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國債為何受熱捧?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儲蓄國債為何受熱捧?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5月16日 04:50:21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5月16日 04:50:21
原標題:儲蓄國債為何受熱捧?
正在加載

  “剛放額度就秒沒”“線上根本搶不到”……今年以來,國內投資者積極認購儲蓄國債,一些銀行網點出現“一債難求”情況,手機銀行代銷的儲蓄國債(電子式)更是“手慢無”。有關專家指出,國債銷售有利於增厚居民“類利息”收入,近期儲蓄國債受追捧,也反映出國債在經濟運行中的影響力日益提升。

  部分銀行網點“一債難求”

  5月10日,今年第三期、第四期儲蓄國債(憑證式)開售。早上8時,北京市朝陽區一處商業銀行網點還沒開始營業,10余位投資者就早早守在門外。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該網點分配到的儲蓄國債銷售額度為120萬元,其中三年期、五年期各60萬元。“我們這裡是9點鐘開門,7點鐘就有大爺大媽來排隊,今天大概率能賣完。”工作人員説。

  “單人單期限購300萬元,網點額度總共才120萬元,實際等於不限購。如果前邊排了十幾位你才來,估計就沒戲了。”正在排隊的劉大爺説。

  今年以來,儲蓄國債大受追捧。3月10日,2024年第一期、第二期儲蓄國債(憑證式)發行,最大發行總額合計300億元,投資者排隊搶購;4月10日,2024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儲蓄國債(電子式)發行,最大發行額合計450億元,線上額度放出不久即告售罄。

  利率走低也難擋投資者的認購熱情。此前,儲蓄國債票面利率已經過多輪調降。以3年期和5年期儲蓄國債(電子式)為例:2023年以來,3年期儲蓄國債(電子式)利率從3%下降62個基點至2024年第一期的2.38%;5年期儲蓄國債(電子式)利率從3.12%下降62個基點至2024年第二期的2.5%。

  投資者總體認購情況如何?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表示,今年3月至4月,儲蓄國債發行情況總體平穩,但也存在局部供需矛盾。

  目前,中國儲蓄國債分為憑證式和電子式兩種。憑證式通過銀行網點櫃面銷售;電子式既可在櫃面銷售,也可通過網上(手機)端銷售,銷售額度可在不同銀行間、銀行內不同網點間、櫃面和網上(手機)端間靈活調劑。

  李先忠表示,由於各網點客戶群和客戶需求不同,儲蓄國債(憑證式)銷售額度在各網點間實現靈活調劑還存在一定困難,造成部分網點出現供需矛盾。“比如,在3月份儲蓄國債(憑證式)發行過程中,某大型商業銀行北京分行首日總體銷售進度是70%,每期國債銷售一共是10天,首日銷售進度是70%。但在北京的466個網點中,有14個網點在半小時內售罄,就可能造成在網點櫃面排隊的部分投資者沒有買到國債。”李先忠説。

  4月份以來,受部分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暫停銷售大額存單等因素影響,儲蓄國債關注度進一步提高。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發行的儲蓄國債(電子式),發行首日即售出計劃發行額的99.7%,進度明顯快於近幾年的平均水平。

  從櫃面銷售看,多數銀行銷售時長超2小時。從網上(手機)端銷售看,由於這種購買渠道可同時容納更多投資者購買,銷售更加集中,部分銀行網上(手機)端出現了瞬時供需矛盾,32家銀行的網上(手機)端銷售時長平均約半小時,“有2家銀行銷售時長不到1分鐘,基本上是秒光,另有7家銀行是6分鐘內售罄。”李先忠説。

  安全性穩定性受到認可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儲蓄國債是一種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投資産品,適合偏好穩健收益、對流動性要求不高的投資者。目前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市場投資收益下滑,儲蓄國債更受市場歡迎。

