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宜蘭成功派出所遭縱火!內外電路全毀 嫌犯拒捕撞警車釀2警受傷

不是疫情也不是兩岸 蔡英文被女導演挖出內心話:8年任內「同婚」最棘手

《變局下的台灣》總共3集,每集30分鐘,遠赴德國、美國、捷克、日本,從田調到正式訪談超過50名國際政要與學者。圖/監製鄭心媚提供
《變局下的台灣》總共3集,每集30分鐘,遠赴德國、美國、捷克、日本,從田調到正式訪談超過50名國際政要與學者。圖/監製鄭心媚提供

台灣首位女性總統蔡英文將在520卸任,卸任前,5月17日即將上映《變局下的台灣》紀錄片,她親自在總統府內接受製作團隊採訪,談到這八年執政期間,遇到的許多變局,其中包括新冠肺炎時,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通話,讚美安倍是「天使」;她也聊到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交情奠基於陸委會期間;更談到她自認為,任內最棘手的事情是處理「同婚」。

《變局下的台灣》總共3集,每集30分鐘,遠赴德國、美國、捷克、日本,從田調到正式訪談超過50名國際政要與學者。本片由知名金鐘編劇鄭心媚擔任監製,邀請曾入選國際多項影展的新銳導演蘇奕瑄執導,與《聽海湧》入圍歐洲最大劇集影展的製片林佳儒。

監製鄭心媚說,去年籌備今年開拍的《零日攻擊》政治大劇時,想到2024年首位女性總統將卸任,由於主創團隊包括監製、製片、導演都是女性,燃起女人挺女人的意念,決定開拍紀錄片,只不過紀錄片並非圍繞蔡英文個人,而是講一個這八年來台灣的故事。

鄭心媚說,第一集談兩岸外交,八年來的危機,從疫情、裴洛西訪台到烏克蘭戰爭,台灣如何受到世界矚目。第二集聚焦「台灣為什麼可以有台積電?」從晶片國安、綠能發展到半導體學院,接上世界局勢變化,造就了護國神山台積電。 第三集講同婚是蔡英文執政期間最難的一題,蔡英文接受紀錄片團隊採訪時,自承最不擅長情感處理,但同婚牽涉的卻是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紀錄片藉由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Chris Miller、松田康博等國內外重量級人士的眼光,解析台灣的轉變。

紀錄片拍攝過程中,鄭心媚印象深刻的是這些國際政要都相當熱情,尤其今年初總統大選後,他們很關心台灣的未來,因此很願意在這個時刻談論台灣。而到國外採訪的過程中,受到許多駐外辦事處協助,其中,最感謝駐德國代表處大使謝志偉,不僅協助採訪取景,更補充了這幾年歐洲人看待台灣的視角轉變。

《變局下的台灣》國際版將於明天5月17日至19日於TaiwanPlus TV Channel晚間7點,每天播出一集。中文版首播時間為5月19日於鏡電視晚間8點至9點半一次播放3集,並於有線電視86台、MOD508台、YouTube同步直播。

兩岸關係 台積電 同婚 紀錄片 蔡英文

延伸閱讀

昔曾建議蔡英文不宜用文人部長 馮世寬:時空已經轉變

蔡英文國債鐘負債創紀錄 李彥秀:留給台灣人的畢業禮物

蔡英文卸任前南下高雄 綠營在地立委一原因全缺席

蔡英文卸任前參加國家船模實驗室動土典禮 稱預計2027啟用

相關新聞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賴總統:互不隸屬

賴清德總統昨天宣誓就職,他在就職演說宣示,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有別於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前就職強調...

陸外交部回應賴清德就職演說:台獨死路一條

對於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大陸外交部回應稱,「台獨」是死路一條。

全文/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 強調會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帶領國家

賴清德今天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表示,要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不卑不亢、維持現狀,追求兩岸和平共榮。

賴清德今總統就職演說 釋兩岸和平共榮善意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上午宣示就職,賴總統將發表「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就職演說。在區域事務及兩岸議...

520就職演說將釋善意 賴清德訴求兩岸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將在明天上午宣誓就職,外界高度關注520就職演說。據了解,賴清德將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

520前夕發起草根決心行動 民眾黨號召上千人參與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即將在明天就職上任,民眾黨選在今天下午舉辦封街集會,分別就國會改革、司法改革、媒體改革及憲政改革發出抗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