎? XDDDD 114.37.198.146 04/30 19:31
kuroshizu21: god大您這說法我只能說您真幽默 XDD 114.37.198.146 04/30 19:33
Lemming: 也許不用理他 可能只是要人回應而已 61.224.216.9 04/30 19:36
Lemming: 除錯燈希望四顆做不同顏色 61.224.216.9 04/30 19:36
Lemming: 實際上機後不容易確定位置 61.224.216.9 04/30 19:37
balius: (X)自律差 (O)轉不是我想要的來源文章 1.161.159.162 04/30 20:23
balius: 要不下次某樓自己出來競選版主啊.. 1.161.159.162 04/30 20:23
Kowdan: 自律差(X)不是XF棄標糞網的文章(O) 118.169.22.11 04/30 20:45
Cubelia: 喔氣氣氣氣氣 111.255.42.233 04/30 22:17
E7lijah: 推 白色好看 106.64.153.125 04/30 23:27
canon15167: 什情況會需要第三條只能X4的PCIE X16? 73.144.65.13 05/01 18:58
balius: 轉接兩顆NVME(U.2/U.3/E1.s)SSD就用得上 1.161.159.162 05/01 19:40
kuroshizu21: 或者是會插其他PCIE介面卡的使用者, 114.37.198.146 05/01 22:33
kuroshizu21: 像是擷取卡之類的?? 114.37.198.146 05/01 22:33
canon15167: 轉接也要餵SSD數X4的通道數才能跑吧? 73.144.65.13 05/01 22:42
canon15167: 插擷取卡通常標準X4槽就可以了 73.144.65.13 05/01 22:45
balius: 一條x4以上轉接一顆就是最一般的方式,x8/ 1.161.159.162 05/02 06:30
balius: x16的一條轉接兩顆以上SSD的比較少 1.161.159.162 05/02 06:31

💻 電蝦 PC_Shopping 版:熱門文章

30
[情報] 微星 12 款 Z890 與 B860 準備好了 每一次產品正式登場前,總會有一堆好玩的事情發生。 GIGABYTE 之後,這次換 MSI 的 Intel Core Ultra 2 系列處理器 也就是 Intel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型號曝光。 MSI 這次曝光的 Intel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包含了 Z890 與 B860,共計 12 張 在這裡面最高階的為 MEG Z890 GodLike,其餘主機板型號如下: – MEG Z890 GodLike; – MEG Z890 Ace; – MEG Z890 Unify-X; – MPG Z890 Carbon WiFi; – MPG Z890 Edge Ti WiFi; – MPG Z890I Edge Ti WiFi; – MAG Z890 Towahawk WiFi; – PRO Z890-P WiFi; – MPG B860M Edge Ti WiFi; – MPG B860I Edge WiFi; – MAG B860 Tomahawk WiFi; – MAG B860M Mortar WiFi; 據了解,MSI 這次在 Wi-Fi 7 部分 會在大部分主機板導入 Intel Killer Wi-Fi 7 BE1750 相較於 Intel Wi-Fi 7 BE200 來說,Intel Killer DoubleShot Pro 工具能讓使用者擁有更大的網路設定空間。 沒意外的話,Intel 在會 Computex 允許合作夥伴展出 Intel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 至於是否會在 Computex 2024 發表 Arrow Lake-S 仍不確定,但揭露部分資訊應該是可以確認的事情 且 Computex 2024 的重點是 AI PC 因此要角絕對會放在 Lunar Lake 上 另外,9 月 24 與 25 日於美國 San Jose 舉行的 Intel Innovation 2024 更為重要,且確定 Intel 會在這場活中 發表代號 Granite Rapids-AP 的 Intel Xeon 6 系列處理器 而 Intel Gaudi 3 預計在 9 月份開始出貨。 https://benchlife.info/wp-content/uploads/2024/05/MSI-800-LINEUP.jpg 來源 https://benchlife.info/msi-set-to-announce-12-intel-z890-and-b860 心得: 換換病來啦 不過我覺得 Mortar 跟 Tomahawk 賣得愈來愈貴 以前很有吸引力 現在都沒有 裝機指定菜單明顯下降 微星應該要好好思考定價策略 --
30
[情報] 4折星推出概念主板:可裝筆電的CAMM2 RAM https://www.techpowerup.com/322742/ CAMM2或許大家都不太熟悉 沒關係 讓我大概解釋 https://i.imgur.com/tThWjPz.jpeg 大家熟悉的筆電記憶體應該都長這樣 JEDEC規範此類型RAM為SODIMM 我們大家桌機常用的叫做DIMM 筆電RAM一路發展到現在 很多都做成焊死的了 一方面是為了賺你錢 另一方面是為了賺你錢 後來CAMM的概念誕生了 一開始是DELL提出的 現在則是由JEDEC主導CAMM2並納入規範 https://i.imgur.com/Ovkm0aD.png https://i.imgur.com/YysdPPp.png CAMM2的誕生讓輕薄筆記本多了換記憶體的可能性變高了 但也要看廠商要不要給你 因為CAMM2就薄薄一片鎖上去就好 比起傳統SODIMM是有點厚度的來說 這個薄了不少 也因為他的線路走線比較簡單 所以速度更能達到更快的效果 功耗也更小 這是CAMM2的簡單介紹 目前 4折星準備在PROJECT ZERO主板上推出一個新的概念 https://i.imgur.com/1AxzJcI.jpeg 那就是將CAMM2的記憶體放到ATX主板上 這個概念非常有趣 雖然大幅降低了通用性 但CAMM2的模組設計裝起來後可以讓原本RAM那邊用一塊大金屬片做整個平面就好 這樣整個主板看來更簡潔 也對於配色控來說不用擔憂問題 同時還避免了塔散檔RAM問題 也減少CPU那邊風流被遮擋問題 再來CAMM2通常已經是雙通道了 所以只要放一片上去鎖好就好 缺點喔 那就是貴 剛推出外加額外開模設計 CAMM2跟這主板一定會很貴 然後擴充性也是限制的 目前看來只能插一片 不知道未來能不能插兩片甚至四片 其實我覺得這個概念更適合用在ITX主機上 如果未來成本低了 那ITX上用這個根本福音 話說 4折星你可以多放點心力到你們設計部門以及行銷部門嗎...? 這兩個部門看起來都是災難欸 一個是不會設計 一個是把品牌亂改名稱亂改系列 -- https://i.imgur.com/814uBqf.jpeg https://i.imgur.com/1yEimNR.jpeg https://i.imgur.com/aHzxvdl.jpeg https://i.imgur.com/xZPpU1t.jpeg https://i.imgur.com/gNQ0CVg.jpeg https://i.imgur.com/meoLpR0.jpeg https://i.imgur.com/HzP37RD.jpeg https://i.imgur.com/o5KGUsZ.jpeg https://i.imgur.com/Ek8ETXc.jpeg https://i.imgur.com/Yk6Xmvw.jpeg https://i.imgur.com/1C8wpQf.jpeg https://i.imgur.com/LHTQMYw.jpeg -- 平面面積大但是縱高低啊 又可以用金屬飾版蓋住 增進散熱 變好看 更符合project zero概念 DELL吧 我沒記錯 概念的話做越屌越好吧 LPCAMM的模組較小 應該做不到很大容量?
