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穗削珠江3渡輪線 重點經營旅遊 - 20240521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灣區熱搜:穗削珠江3渡輪線 重點經營旅遊

【明報專訊】廣州市珠江上的水上巴士,地位如同在香港穿梭維港的天星小輪,「過渡」亦是上幾代廣州人的集體回憶。不過由於數十年間珠江兩岸橋樑、隧道、地鐵建設蓬勃,搭船過江的乘客劇減,營運公司在高昂成本下不得不削減航線,重點經營面向旅客並提供特色服務的珠江日夜遊。

明報記者 林迎

據廣州公交集團客輪有限公司上月底公告,水上巴士S02B(天字碼頭-中山大學)、S07(天字碼頭-紡織路)及S11(中山大學-海心沙)3條航線自本周六(25日)起停運。不過記者月初到訪天字碼頭時,工作人員卻稱「過渡啲船冇咗幾個月了!」記者再問為何通告上稱5月25日才停運,對方表示「不清楚」。

年客量曾過億 現佔交通0.2%

廣州城區沿江有多個碼頭,水巴系統覆蓋越秀、海珠、黃埔、天河、荔灣共5區。1952年,公營廣州輪渡公司成立(廣州公交集團客輪有限公司的前身),結束珠江兩岸靠私人小艇「橫水渡」過江的歷史。在1980年代高峰期,廣州輪渡年客流量一度超過1億人次。自2000年開始,廣州輪渡改名「水上巴士」。此後數十年間,珠江兩岸從只得1條海珠橋增加至18條橋,還有珠江隧道及8條過江地鐵線,輪渡地位大幅下降。據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的月報顯示,今年3月水上巴士日均客運量為3萬人次,僅佔當月公共交通客運量的0.21%。

2018至2020年間,廣州已有海幢寺-西堤碼頭、如意坊-坦尾等數條水上航線停運,而本次停運的航線涉及越秀、海珠主城區,因而更受關注。以本次停運的S07(天字碼頭-紡織路)線為例,原本每日早上6:38至晚上7時之間營運,每15分鐘一班,票價2元,長者及小童免費;但該航線周邊有海珠橋、解放橋、江灣橋等及地鐵1、2、8號線,兩個碼頭間亦有陸上巴士可達,車程約半小時。2023年,S07線全年開行約3.6萬班,客運量約32萬人次,意味着每船乘客不足10人,全年營收約32萬元(人民幣,下同),營運成本卻超過330萬元。

根據廣州公交集團客輪有限公司官方公告,現時還餘11條航線,當中5條為「如約定制」的長線,即要透過廣州公交集團如約定制App預約夠一定人數才發班。而最後6條常規航線多數在荔灣區,來往荔灣南片區(即過去的芳村區),另有黃埔區的長洲-魚珠航線等。客輪公司表示,未來將集中力量保障並全力提升客流量較大的S06(芳村-黃沙)等航線的服務(見圖)。

「電雞」限行 司機改輪渡過江

記者前往黃沙碼頭發現,S06航線每10分鐘一班,票價同樣是2元。記者所搭的班次上座率不錯,除有40多名乘客外,還有30多輛「電雞」(電動自行車)及司機。由於廣州早前的「電雞」限行令,通往芳村的鶴洞大橋及珠江隧道都禁止電動自行車通行,但「電雞」過輪渡只需多付1元,單車只需0.5元,令不少車主改用輪渡過江。而芳村碼頭則因應最近開幕的白鵝潭藝術中心而改名「白鵝潭藝術中心碼頭」,遊客落船即可步行前往這一廣州新地標。

相關字詞﹕水上巴士 珠江 大灣區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