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大螃蟹,內蒙古生鮮再上新 - 新浪香港

小龍蝦、大螃蟹,內蒙古生鮮再上新

天氣熱起了,「麻小」當宵夜的季節又到了!

提起小龍蝦,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盱眙龍蝦、潛江龍蝦,但其實內蒙古也有本土養殖的小龍蝦,並且養殖得很優質。前段時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發佈2024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全國408個產品入選,來自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土左旗稻田小龍蝦」榜上有名。

呼和浩特土左旗養殖的小龍蝦。呼和浩特土左旗養殖的小龍蝦。

近年來,內蒙古一直在發力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的養殖。今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產技術處從江蘇引進30萬隻克氏原螯蝦抱仔苗,計劃採用設施溫棚進行人工培育,並對養殖技術進行試驗示範與推廣。

早在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產技術處首次從湖北省洪湖市引進克氏原螯蝦(俗稱小龍蝦),先後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開展池塘養殖試驗並取得初步成功。

投放克氏原螯蝦抱仔苗。投放克氏原螯蝦抱仔苗。

接下來,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產技術處將組織技術骨幹到示範點開展小龍蝦日常投喂、水質調控等技術指導,加快推進小龍蝦養殖規模化、產業化進程,探索打造小龍蝦產業鏈,進一步挖掘新的漁業經濟增長點。

不僅是養殖小龍蝦,隨著內蒙古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水產品量質齊升。

赤峰市翁牛特旗養殖的稻田蟹。赤峰市翁牛特旗養殖的稻田蟹。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海拉蘇鎮,當地結合水稻產業特色、優質河水資源以及便利交通樞紐優勢,打造了「稻蟹養殖」綠色生態農業模式。

據當地的種養戶穀金雷介紹,他在海拉蘇鎮水利樞紐工程下遊稻田養蟹已經4年有餘,目前種植稻田500畝,飼養河蟹1.4萬餘斤。稻田可以為蟹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和良好的棲息環境,螃蟹可以為水稻除蟲鬆土施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通過用稻田養殖螃蟹,每畝稻田可再增加純收入500元左右,種植的水稻也因為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銷售價格較普通水稻每公斤增加1元左右,進一步提升了水稻的品質和商品價值,實現了稻因蟹而優、蟹因稻而香,稻蟹雙增收。

投放澳洲淡水藍龍蝦。投放澳洲淡水藍龍蝦。

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近日當地農牧技術推廣中心水產技術人員在獨貴塔拉鎮投放澳洲淡水藍龍蝦6萬尾。澳洲淡水藍龍蝦是杭錦旗2024年新引進的名特優水產品種,是該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水產站安排在杭錦旗的名特優水產品試驗示範項目。目前苗種正處於標苗階段,放苗後已逐步開啟增氧設備,保證水體溶氧,預計蝦苗長至5-8公分開始抓捕至外塘養殖,預計130天養成。

設施漁業建設忙。設施漁業建設忙。

時下,內蒙古各地設施漁業建設陸續開工。近日,包頭市天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工廠化集約化設施漁業養殖建設和池塘標準化改造項目也迎來了繁忙的開工日。

該項目創新採用多層設計建立了鱘魚島循環水立體養殖模式,上層建設48個陸基高位圓池總養殖水體為4704立方米主養鱘魚,第二層建設跑道池主養黃河鯉魚,最下層為自然水面養殖黃河鯉及其他大宗淡水魚類,與此同時還將建設「漁光互補」光伏發,達到養殖和發電有序結合。鱘魚島循環水立體養殖模式充分提高水體空間資源利用率,是我區設施漁業養殖模式創新發展的一次積極探索。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養殖的南美白對蝦。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養殖的南美白對蝦。

近年來,內蒙古把設施漁業作為穩產保供的重要抓手,精準施策,持續發力,漁業設施化水平穩步提升。全區現有池塘設施養殖6700餘畝,陸基設施養殖8.8萬立方米,設施養殖類型主要有流水槽循環水、陸基圓池循環水、魚菜共生、室內工廠化養殖等,主養品種包括虹鱒、鱘魚、鱸魚、南美白對蝦、河蟹、螺旋藻等。

內蒙古將繼續把設施漁業建設作為重點工作,計劃2024-2025年,年均實施2000畝的池塘標準化改造,建設2000畝鹽堿地設施漁業養殖場,建設現代工廠化養殖水體10萬立方米,力爭2025年全區設施漁業水產品產量佔比達到60%,設施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升級,進一步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日報·草原全媒記者:李卓

實習生:楊雪妍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內蒙古農牧廳、鄂爾多斯日報、烏審旗發佈、奔騰融媒等

編輯:章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