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邁向“超充時代” 廣東憑什麼? - 新浪香港

加速邁向“超充時代” 廣東憑什麼?

5分鍾可以做什麼?對於普通上班族來說,可能是衝一杯咖啡。但對於深圳車主來說,5分鍾就能給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續航約200公里。

5月19日,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採訪團來到深圳巴士集團深康充電站。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這裏的超充設施充電速度可以達到充電1秒鍾,續航增加1公里。不到10分鍾,一輛家用新能源汽車可充電80%或以上。

“一杯咖啡,滿電出發”,走進深圳的超充站,就能看到這樣矚目的標語。如同多年前深圳喊出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一般,深圳的新能源汽車充電速度也在不斷提速換擋。

2023年,深圳推出首個全液冷超充示範站,並宣佈啟動“超充之城”建設,計劃到2025年,全市將建設超充站300座,“超充/加油”數量比達1∶1。事實上,這一目標已經提前實現。截至今年4月30日,深圳累計建成超級充電站362座,超級充電站的數量已經超越傳統的加油站。

以深圳為例,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大省廣東,超充產業正在駛入快車道。近日,億緯鋰能正式發佈商用車超充電池——開源電池;華為數字能源攜手車企、充電運營商及產業夥伴成立“超充聯盟”;去年10月,全球首家超快充動力電池專業工廠——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的廣州南沙總部基地已經建成投產。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本月來到廣東出差,乘坐新能源汽車出行時,他發現在高速上歇息片刻,自己乘坐的車就已經充了一大半電。崔東樹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廣東公共充電樁數量排名全國第一,慢充、快充、超充充電樁的佈局較為合理。

“目前我們看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越來越複雜了,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徵。要實現電動車的廣泛普及,必須在充電便利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提供明顯優勢,以解決消費者的痛點,才能促使燃油車用戶轉向電動車。”崔東樹說。

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梁遠浩 攝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梁遠浩 攝

劍指“超充之城”

打開“i深圳”手機APP,新能源汽車車主即可選擇距離最近的超充站,掃瞄充電樁上的二維碼後,開始提槍加電,屏幕上的充電進度條快速增長。

“車主使用慢充樁充滿電大概要七八個小時,快充樁則一兩個小時,而使用超充樁續航里程基本能達到1秒鍾增加1公里,可以實現10分鍾左右即可充電80%及以上。”在深圳巴士集團深康充電站,站長黃睿一邊演示一邊向主題採訪團介紹。

據悉,該充電站是深圳首座光儲超充和V2G充電站,年充電量超1200萬度。自從去年深圳啟動“超充之城”建設以來,深圳巴士集團累計建成了105座超充站,其中81座為V2G示範站。

去年10月,《深圳市新能源汽車超充設施專項規劃(2023—2025年)》發佈,明確提出深圳超充基礎設施的“路線圖”,計劃到2025年,形成“車能路雲”深度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助力深圳產品和服務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深圳新能源汽車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

為什麼要打造“超充之城”?去年,深圳產量超過178萬輛,增幅超過一倍,首次登頂“新能源汽車第一城”,比亞迪、小鵬等車企在這片熱土群雄逐鹿。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97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67.9%。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市場對充電基礎設施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多位常常往返於珠三角地區、在網約車平台上接單的新能源順風車車主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廣深兩地雖然距離較近,屬於短途出行,路上充電樁不難找,但充電動輒耗費一兩個小時,日常接單出行都需要預留充足時間。

崔東樹提到,充電問題是困擾新能源汽車車主的一大痛點,“目前整體看來,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在一線城市表現不錯,但在部分三四線城市配套設施便利性依然不足、充電樁的佈局不夠合理,這些因素都會限制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發展”。

去年8月印發的《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達到130萬輛,新能源汽車新車市場滲透率達到70%。在崔東樹看來,進一步激活汽車消費市場、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充分完善配套設施是關鍵。

“讓充電比加油更方便!”在新能源汽車噴薄發展之時,深圳喊出了這樣的口號,並日趨逼近這一目標,目前深圳的超充站數量已超過傳統加油站數量,充電槍數量也已超過加油槍數量。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深圳新能源汽車累計充電量9.2億度,同比上升4.6%。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業內對“超充”並未有統一定義。

深圳加快推動相關標準落地,4月1日起,全國首個《電動汽車超級充電設備分級評價規範》和《電動汽車集中式公共充電站設計規範》在深圳落地實施。《電動汽車集中式公共充電站設計規範》在行業內率先提出“超級充電設備”“全液冷超充設備”等術語定義,明確了超充設備單槍額定功率不低於480kW。

劍指“超充之城”,深圳還提出,推動交流充電樁智能有序改造,加快直流快充站大功率升級,力爭2024年建成超充站不少於1000個,到2025年建成綜合能源補給站超60座、充電設施不少於60萬個。

培育超充產業生態

在深圳提出競逐“超充之城”目標之時,隔壁的廣州正在加快打造“超充之都”。

以深圳、廣州為代表,廣東不僅坐擁雄厚的汽車製造產業,還形成了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鏈條,包括儲能、鋰電領域的企業,以及充電樁產業鏈條上的多家上市公司在這裏星羅棋布。

上下遊完備的產業基礎,是廣東邁向“超充時代”的“底氣”所在。數據顯示,目前深圳擁有超過2.4萬家新能源和數字能源企業,聚集南方電網、華為數字能源、比亞迪、欣旺達等一批企業,基本形成從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池隔膜到動力電池成品製造,從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電動總成、配套充電設施到整車製造,集研發、生產及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

汽車是廣州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2023年廣州汽車產量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量翻了一番。立誌打造“超充之都”,廣州計劃在2024年建成約1000座超級快充站。為實現這一目標,廣州正在加快構建超充產業生態圈,通過光儲充協同調度,降容增效。去年10月,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建設的全球首家超快充動力電池工廠在廣州南沙投產,企業研發的一款鋰離子電池充電從0—80%僅需7.5分鍾,創造“最快電動汽車充電技術”世界紀錄。

在充電樁數量上,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961.3萬台,同比增長57.8%,其中,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河南等公共充電樁建設數量前十地區的占比達70.12%。全國充電電量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河北等省份,電量流向以公交車和乘用車為主。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與充電樁數量均排名全國前列,廣東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汽車大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電池企業加速佈局超充產業,廣東的整車製造也紛紛“下場”加碼上遊產業鏈。前述的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孵化於廣汽集團;廣汽埃安旗下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去年正式竣工投產;華為今年首次發佈全液冷充電超充架構與充電網絡解決方法,並表示今年至少在全國範圍內完成10萬座超充樁的建設。

與全面邁向“超充時代”同步進行的,是廣東瞄準萬億級新型儲能產業目標,正在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作為新型移動儲能單元,新能源汽車能夠與電網實現能量的雙向交換,為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例如,深圳正在加快建設萬億級世界一流新型儲能產業中心。去年,深圳率先打造了國內首個“電力充儲放一張網”。在深圳巴士集團深康充電站,就實現了將光伏站、儲能站、電動汽車充放電站融為一體的“多站合一”,可以根據實時天氣、電價、新能源車電池狀態等信息,實現站內光伏、儲能、汽車充電放電統一管理和智能調度,形成局域微電網、虛擬電廠。

(作者:譚海燕 編輯: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