50
[心得] 純血ROG全家桶(大概)分體水組裝分享 大家好我是沒有足夠社群影響力的團長,今天我們回歸本心來組裝一台平平無奇的ROG全 家桶。 因為自己本身主力的機殼是ITX沒有第二個水冷位置,再加上之前買了EVA02大全套。所以 我的4090Matrix自從去年購買了之後一直是全新的狀態在架上吃灰,直到看見對岸的水冷 工作室自製了分體水套件,再加上華碩又推出了龍神三的分體水套件,所以便有組一台全 家桶分體水的想法。 首先先來張全家福與規格: Case:聯力LIAN LI O11 Vision Cooler:龍神三分體水冷頭、BP冷排、一堆EK的轉接頭、Matrix自製分體水冷頭、一堆無 限鏡風扇 CPU:R9 7950X GPU:ROG MATRIX RTX4090 MB: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PSU:Seasonic VERTEX 1200W RAM:Gskill 6000CL32 16G*4 SSD:Samsung 980PRO 2T+Intel P4510 8T https://i.imgur.com/OoVrir1.jpeg 你說為什麼都全家桶了還沒有用創世神跟雷神電源,問就是創世神的組裝某些地方太不人 性化,而且已經有02版本了我實在不想要再買一顆普通版的。剛好之前參加華碩活動的時 候遇到了AK本人,詢問他該怎麼樣的機殼跟Matrix比較相配之後他建議我可以嘗試比較方 正的機殼,所以就選擇了O11 Vision。反正裝雙倉也看不到雷神的OLED就隨便從架上找一 顆電源。 龍神三分體水冷頭,拔掉水泵的冷頭然後賣你8000,然後我還是不爭氣地買了一黑一白各 一顆,鐵華團的錢真的很好賺。 https://i.imgur.com/MjLDOHr.jpeg https://i.imgur.com/1TN7kuZ.jpeg 掀開就是本體 https://i.imgur.com/u6ZUPr7.jpeg 配件 https://i.imgur.com/bboSmns.jpeg https://i.imgur.com/Vc7QvID.jpeg https://i.imgur.com/rTGY9LP.jpeg https://i.imgur.com/F7yJGHc.jpeg 本體預塗,跟一體水的版本一樣 https://i.imgur.com/8GQcrg1.jpeg https://i.imgur.com/1VZE862.jpeg 7800X3D還在上次的星空機上,14900KS現在爛成那樣我實在不敢用,所以就拿7950X加減 用吧。就在裝上的幾天之後芝奇終於有了D5皇家戟的新消息,等正式上市再換成四條銀色 的皇家戟。 https://i.imgur.com/LcF0teY.jpeg https://i.imgur.com/N00uC8i.jpeg 需要4個90度轉接才能做出官網展示的水路 https://i.imgur.com/15evWKX.jpeg https://i.imgur.com/5q45BG1.jpeg 兩個360冷排,本來想要在尾部多上一個240,但會跟顯卡衝突所以就放棄了。 https://i.imgur.com/oA56rKC.jpeg 先把主體預裝 https://i.imgur.com/mPjxKTc.jpeg https://i.imgur.com/egE86ie.jpeg https://i.imgur.com/N1NUKj3.jpeg 裝上M2轉U2的排線,希望可以未來的主板可以考慮做一個U2/U3的頭 https://i.imgur.com/8CtiYPm.jpeg https://i.imgur.com/EnMNlCA.jpeg 線剛好能接上,不愧是我,一切都在我掌握之中 https://i.imgur.com/ovcwxdQ.jpeg https://i.imgur.com/p8ceaA1.jpeg 4090 Matrix https://i.imgur.com/xrDkmIT.jpeg 內盒的包裝也是直接露出 https://i.imgur.com/xRiEguW.jpeg https://i.imgur.com/CiOc9iP.jpeg 原本的一體水機構 https://i.imgur.com/wD27ugi.jpeg 拿出來之後就是傳統的不用讀系列 https://i.imgur.com/D11aNq6.jpeg 轉接線還是醜醜的沒有比較特別 https://i.imgur.com/g8VSG42.jpeg 酷炫的卡牌,直接七顆星 還有MATRIX的NFT,現在NFT還有靈壓嗎? https://i.imgur.com/ToQjyzP.jpeg https://i.imgur.com/qqQZO9U.jpeg 直立試裝 https://i.imgur.com/t70aURr.jpeg 接下來就是磨刀霍霍向4090了,分體水改造開始 https://i.imgur.com/TILmnek.jpeg 拆開外殼,露出水泵本體 https://i.imgur.com/wV65Uz7.jpeg 液金清掉,AD102的真面目 https://i.imgur.com/n8wrLsW.jpeg NV直接轉印在上面啦 https://i.imgur.com/FTdF5nD.jpeg 對岸購買的自製分體水冷頭,本來其實想把我的4090寄過去讓他們幫我改,但是工錢要10 00人民幣再加上對岸4090的禁令我很怕寄過去回來的不是4090,因此還是決定自己動手。 https://i.imgur.com/HcflObb.jpeg 改造完成,整張卡變得俐落很多,跟MATRIX 2080Ti排排站。想當年Matrix2080ti要價$58 990,過了兩代變成$109900,貴不是產品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https://i.imgur.com/kfoYLvE.jpeg 跟我的另一張一槽水冷4090比比看 https://i.imgur.com/DpJdZyg.jpeg 372的訂製線好看又便宜,訂製模組線的首選,此篇沒有收任何廣告費,不過372的知名度 應該輪不到我這個沒有社群影響力的團長業配。 