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png

《光的重量》是作家張讓最新散文集,談喜歡的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跟她的「地海系列」小說,

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

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

關於旅行書寫,在感受「西班牙時間」,山區農屋沒有網路連結,手機也不通。

仿如山中無曆日,也就順理成章進入了安達魯西亞時間。

這不是剁得碎碎的現代時間,不是碎成齏粉的美國時間,而是大片大塊的,像布店裡抖開成疋成疋的布料,

書店裡滿架滿牆攤開的書。肥沃,廣闊,充滿了可能。

喜歡攝影也談攝影的張讓,寫出對比了攝影和文字:「攝影快門喀嚓一響宛如巨靈大掌憑空攫取了片刻風影,

就像文字捕捉了我們內在瞬間的感情思維呈現紙上,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

談自然文學作家溫德爾.貝里(Wendell Berry);樹林是他清靜休息的地方,季節來去變化,一隻半空迴轉的蒼鷺,

一片林中初見的藍鈴花,自然的神奇美好打動他,什麼都比不上,在那生息循環不絕的花草樹木鳥獸之間他面對神祕,

渺小謙虛,無語讚歎。他不追求天堂永生,他的世界是人間,地球是他可以感知擁抱的真實。

他努力生活在這土地上,不統馭役使萬物眾生而是像個園丁竭盡全力愛惜保護。

還有幾則手記,談雨天看書、觀花鳥蟲,兼具趣味與美感。寫於疫情前的手記細數了恬靜小日子,大疫之後,

〈當世界不敢呼吸〉寫能自由呼吸的美好,以及對美國在防疫政策及種族互動的社會觀察。

經由尋常又不尋常的人物和故事,展現人生苦惱衝突的種種面相,充滿了寬厚的理解與同情,多少平常而又珍貴的片刻,極其動人。

張讓在序中說:「因為這些書和人,這一路,像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說,彷彿若有光。」

書和人,大歷史和小日子,在張讓筆下,彷彿若有光。

旅人在未知的天蓬下依星指路,寫字的人以命焚火。只要打開閱讀的眼睛,書頁穹宇無不熠熠。

 

 

 

 

 

 

光的重量

作者:張讓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3/04/0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光的重量 張讓
    全站熱搜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