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萬物初盈,養護心陽(二十四節氣里的中醫養生之道) - 新浪香港

小滿:萬物初盈,養護心陽(二十四節氣里的中醫養生之道)

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楊家山村蔬菜種植基地,農民在採摘苦瓜。林啟波攝(人民視覺)

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山南鎮金牛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蠶室里,農戶對一齡小蠶進行擴座。新華社記者 周牧攝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山南鎮金牛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蠶室里,農戶對一齡小蠶進行擴座。新華社記者 周牧攝

臨近小滿,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小東江苗寨的梯田景色宜人。龍林智攝(人民視覺)

更多精彩掃碼觀看

「枇杷黃後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當初夏的風熏黃了枇杷、染紫了楊梅,小滿就如期而至了。公曆每年5月21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即為小滿。今年5月20日是小滿節氣,此時節,桑葉正肥,夏花含笑,小麥等夏熟作物的籽粒灌漿漸趨飽滿但尚未成熟,天氣逐漸由暖變熱,熱情洋溢的盛夏正向我們走來。

麥已小熟,天未大熱。小滿,一切剛剛好。

將滿未滿,勿躁心安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滿」,在北方,指小麥的籽粒飽滿欲熟,在南方,則指雨水之盈。小滿時節,北方地區尚未進入雨季,而南方地區雷雨頻繁,降水逐漸增多,江河湖塘的水漸漸漲起來,民間諺語說「小滿小滿,江滿河滿」。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滿是頗為特殊的一個——有小暑,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還有大寒,但唯獨有小滿,而無大滿。正如清代李密庵的《半半歌》云:「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在中國人的心中,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因此凡事不可太滿,「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這是古人的人生智慧,也是今人的寶貴財富。

小滿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此時,苦菜茂盛生長;之後,喜陰且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萎;在小滿的最後一個時段,麥子快要到收穫的季節。對人們而言,小滿是夏,對麥子而言,小滿意味著成熟的秋,因此叫「麥秋」。初夏的風裡,細細聞來,藏著收穫的味道。

小滿是收穫的前奏,也拉開了炎熱夏季的序幕。「中醫認為,夏季屬陽,五臟屬心,按照‘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小滿時節應以‘養護心陽’為主。」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趙魯卿介紹,小滿過後天氣漸熱,容易導致人體心火旺盛,出現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口腔潰瘍、口乾舌燥等症狀。如果情緒劇烈波動,可能會誘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此時要注意調節情誌,保持恬淡寧靜的心境,靜養勿躁,以免暴怒、暴喜傷及心陽。

古人很早就發現情誌過用對人體的損傷。中醫認為,七情六慾是人體精神情誌的常態,情緒過激,喜怒不節,慾望無製,就是情誌過用。正所謂「百病生於氣也」,《黃帝內經》提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對此西醫研究也有相關證明。曆代養生家將「怒」列為養生之首忌,認為其是情誌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因此,調攝精神是養生防病之必需。

「小滿時節,我們可以培養一些安靜的愛好,例如繪畫、書法、插花、養花等,在繁忙的工作中可以適當地靜坐冥想、調節呼吸,都有助於保持平和心態,做到神清氣爽、胸懷開闊,使機體氣機宣暢、心神得養。」趙魯卿提醒,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此時更應注意調節情緒,加強對心臟的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小滿食苦,一夏不苦

「蠶事既登田事起,年年小滿動三車」,這裏的「三車」指油車、絲車、水車。舊時小滿時節,人們忙著榨油、繅絲、灌溉,一派繁忙景象。除了「動三車」,一些地區還有祭車神的習俗,即祭祀掌管這三車的神靈,祈求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祭車神時,農家會將魚肉、香燭等物品擺放在水車前面,進行祭拜。祭品中要有一杯清水,祭時將水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湧旺之意。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正所謂「小滿之日苦菜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詩經》有雲「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小滿預示著小麥等農作物籽粒將熟未熟,但畢竟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而田間地頭的野菜正蓬勃生長,舊時采食野菜度過饑荒,自然順理成章。「苦苦菜,帶苦嚐,雖逆口,勝空腸。」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曾以苦菜充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江西蘇區有歌謠唱道:「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因此,苦菜又被譽為「紅軍菜」「長征菜」。