https://i.imgur.com/Qman0SF.jpeg 整體的風格想要走一點想要跟隨MATRIX顯卡的感覺,因此水管和接頭都選擇了用亮銀色。 https://i.imgur.com/R8bOhNj.jpeg 預先彎好的金屬管。 https://i.imgur.com/HNxDf7a.jpeg https://i.imgur.com/etmGS3o.jpeg 施工中,金屬管的安裝難度其實比一般的硬管簡單,因為你只要切割出正確的長度就好, 但是代價就是要花一堆轉接頭,哀號的是我的錢包。 https://i.imgur.com/9BbrZTZ.jpeg https://i.imgur.com/HA7dQSC.jpeg 注水時間,水泵這次藏在後面讓正面看起來比較簡潔。 https://i.imgur.com/wVc8TOa.jpeg https://i.imgur.com/6kQ0iiH.jpeg OK,螢幕成功點亮!華碩的logo已經出來了,七個大風扇嗚嗚嗚的轉起來了 https://i.imgur.com/tzOrTAH.jpeg https://i.imgur.com/Otz2o3f.jpeg 結論: 這台某種意義上確實是純血的ROG,顯卡與主板的系列都屬於ROG中純血的系列而非STRIX 這種玩家口中的混血牌,但也並不能去評判華碩當時將STRIX系列納入ROG中的對錯,因為 彼時ROG的產品線過於單調且昂貴,為了讓更多人(韭菜)體(收)驗(割)ROG產品,所以才讓 只存活了兩代的STRIX併入ROG旗下,不能否認的是雖然STRIX的價格依舊相對昂貴,但在 華碩的行銷策略下還是非常熱賣。但正統的ROG產品線尤其顯卡的部分卻逐步退出大眾的 視野,最熱門的30系MATRIX直接缺席,過去的ARES、POSEIDON系列也是直接變棄子,只剩 下主板比較有能見度。但在現今出廠即灰燼的時代,STRIX系列可以讓普通玩家用一半甚 至更少的價格買到高階主板90%甚至95%的體驗,銷量也證明了這系列賣的非常好,對華碩 來說純血還是混血ROG都沒差,反正都能爽賺。普通團員買STRIX,團長買MAXIMUS/CROSSH AIR/MATRIX/THOR/PG,大家都能當鐵華團成員。 扣掉MATRIX4090改裝的部分其實這台機器就是一台很普普通通的分體水冷電腦,整機的主 題風格也是圍繞著MATRIX的設計語言去做搭配,盡量展現出亮銀色的水冷管與方正的型。 不過我還是要說,純血ROG 94爽啦! 梗圖 https://imgur.com/XLIMt54.jpeg 這次沒有優點或缺點的環節,只是單純考驗各位團員的信仰力。 不過還是要說,就算你買的再高階還是有機率出子龍任務,像我的X670E HERO就直接DOA 回高價屋怒換新。 -- 兩組夠純了嗎,我實在不想再買一個普通版的創世神了 https://i.imgur.com/EkE6LWU.jpeg 上一台星空就是6400四條只能開到6000,這次上6000的就沒啥問題了 其實這是我最後挑這間工作室的分體水方案的原因,因為他不用破壞原本的一體水模組, 所以如果哪天要拆掉我是可以還原成原廠狀態的,不然如果是破壞性的改裝的話不用這麼 麻煩。 我沒有破壞一體水的模組啊,你可以想像他就是一個我們印象中的一體水直接蓋在SOC上 面,而我是直接替換掉整個模組了,所以當然沒有水冷液流出的問題。 水泵跟那個銅底是連在一起的,我直接整組連根拔起所以之後還能再還原回去 https://i.imgur.com/wV65Uz7.jpeg 聯力有出反向的無限鏡啊,沒有搶風的問題 喔喔,那顆我的確用正面風扇沒錯,不過我測試下來差異不大就沒拔掉了,純當作外觀美 化
51
[菜單] 老人上網看YT 品牌套裝機選擇 已買/未買/已付訂金(元):未買 預算/用途: 1萬元,用途只有上網看新聞、股票以及影片 選手1:MSI微星 CUBI N ADL (原價屋標配 售價8990) ◆CPU:Intel N100 0.8GHz (4C4T / Turbo 3.4GHz / 6M) ◆RAM:4GB DDR4 SO-DIMM (Max: 16GB) ◆SSD:128GB M.2 PCIe SSD + 1x 2.5" HDD / SSD slot (7mm) ◆LAN:Dual Realtek LAN RJ-45 / Wi-Fi 5 / 藍牙 5 ◆VGA:Intel UHD Graphics ◆介面: 前 2x USB 3.2 Gen2 / 1x USB-C 3.2 Gen2 (支援DP影像輸出) / 1x 3.5mm 複合式音源 後 2x USB 2.0 / HDMI 2.1 / DP 1.4 ◆OS:Windows 11 Pro 選手2:MSI微星 CUBI N ADL (原價屋標配 售價9990) ◆CPU:Intel N200 1.0GHz (4C4T / Turbo 3.7GHz / 6M) ◆RAM:4GB DDR4 SO-DIMM (Max: 16GB) ◆SSD:128GB M.2 PCIe SSD + 1x 2.5" HDD / SSD slot (7mm) ◆LAN:Dual Realtek LAN RJ-45 / Wi-Fi 5 / 藍牙 5 ◆VGA:Intel UHD Graphics ◆介面: 前 2x USB 3.2 Gen2 / 1x USB-C 3.2 Gen2 (支援DP影像輸出) / 1x 3.5mm 複合式音源 後 2x USB 2.0 / HDMI 2.1 / DP 1.4 ◆OS:Windows 11 Pro 選手3:Acer宏碁 Revo RB610 (原價屋標配 售價7990) ◆CPU : Intel Celeron 7305 1.1 GHz (5C5T / 1P4E / 8M) ◆RAM:4GB DDR4 SO-DIMM + 1x SO-DIMM 插槽 (Max: 32GB) ◆SSD:128GB UFS (onboard) ◆LAN: Wi-Fi 6 / 藍牙 5 / RJ-45 ◆VGA:Intel UHD Graphics ◆介面: 前:2x USB 3.2 Gen2 (1A1C) / 1x 3.5mm 音源 (耳機) 後:1x HDMI / 1x DP / 1x USB-C (支援DP影像輸出) / 2x USB 3.2 Gen1 / 2x USB 2.0 ◆OS:Windows 11 Pro 家裡預計要給老父買一台電腦,老父給出預算1萬元 因為家裡都不懂電腦,所以買品牌套裝機,三個選手都保固三年 希望是可以用久一點還很順的電腦,應該是不太需要擴充性 只是有點擔心RAM都只有4G,不知道給老人看網頁夠不夠用 這三者目前屬意3號,比其他兩者都便宜 剩下的預算還可以買大一點的便宜螢幕、鍵盤滑鼠 不知道版上的各位對於這3個選手有無其他建議,謝謝。 -- 唉唷 我看錯了 笑死 3號是ACER 不好意思了 我把有問題的句子刪掉QQ chrome不知道跟一般的電腦有沒有不同? 怕介面操作跟一般的windows不一樣
40
[情報] 微軟提出新的Copilot PC+規範 https://tinyurl.com/4phdsdn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bHd4suAnQ 這是微軟在日前的Microsoft Build所提出的新規範。是用來判斷該裝置是否能具備離線 AI運算的指標。根據微軟描述Copilot PC+需包含下列規範 1.NPU必須達到40 TOPs 2.RAM最少需要在16GB以上 3.需具備256GB以上的SSD 以上規格是可不需仰賴雲端即可具備本機運算生成的AI PC 目前市面上的SoC僅高通Snapdragon X1可符合目前微軟提出的Copilot PC+規範 微軟表示以目前符合Copilot PC+的裝置(Snapdragon X1)來說,AI運算性能可以比 M3 MacBook Air快58%。不過M4的NPU也已經達到38 TOPs了,而M3的NPU僅有18 TOPs。 至於目前AMD和Intel的CPU連Snapdragon X1 一半都不到 https://tinyurl.com/yrpp8u56 高通也為Windows開發人員發售搭載Snapdragon X1的開發者套件(售價899美元)。其規格 為如下 https://i.imgur.com/qVlbtO7.png SoC:Snapdragon X Elite (X1E-00-1DE),12核心CPU,最高時脈為3.8GHz,合計快取為42MB GPU:Qualcomm Adreno GPU,最高可提供4.6TFLOPS算力 NPU:Qualcomm Hexagon NPU,可提供45 TOPs RAM:32GB LPDDR5x SSD:512GB NVMe SSD I/O數量 USB 4.0 Type-C x3 USB 3.2 Type A x2 RJ45 x1 HDMI x1 3.5mm x1 支援Wi-Fi 7及Bluetooth 5.4 微軟表示其他OEM廠商也會陸續推出符合Copilot PC+規範的筆電,Acer也在會場展出符合 規範的Swift 14 AI筆電。微軟也在Microsoft Build 2024發表新的Surface產品。今年 的Surface產品全面改用Snapdragon X1 SoC以符合Copilot PC+規範 不過目前許多功能都是Snapdragon X1獨占,x86可能要等到未來AMD和Intel發表新產品才 能符合微軟的Copilot PC+規範 -- 推 roy1123:聽說把住址打出來會變米字號呢 我住***************** 02/18 13:54 → hopeofplenty:測試一下 ********************** 02/18 14:17 → tddrean:*****************真的耶 02/18 14:25 → Kovan:***********怎麼打不出地址! 02/18 14:28 → jimmy00102:台中市西屯區四川東街33號 02/18 14:50 → jimmy00102:幹!!!! 02/18 14:51 --
60
[開箱] 夢想中的SSD Intel Optane P5800X 1.6TB 我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對於Optane SSD有著異樣的憧憬 優點包括遠高於NAND SSD的4K隨機讀取、不會緩外降速、極長的使用壽命等 就算知道自己的用途根本無法讓它完全發揮本領,還是覺得這玩意超級酷炫值得擁有 即使撿到905P 960GB的便宜台灣公司貨以後還是不滿足(參考#1VbSy_T6 (PC_Shopping)) 一直想著上面還有Optane第二世代,規格上可說是真正完全體的P5800X 只是一來P5800X始終維持著好幾倍於905P的超不親民價格 二來我也一直找不到m.2 to U.2且符合PCIe 4.0速度的轉接線(我沒空間使用AIC轉卡) 所以這個憧憬就只能埋在心中好幾年,想說905P就夠了 直到最近看到版上越來越多人買Optane來收藏並引起不少討論,價格也有些降低 而且我在美亞發現終於有廠商DiliVing做出符合規格的轉接線(還宣稱支援到PCIe 5.0) 再加上被眾多耳機相關器材的價格搞到金錢觀有點崩壞 腦波一弱就衝去找代購買1.6TB容量的P5800X和轉接線了,等了快一個月才收到 https://i.imgur.com/YfVNDNr.jpeg 收到包裹以後看到的外包裝,不像消費級的905P有精美盒裝、轉接線和保固證明 就只是單純用一個塑膠殼有點不牢靠地蓋著而已 https://i.imgur.com/Mhs1vvs.jpeg https://i.imgur.com/2SPa55T.jpeg 和905P合照,P5800X正面的貼紙是彩色的,但是沒有髮絲紋的質感 然後明明P5800X的發熱量接近905P的兩倍,背面卻沒有散熱鰭片 果然給資料中心用的產品外觀不會有那麼尊爵不凡的感覺嗎 