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78%受訪者支持押後實施:回收配套需完善
垃圾徵費

垃圾徵費|78%受訪者支持押後實施:回收配套需完善

時事

廣告

垃圾徵費調查顯示78%受訪者支持押後實施,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建議完善回收配套,避免市民感到被打劫銀包。垃圾徵費將在8月1日全面實施,但社會有不少反對意見。立法會議員陳凱欣進行的調查發現,多達78%受訪者同意押後全面落實垃圾徵費。陳凱欣同意政府不應在市民強烈不滿下「硬推」措施,應逐步擴闊先行先試範圍,繼而全面實施措施。

垃圾徵費丨調查結果顯示市民意見

調查在4月30日至5月6日接獲959個回覆,68%人居於私人屋苑或資助出售房屋,20%人居於公共屋邨。調查發現58%人支持政府推動減廢回收,但同時有78%人同意延後落實垃圾徵費。當問及政府實施垃圾徵費的主要目的為何,47%人回答「減輕垃圾堆填區的負擔」,21%受訪者認為政策是為了「增加政府庫房收入」,9%市民認為是「懲罰製造大量垃圾的市民」,調查認為反映政府在解說工作上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垃圾徵費丨市民對措施的批評

立法會議員不時進行問卷調查,陳凱欣指出以往不多受訪者會就開放式問題表達意見,但今次受訪者卻十分踴躍,大部分是批評措施,質疑措施以環保之名出師,卻沒有環保之實。而在問及垃圾徵費對受訪者的生活影響時,大量受訪者在「其他」一欄填上「擾民」的答案。陳凱欣認為調查釋出明確的警號,政府必須三思,不應以8月1日為「死線」。她形容「政府愈解說愈令市民搲頭」,建議政府善用「先行先試」措施,逐步擴闊法例實施範圍,在配套較完善,例如有「綠在區區」及智能廚餘機的公共屋邨、屋苑先推行措施,在半年或1年後作檢討。她認為可讓市民適應措施,以免因誤解而累積怨氣,影響政府施政則得不償失,並不應再設置全面實施的「死線」。

垃圾徵費丨回收配套不足的問題

政府目標是今年8月在全港213個公共屋邨安裝超過70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覆蓋全港約三分之一人口,但私樓區欠缺有關配套。例如深水埗海盈邨設有智能廚餘機,附近的居屋及私樓居民到該屋邨回收廚餘,有見廚餘機在短時間「爆滿」,最終廚餘機上貼出告示指只供該屋邨使用。陳凱欣對此認為環保回收不應分階層,造成市民間不必要的矛盾,市民想回收廚餘,但因缺乏配套予人感覺垃圾徵費「打劫緊銀包」。深水埗區議員胡詩韻則表示,回收及減廢工作應該多管齊下,而現時卻令公眾感覺「側埋一邊」。她舉例政策意義上是「汙者自負」,但在回收配套不足下,令市民感到被懲罰。以全港最多座數、擁99座的私人屋苑美孚新邨為例,胡詩韻指居住人口約3萬多,但沒有智能廚餘機及「綠在區區」,每星期只有2日設置流動回收點,「每次排好長隊」。她指美孚新邨有地方可設置「綠在區區」,但因樓底限制無法設立,建議當局至少在美孚新邨設置智能回收桶。

垃圾徵費丨立法會議員的建議

立法會議員管浩鳴表示在他接觸的人當中,所有人都對措施有意見,大家雖支持環保,但最大問題是回收配套不足。他直言政府不應太貪心地追求一步到位,應由教育及回收開始。如強迫市民,他聽過有市民指「好簡單,到時將廚餘沖落馬桶」,屆時只會輪到渠務署「頭痛」。對於有意見認為再押後實施會影響政府管治威信,管浩鳴反指有關民生的大小問題,聆聽市民意見而押後實施是好事,事實上今次推行得太倉卒。

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官方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