以前,人們采食苦菜主要是用來充饑,如今,小滿吃苦菜主要是嚐個新鮮,為了身體健康。「中醫將酸、苦、甘、辛、鹹稱作五味,其中,苦味‘能泄、能燥、能堅’,具有清泄火熱、燥濕、瀉火存陰等作用。」趙魯卿介紹,苦菜味苦、性寒,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綱目》記載:「(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因此,小滿吃苦菜非常符合中醫養生之道,體現了古人的養生智慧。

「民間常說‘小滿食苦,一夏不苦’。中醫認為,夏季五行屬火,五味對應為苦味,所以此時應該開始主動吃點‘苦’了。」趙魯卿介紹,夏季吃「苦」,指的是廣義的有苦味的食材,例如苦瓜、萵苣、鮮蒲公英、蓮子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適當食用苦味食材可以降溫解暑,清熱解毒,提高人體的消化功能,有效預防中暑。

「小滿後雨水較多,濕氣重,濕邪最易傷脾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瀉等不適。」趙魯卿介紹,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只有脾功能好了,身體內的濕氣才能代謝出去,此時可以多吃些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芡實、山藥、薏米、赤小豆、冬瓜、扁豆等。同時,忌食肥甘厚膩、生濕助濕的食物,「肥」指脂肪含量多、看上去過於油膩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甘」指味甜的食物,如巧克力、點心、奶茶、各種超加工飲料,還有各式各樣的甜羹、甜品等。

未病先防,切莫貪涼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小滿時節,晝長夜短,萬物繁茂,生長旺盛。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處於旺盛時期,消耗增大。中醫認為,五臟化五液,心在液為汗,汗出過多則耗傷心津,易導致心火旺盛,從而引發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症狀。此時應選擇多種方式補水,例如適度多吃黃瓜、櫻桃等蔬菜水果,應季果蔬富含維生素和礦物元素,不僅能補充人體的水分,還可補充微量元素。

既然出汗過多對養心不利,小滿時節是否不宜運動?

「當然不是,平日還是要適當參加運動。建議早起或太陽下山後運動,運動不宜過於劇烈。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方式,鍛鍊時間也不宜過長,每次30分鐘為宜,以微微出汗為度。」趙魯卿說,頭為諸陽之會,運動後空調不要對著頭部和背部直吹,以免導致頭痛、肩頸不適等情況。運動過程中若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等症狀,應及時停止運動,防止發生低血糖或心腦血管意外。

「小滿時節雨水充沛,悶熱潮濕,濕邪與暑熱結合,易誘發皮膚病、風濕病、關節炎等。」趙魯卿提醒,此時要注意未病先防,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預防熱邪、濕邪兩方面入手,及時補充各種營養,同時儘量避免久處潮濕的環境,防止病邪侵害,使五臟六腑受損傷。

「小滿時節氣溫顯著升高,但早晚仍較涼,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以防著涼感冒。穿衣時可選擇透氣性好、淺色的衣服,這樣既可防止吸熱過多,又可以透氣,避免濕氣不散。」趙魯卿介紹,由於氣溫升高,很多人早早地使用風扇、空調降溫,這樣可能導致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損傷陽氣。一般來說,室內溫度不宜過低,夏季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一般不要超過5攝氏度。同時,不要對著電扇、空調直吹,以防涼氣侵入人體,誘發疾病。室內應時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暢通。

小滿,萬物初盈,小得圓滿。願你我不負這初夏良辰,在人生的麥田收穫幸福與美滿。(記者 王美華)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05月17日 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