https://i.imgur.com/We5OC3X.jpeg https://i.imgur.com/JVSKxXN.jpeg 轉接線用了兩層夾鏈袋包裝,貼紙印著中文的話那應該是中國製造吧 https://i.imgur.com/8Jl9YJs.jpeg https://i.imgur.com/9caVsPc.jpeg 75公分長的轉接線,因為不是SSD隨附的,上面不再印著Intel而是Amphenol 線身裹著銀色外層應該能發揮出更好的屏蔽效果,此外也比Intel的線還要柔軟 花了點時間把這塊價格是4090顯卡1.5倍的硬碟裝上去,以下是我的主機規格 CPU (中央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 MB (主機板):ROG CROSSHAIR X670E EXTREME RAM (記憶體):芝奇 DDR5 16GBx2 6000 CL30 VGA (顯示卡):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OC VGA (顯示卡):Radeon Pro WX5100 Cooler (散熱器):ROG RYUO III 360 ARGB SSD (固態硬碟):Intel Optane P5800X 1.6TB SSD (固態硬碟):Intel Optane 905P 960GB SSD (固態硬碟):金士頓 KC3000 4096GB PSU (電源供應器):ROG THOR II 1000W CHASSIS (機殼):ROG Strix Helios 要在塞滿顯示卡和擷取卡的前提下還能放兩個Optane SSD,也只有X670E板皇能做到了 它在記憶體旁邊有個獨立的GEN-Z.2子卡,分別以PCIe 5.0連到CPU和4.0連到晶片組 https://i.imgur.com/RhRS1DR.jpeg 直連CPU的那邊當然是給P5800X用,但就可惜了905P要透過晶片組,會影響到4K成績 畢竟另一個直連CPU的m.2插槽在顯示卡下,沒辦法用轉接線拉出來,就給KC3000用了 接著來驗明正身,開個Crystal Disk Info和HWInfo https://i.imgur.com/WHMJ9tV.png https://i.imgur.com/o2dytuG.jpeg (請原諒我用Genius的方式擷圖,因為啟動HWInfo後兩張顯卡驅動會衝突而讓電腦發癲) 可以看到P5800X的Maximum Payload Size達到512 bytes,比905P的256還要高 另外NVMe的版本是1.4,比之前狼大的測試看到的1.3還要高,看來新的一批有改進? 接著來簡單用Crystal Disk Mark測試一下 https://i.imgur.com/43m5F7E.png 可以看到循序讀寫的速度確實達到了PCIe 4.0的頂點,這才是Optane的完全體 不過我原本期待4K Q1T1的數字可以接近400MB/s,只有300出頭的話沒比905P高多少 不知道是不是要在Intel平台上灌專用的驅動才能再提升4K速度 順便附上當使用905P附贈的Intel轉接線時P5800X的成績: https://i.imgur.com/0G5f3Hg.png 很明顯地,這條轉接線只有PCIe 3.0的速度而已,給905P可以用但給P5800X會很浪費 作為對比附上905P分別直連CPU和接上晶片組的測試成績: https://i.imgur.com/LMQcySi.png https://i.imgur.com/v5sNvcg.png 這邊循序讀寫的速度跟PCIe 3.0的上限有段距離,不太適合大檔傳輸 然後以4K讀取速度為賣點的Optane還是要盡可能直連CPU,否則也是浪費 Optane P5800X 1.6TB的開箱文大概就到這邊了 我可能等Windows 11 24H2出了以後再把系統乾淨裝上去吧(還得注意關掉BitLocker) 現在我覺得有點尷尬的是,905P在我電腦中的定位不明 畢竟P5800X性能是全面性的強,不僅適合裝系統和大量零碎檔案,傳大檔案也不在話下 但905P不再當系統碟以後不知道還能幹嘛,它的容量和循序讀寫都輸給一般的SSD 我可能還得再思考一下要怎麼分配用途,要是想不到的話或許會丟隔壁尋找有緣人吧 -- 只能說每個人用途不同吧,對我來說ramdisk並不實用 突然想到我以前曾經在Radeon VII上面的HBM2 VRAM跑過分數,成績是跟905P差不多 https://i.imgur.com/2GrkJcd.png 因為太貴所以才停產了,賣一顆就少一顆 到這個程度對我來說已經是玄學了,起碼我這個耳機界平民聽不出差別,有請高人測試 當時從一般硬碟換905P時,有覺得稍微快一點,大概就是10秒變9秒的程度 曾經稍微了解一下SPDK是什麼技術,可惜一般狀況下根本用不了 突然覺得這句話還滿有可能發生的,就算是Windows的相容性也無法顧及幾十年前的東西 真的,高階耳機設備隨便一個都可以抵好幾顆P5800X了 原來上一代的包裝有好這麼多嗎?相較之下P5800X看起來有夠寒酸的 去年三月買的應該還是舊接頭,用PSU的轉接線到現在相安無事 我相信Optane的壽命應該是建立在不只顆粒也包含其他元件,不然不夠格給資料中心用 新蛋上的905P價格跟我當初在台灣撿到的差不多,現在看來當時的特價是有根據的 沒關係啦,大家能一起討論交流就好 沒有後續也是推我去買的動機之一 成本降不下來也是無可奈何啦,只能用浪漫來撐了 這個就是我說的僅限Intel平台才能使用的驅動,AMD平台吃不到這個福利 還在慢慢湊三大件,電源處理還要等等 什麼居然會故障?有沒有辦法送維修,還是直接退回原價,Intel保固應該很穩吧 後面突然吵起來確實是很莫名其妙,還是希望和和氣氣的 電子產品就是可怕在這邊,每次我都覺得主機板上面一堆零件好像很脆弱 確實寫入次數不是唯一指標,終究是一分錢一分貨 有拿到新品的話就好,不愧是值得信賴的Intel保固 一樣是在新蛋喔,但是那邊需要找代購才能買,海外的信用卡都會被擋
