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連續回升,凸顯中國經濟的微觀韌性 - 新浪香港

【中國網評】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連續回升,凸顯中國經濟的微觀韌性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劉錦濤 

5月9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佈相關數據顯示,4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4,比上月上升0.1點,連續兩個月回升,高於2022年、2023年同期水平。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持續向好是一個積極信號,充分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良好復甦的局面正不斷加強。

中小企業是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2022年,中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8.4%,吸納就業佔全部企業就業人數的79.4%。中小企業牽動了經濟發展的整體態勢,與就業和民生等方面密切相關,而經濟復甦的進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廣大中小企業的創新力、競爭力、生命力共同彙聚成經濟發展整體動力。激發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力,有助於在當前經濟復甦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中國經濟繼續處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階段的環境下,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多元化,緩解就業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從微觀上增強整個經濟體系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誠然,疫情以來,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創新活力尚未完全恢復,但隨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中小企業復甦進程不斷加快,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整體發展持續向好。4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持續提升,正是表明此前面向中小企業的從紓困扶持到激發活力等一系列政策效能正在不斷顯現。2023年8月,財政部發佈《關於加強財稅支持政策落實 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出「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強化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等五條保障政策,全面鞏固經濟基礎恢復、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關注中小企業的經營問題,並提出要「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以及「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

中小企業復甦對於短期內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具有關鍵作用,中長期中小企業的繁榮穩定也對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應繼續把握有利條件,克服不利因素,促進中小企業向高質量健康發展邁進。

一是,從政策上引導中小企業成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建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轉型路徑,重點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領域,如新能源、智能製造、生物技術等,通過政策引導中小企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方向發展,培育新的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優勢,以產業導向、人才培養和金融支持等多方面措施,為中小企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可以引導中小企業生產綠色產品、開展環保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企業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並支持中小企業開展生態旅遊業務,發展具有環保意識的旅遊項目和產品,促進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是,發揮「以舊換新」行動的政策與市場優勢,有序促進中小企業提升投資新動能。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以舊換新」行動將在擴大內需的基礎上推進供給側改革,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投資活力和業務增量,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

三是,進一步刺激和提升消費需求,培育數字、文旅、綠色等新消費業態,擴大中小企業的服務創新範圍。在數字經濟領域發揮創新優勢,積極探索數字化生產、智能化服務等新模式,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通過優化數字基礎設施、提供數字化轉型培訓和資金支持等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加速融入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支持中小企業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遊產品,推動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提升遊客體驗和行業附加值;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培育本土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創意與數字科技的融合創新等。(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