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歌為《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大清國歌為《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大清國歌為《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450px-金瓯永固杯_故宫珍宝馆大清國歌為《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大清國歌為《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


鞏金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朝國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樂》,通稱為《鞏金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法定的國歌,在1911年10月4日(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三,武昌起義前六日)由清政府正式頒布
歷史鞏金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xhdu1
主條目:中國國歌
清朝早期尚無現代的國家概念,因此未制定過國歌。大清駐英國公使曾紀澤在出使期間,看到西方國家在公共禮儀場合演奏國歌,於1883年10月20日譜寫了大清帝國國歌草案《普天樂》並上報清廷,在此期間曾在一些外交場合作代國歌用,但最終未得到批准。
一度陸續有《李中堂樂》及《頌龍旗》等歌,作為清代半官方的國歌或代國歌[2]。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譜制了一首陸軍軍歌《頌龍旗》,並在正式國歌未出前,暫成為清朝代國歌。每當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使用該首軍歌代替。
宣統三年(1911年)6月20日禮部衙門奏擬訂《國樂辦法》,並由攝政王載灃批准:[3]
聲音之道,本與政通。我朝樂章燦備,莫不上合古制,蔚為盛世元音。際茲環流交會之時,亟宜仰述先漠,專定國樂,以揚盛德,而壯聲容。考東西列邦,國樂一經頒定,舉凡陸海軍隊,暨外交公請,無不一律通行;良以全國飲崇,不容歧異也。推我國國樂,迄今未經編制;即前出使大臣曾紀澤所擬,亦未奏定頒行。自陸軍部成立以來,則又另制一章,指為國樂,各邦已有傳習之者,殊不足以表示尊崇,垂諸久遠。查禮部奏請由使臣考求歐洲及日本等國樂譜,茲經咨送前來,臣等詳細研求,竊以為我國朝會燕饗所用樂章,典麗面皇,允宜奉為指則,至各國國樂,定義制音,類皆別具本原,自未可捨己從人,輕勤盛典。所有應定國樂,擬請由臣等延聘通才及諸習音樂人員,參酌古今中外樂制,詳慎審訂,編制專章,奏請欽定頒行。
典禮院隨即開始了國樂的制定工作,當時參考了由駐外使節提供的英(《天佑吾王》)、美(《星條旗》)、法(《馬賽曲》)、德(《萬歲勝利者的桂冠》)、奧(《帝皇頌》)、俄(《天佑沙皇》)、日(《君之代》)國歌。後參照日本、英國國歌的形式制定了國樂《鞏金甌》[3],並評價道:
現今各國國樂,取義選詞不相因襲,以尊揚君主休美為主旨者,英吉利、俄羅斯、奧地利等國是也;以紀念重大兵事之聲績為主旨者,法蘭西、美利堅等國是也;以酬禱國運之綿長、誇張國威之強盛為主旨者,日本、德意志是也。我國國樂,義取和平,詞無誇飾,足與英、日輝映,增光壇坫矣。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4日正式將典禮院選定的《鞏金甌》定為國樂:
典禮院會奏,遵旨編制國樂專章一折;聲音之道,與政相通,前因國樂未有專章,諭令禮部各衙門妥慎編制。茲據典禮院會同各該衙門將編制專章繕單呈覽,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
這首國樂嚴復作詞,溥侗編曲,旋律來自康熙、乾隆年間的宮廷曲調[3],由溥侗改寫為新式樂譜。清廷僅稱呼為「國樂」,無另作歌名,但一般用首句「鞏金甌」當作歌名。歌詞為文言文,用工尺譜記譜。歌詞句句押韻,每句字數前後對稱(丈)。
歌名
故宮珍寶館藏金甌永固杯
甌是一種酒器,金甌是一種金製的酒器,象徵著堅不可摧的國家。這些金製的器皿鑲嵌著珍珠和寶石,被稱為金甌永固杯,通常被清帝用於每年正月明窗開筆以及祭祀。鞏意為「鞏固」或「加強」,所以整個歌名可以理解為「加強我們對金甌的把控(即鞏固清廷的江山)」[4][5]。
歌詞
帶有鞏金甌工尺譜的奏摺
原文
語譯
鞏金甌
承天幬
民物欣鳧藻
喜同袍
清時幸遭
真熙皞
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國土如金甌鞏固,
受天覆庇。
民眾萬物欣悅自得。
喜見同袍
有幸遇著清平時世。
真正興盛廣大,
帝國蒙蒼穹保佑。
蒼天高聳入雲,
滄海滔滔不絕。
鞏金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xhdu1

鞏金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朝國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鴻章唱國歌鬧笑話。(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李鴻章出使唱淫辭…丟臉到國外!秒創「清朝唯一首國歌」卻成送葬曲 https://bit.ly/3QHLmOi
清末李鴻章進行環球訪問期間,被要求唱自己國家國歌,當他竟大喊家鄉淫辭,進而鬧了不少笑話;但事實上,大清國有過一首正式的國歌,名叫《鞏金甌》,又被稱為國樂。但國樂誕生後沒多久,大清帝國就滅亡了,因而有人說大清國歌有點像葬歌。
1896年6月6日,李鴻章帶領大清國環球使團離開俄國,乘火車西行,7月13日他們抵達法國,恰好是法國國慶的前一天,當時從巴黎車站到總統廣場,旗海飛揚,熱鬧非凡。
法國外長漢諾威為大清使團的到來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而按照法國禮儀規定,在檢閱儀仗隊時,兩國要高唱各自的國歌,順序是先主後賓,在聽完漢諾威高聲唱起他們的國歌《馬賽曲》,
雖說國旗、國歌和國徽,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精神和民族性,但中國幾千年歷史下來,從沒出現「國歌」,即便李鴻章根本不知道所謂的「國歌」究竟為何物,但他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以「廬劇」的調子一本正經唱著《倒七淫戲》,之後到了美國更改大唱唐詩。
李鴻章出使唱淫辭…丟臉到國外!秒創「清朝唯一首國歌」卻成送葬曲 https://bit.ly/3QHLmOi
李鴻章回到中國後,向慈禧太后報告所見所聞,認為大清國在這方面也需要向外國學習,才讓清朝國花、國徽,乃至國歌都定下。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帝國陸軍部成立,寫了一首陸軍軍歌,此後有需要演奏國歌的情況時,就以這首軍歌代替;而宣統三年後,才正式確定大清國歌為《鞏金甌》。
《鞏金甌》歌詞:「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意思大概為,國土如金甌鞏固,受天覆庇。民眾萬物如野鴨嬉於水藻般欣悅。喜見同袍,有幸遇著太平時世,真是和樂自得。帝國蒙上蒼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翻騰不息。但諷刺的是,國歌定下的6天後,武昌起義就爆發,清帝退位,沒多久清朝就滅亡了。
李鴻章出使唱淫辭…丟臉到國外!秒創「清朝唯一首國歌」卻成送葬曲 https://bit.ly/3QHLmO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