30
[閒聊] 淺談PPLP認證 2024年5月,一個新的電源測試認證發表了,其全名是PSU Performance Level Plan,簡 寫是PPLP,加入電腦電源供應器80 PLUS及Cybenetics認證的行列 80 PLUS是最早的電源供應器認證,針對電源10%/20%/50%/100%輸出轉換效率及輸入交流 電壓電流波形失真度進行測試,並依照效率等級分別出80 PLUS白牌、銅牌、銀牌、金牌 、白金、鈦金等認證。80 PLUS只檢測交流輸入波形失真及轉換效率,沒有對其他特性參 數進行測試 80 PLUS認證標誌: https://i.imgur.com/3LsAm1E.jpg 80 PLUS認證等級表如下: https://i.imgur.com/u6npZWn.jpg 後來Cybenetics加入,開始提供電源測試及認證,相較80 PLUS的固定百分比測試, Cybenetics透過更多負載電壓電流組合,大幅提升測量點數量,涵蓋電源整個輸出範圍, 使效率數據更為精準,並額外測試5VSB輔助電源電路從空載至滿載的效率及電源運作噪音 。同時建立一套計算公式對測試電源進行整體表現評分,包含負載調整率/漣波/暫態響應 /啟動暫態響應/整體效率/2%輸出輕載效率/5VSB整體效率/待機功耗/功率因數/保持時間 /PG信號維持時間/額定輸出的計分以及ATX 3.0相容性/啟動時序/電源保護的加分項目 Cybenetics認證標誌: https://i.imgur.com/ZxtoyTE.jpg Cybenetics ETA認證等級表如下: https://i.imgur.com/K4cfKqu.jpg Cybenetics Lambda認證等級表如下: https://i.imgur.com/soYfgNc.jpg PPLP(PSU Performance Level Plan)認證項目包括測試電源的轉換效率、負載/交叉調整 率、靜態輸出漣波、標準動態測試、峰值功率動態測試、12VHPWR/12V-2x6峰值功率測試 、2%輕載效率測試、5VSB輔助電源電路電壓/效率/輸入功率、啟動時序、保持時間,並加 入ATX 3.0等級測試及電源靜音等級測試,未來還會加入電源內部用料等級、組裝水準及 線材品質的等級評比。另外一個不同之處,就是產品上市後PPLP仍會從零售市場購買同款 產品進行每年一次的重複檢驗,確保測試結果與最初測試表現一致 動態負載測試於AC115V@60Hz及AC230V/50Hz輸入下,任務週期50%,頻率50Hz/10kHz的 3.3V/5V/12V動態負載測試。峰值功率動態測試包括超額120%/160%/180%/200%,最高可達 235%。12VHPWR/12V-2x6峰值功率測試會以超額300%進行測試。2%輕載效率測試電源2%輸 出效率是否大於等於60%。電源靜音等級測試會於無響室中測試電源全負載範圍的噪音等 級,以3dBA進行分級 PPLP標準認證標誌: https://i.imgur.com/4IUQOgA.jpg PPLP標準認證等級表如下: https://i.imgur.com/MDAuHnK.jpg ATX 3認證標誌: https://i.imgur.com/W9xc8tA.jpg ATX 3認證等級表如下: https://i.imgur.com/CQx5I5E.jpg 電源靜音等級認證標誌: https://i.imgur.com/upYEYBY.jpg 電源靜音等級表如下: https://i.imgur.com/HqCVQq3.jpg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 不過歷史最久,後續還加入下面項目的測試 115V Internal(115V輸入的桌上型/工作站/非冗餘伺服器電源) 230V Internal(230V輸入冗餘電源/資料中心電源) 230V EU Internal(230V輸入的桌上型/工作站/非冗餘伺服器電源) 277V Internal(277V輸入冗餘電源/資料中心電源) 480V Internal(480V輸入冗餘電源/資料中心電源) 380V DC(DC380V輸入冗餘電源/資料中心電源) 115V Industrial(115V輸入工業用嵌入式/密封式/開放式/機架式/DIN支架式電源) 可列為參考,後續PPLP也會依照內部用料做工評分,在下比較好奇這塊要怎樣打分數 依照其網頁說法是這樣,落實度如何不得而知 看後續PPLP如何對內部用料做工評分 關機時序主要是保持時間,包含3.3V/5V/12V的保持時間及PG信號保持時間 如果要看輸出性能Cybenetics及PPLP都有相關測試及認證標準,80 PLUS就只有效率 應該是不會 那個ETA標章主要指效率等級,但詳細測試內容要看其報告,以及整體評分 要看該電源的測試報告
[開箱] 3dfx Voodoo2 巫毒2 加速卡傳奇再現 LDS時光機: 3dfx Voodoo2 巫毒2 加速卡傳奇再現 原文轉自 UNIKO's Hardware 網頁好讀版: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0/06/3dfx-voodoo2-review.html https://i.imgur.com/GTEChCb.jpeg 3dfx Interactive 誕生於 1994 年,是一家專門生產電腦顯示卡的硬體研發公司,於西元 90 年代末期在市場上有著巨大的引響力。其著名產品 Voodoo 系列,一度為電腦市場上遊 戲的唯一指標,巔峰時期市占率曾經達到總市場的 85%。今日有幸見到一張完整盒裝的巫毒 2 Voodoo2,跟著我們走進時光隧道,一起回到 22 年前,品味 3dfx 當年所帶來的震撼與 回憶。 關於 3dfx 與 Voodoo 的小故事 https://i.imgur.com/5VFCDDO.jpeg 對於比較年輕的新一代玩家來說,3dfx Interactive這家公司的名字應該聽起來相當陌生, 但是於 1990 年代末期,3dfx 這個 Logo 是遊戲市場上指標性的存在,其地位堪比現在的 NVidia,可以說是 90 年代末期的遊戲顯示卡市場霸主也不為過。 