  誰在投資儲蓄國債?老年人是認購儲蓄國債的主力。據統計,55%的儲蓄國債投資者年齡超過60歲。“大爺大媽排隊買國庫券”是許多資深銀行員工司空見慣的場景。

  儲蓄國債代表國家信譽,保本保息、收益穩定,因而長期以來受到廣大投資者特別是老年人的青睞。“一些老年人‘有錢有閒’,一方面有空余時間提前排隊等待,另一方面有一定積蓄、出手就是大筆金額,很快就能把網點銷售額度買空。此外,老年人的投資風格比較穩健,更信賴國債這類低風險的理財渠道。”某大型商業銀行北京分行的90後櫃員李文浩説。

  李先忠介紹,老年投資者偏好在櫃面購買,為更好保障這部分傳統客群的購債需求,儲蓄國債(電子式)在發行首日銷售額度向櫃面適度傾斜,首日櫃面銷售額度佔各銀行基本銷售額度的60%。因此,櫃面認購需求基本能夠得到滿足。

  同時,一些年輕人也出現在購買隊伍中。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人生第一次買國債,運氣好搶到了”。

  儲蓄國債收益水平也不錯。雖然利率走低,但相較大型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仍維持小幅佔優態勢,不過對比中小銀行定存利率並不佔優勢。其安全性、穩定性等特點依然對部分群體具有較大吸引力。

  作為一種“準存款”,儲蓄國債常被拿來同銀行定期存款作對比。目前,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的三年期定存掛牌利率為2.35%,儲蓄國債小幅佔優。降息預期之下,不少銀行中長期大額存單“斷貨”,間接減少了5年期儲蓄國債的可替代品。相較于銀行定期存款,儲蓄國債還具有投資門檻較低、按年或一次性付息、利息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等優勢。

  此外,儲蓄國債具有提前支取可以靠檔計息的優勢。投資者辦理提前兌取,按當期國債實際持有時間和相應的利率檔次計息,並按提前兌取本金的千分之一向承銷團成員支付手續費。因此,當儲蓄國債投資者急需用錢時,可以通過靠檔計息保住一部分利息收入。

  更好滿足投資者購債需求

  儲蓄國債認購熱度會持續高漲嗎?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當前政府債券發行成本低,居民持有政府債券比例較低,購買政府債券還有提升空間;今年將推動銀行加大向居民銷售政府債券的力度,為居民提供更多兼具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投資産品,進一步疏通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多元化渠道。

  之後幾期還買不買?一些投資者表示,這取決於收益有多高。北京90後白領劉毓明告訴記者,自己將視後續發行安排進行規劃:“5月這兩期和4月利率一樣,但憑證式不好搶。我打算等6月10日的電子式儲蓄國債業務公告出來,看看當期的票面利率有多高,再決定買不買。”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有下探趨勢,將進一步凸顯儲蓄國債投資優勢。此外,儲蓄國債額度分配機制和購債體驗也將進一步優化。

  “‘一債難求’主要是因為需求旺盛、供給相對不足,所以我們下一步要研究適當增加發行規模。”李先忠透露,為進一步滿足投資者購債需求,財政部將密切關注儲蓄國債的供需關係變化和銷售情況,研究適當增加發行規模。

  李先忠表示,財政部將研究進一步調降單人購買限額,使儲蓄國債能惠及更多投資者。同時,在保障櫃面銷售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儲蓄國債(電子式)的信息化服務水平,穩步增加儲蓄國債(電子式)網上和手機端銷售額度;加大宣傳,引導更多投資者通過網上和手機端購債,改進購債體驗。

  此外,財政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優化儲蓄國債(憑證式)額度分配機制,更好匹配有實際需求的網點,並研究優化憑證式和電子式兩種儲蓄國債發行比例的中長期安排,更好滿足投資者購債需求。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認為,政府債券應面向櫃臺銷售渠道增加投放額度,使更多投資者和居民受益。“應優化金融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系統,結合線上和線下優勢,提升居民投資地方政府債券和國債的便利度。”楊海平説。

編輯:羅萌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儲蓄國債為何受熱捧?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