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盐选 | 二、雙音詞占優勢

二、雙音詞占優勢

汉语语法史
查看详情

二、雙音詞占優勢

古代漢語是單音詞爲主的語言,現代漢語是雙音詞占優勢的語言。從史料看來,秦漢以後,漢語的雙音詞越來越多;「五四」以後,由於受西洋文化的影響,雙音詞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前代。但是,我們注意到,衹是增長到雙音詞爲止,没有增長到三音詞、四音詞。凡三音以上的詞,都可以認爲是複合詞(compoundwords),例如:「發電機」可認爲「發電」和「機」的結合;「火車頭」可認爲「火車」和「頭」的結合;「帝國主義」可認爲「帝國」和「主義」的結合。由此可見,漢語訶複音化的道路,實際上是雙音化的道路。

從先秦的史料看來,漢語已經不是純粹的單音節語。大量的聯緜字足以説明這一點。這裏列舉《詩經》聯緜字的例子

1.名詞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周南·卷耳》)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同上,《芣苢》)

林有樸橔,野有死鹿。(《召南·野有死麕》)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同上,《騶虞》)

燕婉之求,籧蒢不鮮。(《邶風·新臺》)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衛風·芄蘭》)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鄭風·山有扶蘇》)

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同上,《東門之墠》)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同上,《溱洧》)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曹風·蜉蝣》)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小雅·小宛》)

交交桑扈,率場啄粟。(同上)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魏風·汾沮洳》)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唐風·蟋蟀》)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同上,《椒聊》)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陳風·澤陂》)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檜風·隰有萇楚》)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豳風·七月》)

果贏之實,亦施于宇。(同上,《東山》)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同上)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小雅·常棣》)

以上叠韻。

何彼穠矣,唐棣之華。(《召南·何彼穠矣》)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鄘風·蝃蝀》)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衛風·碩人》)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小雅·鴛鴦》)

町疃鹿場,熠耀宵行。(《豳風·東山》)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秦風·蒹葭》)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豳風·七月》)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小雅·常棣》)

以上雙聲。

鸤鳩在桑,其子七兮。(《曹風·鸤鳩》)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小雅·采薇》)

以上既非雙聲,亦非叠韻,是純粹的雙音詞。

2.形容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同上,《卷耳》)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召南·羔羊》)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邶風·燕燕》)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同上,《旄丘》)

魯道有蕩,齊子豈弟。(《齊風·載驅》)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檜風·隰有萇楚》)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小雅·四牡》)

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同上,《北山》)

以上叠韻。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周南·關雎》)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邶風·擊鼓》)

愛而不見,搔首踟蹰。(同上,《静女》)

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同上,《谷風》)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同上)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同上,《旄丘》)

燕婉之求,籧篨不鮮。(同上,《新臺》)

町疃鹿場,熠耀宵行。(《豳風·東山》)

苾芬孝祀,神嗜飲食。(《小雅·楚茨》)

以上雙聲。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周南·關雎》)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南·甘棠》)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同上,《行露》)

死生契闊,與子成説。(《邶風·擊鼓》)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豳風·七月》)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小雅·采菽》)

予髮曲局,薄言歸沐。(同上,《采緑》)

綿蠻黄鳥,止于丘阿。(同上,《綿蠻》)

無縱詭隨,以謹繾綣。(《大雅·民勞》)

以上雙聲兼叠韻。

寤寐無爲,涕泗滂沱。(《陳風·澤陂》)

以上既非雙聲,亦非叠韻,是純粹的雙音詞。

3.動詞

有女仳離,嘅其嘆矣。(《王風·中谷有蓷》)

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遥。(《鄭風·清人》)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唐風·綢繆》)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陳風·東門之枌》)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同上,《衡門》)

蜉蝣掘閲,麻衣如雪。(《曹風·蜉蝣》)

慎爾優游,勉爾遁思。(《小雅·白駒》)

旅力方剛,經營四方。(同上,《北山》)

以上叠韻。

戲謔兮,不爲虐兮。(《衛風·淇奥》)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鄭風·野有蔓草》)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齊風·東方未明》)

趨蹌兮,射則臧兮。(同上,《猗嗟》)

爾公爾侯,逸豫無期。(《小雅·白駒》)

似續妣祖,築室百堵。(同上,《斯干》)

以上雙聲。

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鄭風·清人》)

以上既非雙聲,亦非叠韻,是純粹的雙音詞。

除了聯緜字以外,上古漢語裏還有一些雙音詞是由詞組演變而成的,例如:

(甲)并列結構

(1)并列名詞變爲雙音詞

其帷吉士,周勱相我國家。(《書·立政》)

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孟子·離婁上》)

社稷將危,國家偏威。(《韓非子·愛臣》)

鄭人怒君之疆場。(《左傳·成公十三年》)

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而懼社稷之隕。(同上)

帥我蟊賊,以來蕩摇我邊疆。(同上)

虔劉我邊陲。(同上)

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而》)

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同上,《雍也》)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同上,《公冶長》)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同上,《子路》)

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同上,《憲問》)

享禮,有容色。(同上,《鄉黨》)

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同上,《泰伯》)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同上,《季氏》)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惟謹爾。(同上,《鄉黨》)

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同上,《子罕》)

母!以與爾鄰里鄉黨乎!(同上,《雍也》)

聲音不足聽於耳與?(《孟子·梁惠王上》)

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同上,《離婁上》)

彼所謂豪杰之士也。(同上,《滕文公上》)

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類也。(同上,《公孫丑上》)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同上,《公孫丑下》)

犧牲不成,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同上,《滕文公下》)

恭近於禮,遠耻辱也。(《論語·學而》)

德行,顔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同上,《先進》)

宫室而盡力乎溝洫。(同上,《泰伯》)

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同上,《憲問》)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