於 90 年代末期的電腦發展史中,很多經典設計都在這個時期誕生,電腦硬體市場可謂蓬勃 發展,3dfx 當年叱吒市場的主力品牌 Voodoo,就是在這個年代橫空出世的。而當時正值電 腦顯示 2D 畫面要邁入 3D 畫面的關鍵年代,光靠 CPU 運算已經不敷市場需求,3dfx 靠著 Voodoo 系列顯示卡,成功將 3D 技術打入家用型電腦市場,讓體驗 3D 畫面這件事,不再 只是有錢人能獨享的專利。 這次筆者有幸於懷舊收藏者手上,商借到這片完整盒裝的 3dfx Voodoo2 加速卡,除了讓經 過那個大時代的玩家可以懷舊外,更可以讓新一代的玩家看看 90 年代末期的設計,所以跟 著筆者一起,來看看這張卡到底有甚麼特色吧! 3dfx Voodoo2 加速卡規格與外包裝 3dfx Voodoo2 規格 ‧ 發表時間:1998 年 3 月 ‧ 核心代號:SST96 ‧ 製程:500nm ‧ 匯流排介面:PCI ‧ 主晶片核心時脈:90MHz ‧ 記憶體容量:8MB / 12MB ‧ 記憶體種類:EDO RAM ‧ 記憶體頻寬:0.72 GB/s ‧ 記憶體匯流排頻寬:64bit ‧ DirectX 支援:5.0 版本 https://i.imgur.com/tFsz5aA.jpeg ▲從外包裝正面可以看到,這張卡由台灣廠商 SKYWELL 所推出,型號為 Magic 3D II。也 可以看到右上方斗大的 Voodoo2 字眼,與經典的 3dfx Logo,左邊更有 1998 年 11 月國 外媒體 PC GAMER 編輯推薦標誌,可想而知這張卡在當年應該擁有不少的話題。 https://i.imgur.com/AlFuo2f.jpeg ▲包裝的背面,除了寫著這張卡的詳細規格之外,右下角還有硬體規格需求,並標記著產地 Made In Taiwan。 https://i.imgur.com/LZovpl3.jpeg ▲外包裝側邊也顯示斗大的 Magic 3D II,以現在的時空背景來看這設計相當的具有立體感 。 https://i.imgur.com/NBrPsxb.jpeg ▲外包裝的另外一個側邊,可以看得出來有不少 3D 動畫範例,用來強調 3dfx Voodoo2 效 能的強大。 3D 加速卡 VS 顯示卡 對於現在的玩家來說,顯示卡除了獨立顯示卡,也有設計在處理器內部的內建顯示卡,於電 腦上所看到的畫面,無論是 2D 還是 3D,文書還是遊戲,都歸於顯示卡所管理。 但是現在的玩家可能很難想像,在電腦發展的初期,市面上的顯示卡都只能呈現 2D 畫面, 且由於當時技術的瓶頸, 3D 畫面開始於市場上流行時,顯示卡是沒辦法負荷其工作量的。 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3D 的畫面完全是交由電腦 CPU 來解決,所以在那個時期,只要是處 理 3D 畫面,很常就會遇到電腦卡住、當機,就算是 CPU 效能足夠,也會發現畫面格狀明 顯,殘破不堪! 由於當時的畫面整合技術還不成熟,所以 3dfx 採用了 <附加子卡> 的策略,玩家只要購入 3dfx Voodoo 系列加速卡,將其與本身電腦的顯示卡串聯,讓本來的顯示卡專門處理 2D 畫面,Voodoo 來處理 3D 的畫面。這個策略於當時空前的成功,讓 3dfx 於市場發展前期 相當順利,巔峰時期的市占率一度高達 85%,除了空前可能也是絕後,也因此市場上稱之 為 3D 加速卡! 而在 Voodoo 空前的成功之後,3dfx 更是在第二代的 Voodoo2 引領潮流,於市場上投下了 震撼彈,推出了 SLI 雙卡技術 (Scan-Line Interleave 技術,與 NVidia 的 SLI 不同, 但是可以定位為其前身),是為電腦顯示卡歷史上之創舉。讓玩家可以在一台電腦上,除了 2D 顯示卡外,再插上兩片 Voodoo2,其 3D 效能達到本來一片 Voodoo2 的約 1.8 倍。這 個設計在當年話題十足,也將 3dfx 帶向巔峰,更是電腦發展史上,3dfx 最輝煌的一刻! https://i.imgur.com/q2rXkoL.jpeg ▲3dfx Voodoo2 加速卡本體,由於收藏者當年在晶片上貼上了散熱片,筆者不方便將其拆 下,所以讀者們無緣看到 3dfx 晶片本體。圖片左上角的匯流排,長得很像以前的硬碟插槽 IDE 介面,其實那就是連接兩張 Voodoo2 的 SLI 的橋接線插槽。 https://i.imgur.com/uVdnwVI.jpeg ▲加速卡本體背面,可以看到大量的記憶體,採用了當年常見的 EDO RAM。每顆晶片只有 0 .5MB,PCB 正反兩面各放上了 12 顆,總共 24 顆記憶體晶片,所以可以確認這張是 Voodo o2 12MB 的版本 (另有 8MB 版) 。 https://i.imgur.com/iAfhkXh.jpeg ▲加速卡的 I/O 連接埠部份,有 VGA IN 與 VGA OUT,VGA IN 的部份負責串接 2D 顯示卡 ,而 VGA OUT 的部份負責連接電腦螢幕。 https://i.imgur.com/ISeUvi2.jpeg ▲使用者說明書,封面設計與外包裝風格相同,讓使用者一目瞭然。 https://i.imgur.com/7z4HTJR.jpeg ▲說明書內頁,順道一提,在那個年代說明書是不可能有繁體中文的唷! https://i.imgur.com/xWx3kzr.jpeg ▲原廠所附的驅動程式光碟,還有全新未拆的 SLI 雙卡串接線,可以看得出來收藏者相當 珍貴的保存著。 一代傳奇的殞落 看完了 3dfx Voodoo2 的故事回顧,是否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呢?其實 Voodoo2 就是 3dfx 短短數年發展史中的巔峰了,後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我想我們也不需要贅述。 直到現在,其實國內外都依然存在著許多 3dfx 的粉絲,甚至有能力者,依然為這些經典老 卡撰寫著新版驅動程式。3dfx 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遊戲的代表,所以更能體會當年的 3d fx,對於玩家們有著多麼巨大的影響力! 於 2020 年的現在,回頭再來細細品嘗 1998 年的產品,相信無論是包裝、設計概念與效能 都與現在有著相當顯著的對比與落差。除了情懷之外,更可以經由類似的產品,來了解電腦 發展史中曾經發生哪些有趣的故事與歷史。 或許時光無法倒轉,3dfx 只能留在回憶中,但其曾經創造的輝煌,與美好的遊戲體驗,相 信會永遠烙印在玩家的心目中! https://i.imgur.com/VXHwknF.jpeg ▲最後來個大合照,紀念 3dfx 給我們的美好,曾經輝煌的存在過! LDS 天行者 -- Sent from my Nothing A065 PiTT // PHJCI -- 這篇是轉文 我只有AMD的顯卡而已
53
[請益] 更新硬體還是買全新? 各位大大好,現在幾乎等於不會組電腦了來板上請益大家看法,先附上硬體配件列表 中央處理器 AMD Ryzen 7 3700X 8-core Processor 主機板 B450MMORTAR MAX (MS-7B89) 記憶體 32G ddr4 2400,貌似是金士頓的有點忘了 顯示卡 RTX2060 Super 散熱器是用便宜塔散,後來頂不住還是開機蓋+冷氣強制降溫 SSD 三星970 EVO Plus 250GB 硬碟 WD藍標2TB 3.5吋SATA硬碟 四年老遊戲機,基本上日常都拿來多開模擬器一邊玩遊戲(DBD、原神、APEX或CSGO),這 兩個月多開模擬器一邊打上述遊戲時開始發生記憶體常態使用率很高導致房間很熱的狀況 ,在想要不要直接升級散熱或是把記憶體改成比較高時脈的會比較好?還是直接換一台全 新的性價比會更好?再麻煩板上大佬求解了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G9910. -- 我也不知道,我看工作管理員就是記憶體快100%,然後風扇吹出來的風就變超熱 我也不知道,之前送修過一次店家叫我把機殼打開就好了,然後發熱的時候都是工作管理員 裡面顯示記憶體滿顯示紅色警告這樣 好的謝謝 所以工作管理員顯示的記憶體可能是gpu的?現在真的是電腦白痴才來問的orz 這樣可以跑艾爾登法環嗎?之前就是想開法環+直播會自己關機才放棄的 之前就是太熱自己關機有修過了,這次有卡頓就在想能不能補救不然就換新的啊 想說來問問看,感覺我表達能力還是不太好qq
53
[請益] 該買補光燈還是檯燈? 大家好,因最近開始覺得電腦桌似乎右側採光偏暗(又或者根本整片都偏暗而不自覺?) 導致右眼疲勞程度明顯大於左眼,想採購補光器材來做改善 但不曉得該買補光燈,還是檯燈好呢?(用電腦:閱讀寫字=9:1) 以下先介紹環境: 桌面尺寸120x60,有一個24"螢幕,上面已有Benq ScreenBar掛燈(基本款) 如果方向是買檯燈的話,打算放在右喇叭右側這個位置 https://imgur.com/vVhuuzI 另附上用手機照度計app量的照度值供參考 https://imgur.com/57JhauO 房間光源為吸頂燈,位置在我坐姿腦袋的左後上方(一轉頭即可視) https://imgur.com/n5TjbRK 有在板上稍微做過功課,目前初步的想法是 如果是買補光燈,打算買philips的酷燁燈條放在螢幕後面,打螢幕後面的牆 如果是買檯燈,打算放在右喇叭右側且高度也要高於螢幕上緣 但是這樣支臂必須要很長才能讓燈頭懸在桌面正中央 符合這種特殊條件的檯燈也不是很多 初步看了喜光ti max、蓋亞T,Magic MA1688、MA1136,Benq Wit這幾款 請問有其他推薦的款式嗎?(淘寶/京東亦可) 另問,如果買檯燈,那我掛燈是否就不需要了呢? 煩請指引採購方向及做推薦,預算希望五千以內可以搞定,謝謝 -- 有把換大螢幕列入排程,甚至螢幕型號也都看好了 只待有機會去日本時再順便搬回來(EIZO) 謝謝,有找到,蠻便宜的欸,厲害 再加飛利浦超極光燈泡是吧?學起來 https://imgur.com/bBbL3fq 現在的舊燈座裡面的排列是燈泡平躺(如上圖),再用燈罩一罩 這樣的配置方式,只換主燈燈泡,成效多半不如預期 我想還是乾脆整個燈座換掉一步到位好了 可能特力屋或日亞買吸頂燈,又或者買小米的 看到mobile01有一篇日本買吸頂燈的帖子 https://imgur.com/KEwA5i2 這是國際牌 https://imgur.com/x3k0XjJ 這是日立 請問是否買LED排得越多越滿的越好呀? 我現在主燈裡面使用的就是10W*3飛利浦的LED白光燈泡 我房間約3坪初頭,天花板僅高2.5m,請問吸頂燈需要用到45W嗎? 還是買高不買低,反正過亮再調整,總比不夠亮要好? 好的,近日我找一天去看,謝謝 我現在使用EIZO螢幕,亮度調55 有這個打算,可能會再買一個上面板友說的ikea那款夾在桌子右側試試 更新一下進度 今天把燈罩打開才發現原來有一顆10W的不亮了= = 只剩兩顆燈泡在工作,拍謝,自己耍北爛了.... 一氣之下怒換三顆13W白光燈泡(1560 lm*3),我房間約3.1坪 左舊右新比較圖 https://imgur.com/98rpQCR 新舊照度比較圖 https://imgur.com/JhMEjDF 目前目測非常有感的比換燈泡前要亮蠻多的 請問這樣的照度夠嗎?如果還不夠,可能規劃下半年去日本時再搬吸頂燈了 我的也是M750L 對,幾款正在物色中 https://imgur.com/LysqAeL 有一款Magic MA1136跟愛迪生T5非常相似(我猜那個支架是公版) 但它用的是LED燈,演色性數值明顯比T5好一個台階,而且亮度可調,也稍微省電 不知道各位怎麼看?

💻 電蝦 PC_Shopping 版: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