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就診創10年新高 估5月底達疫情高峰 | 生活 | 中央社 CNA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腸病毒就診創10年新高 估5月底達疫情高峰

2024/5/14 17:59(5/19 11:1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疾管署14日表示,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小兒感染科專家李秉穎指出,今年疫情趨勢與往年差不多,預估開始放暑假後,疫情就會下降。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3年5月14日
疾管署14日表示,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小兒感染科專家李秉穎指出,今年疫情趨勢與往年差不多,預估開始放暑假後,疫情就會下降。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3年5月1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4日電)疾管署今天表示,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創下10年新高,預估5月底、6月初達疫情高峰。小兒感染科專家李秉穎指出,今年疫情趨勢與往年差不多,預估開始放暑假後,疫情就會下降。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在疫報記者會上表示,國內腸病毒

腸病毒小百科

  • 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
  • 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外,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感染腸病毒71型後,發生神經系統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
  • 傳染力極強,可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感染,還沒出現症狀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也可能傳染
  • 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伴隨發燒,病程7到10天。極少個案會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看更多
關閉
健保急門診就診人次較前週增加,目前仍處流行期,疫情持續上升,且為近10年新高,預估疫情高峰將落在5月底、6月初。

最新腸病毒停班課情況,曾淑慧說,共256班停班課,較前週226班增加,但沒有新增71型或重症個案,疫情風險地區與前週相同,分別為新北市中和、板橋、淡水區,以及桃園市平鎮區、台中市大肚區、雲林縣大埤鄉、高雄市三民區、屏東縣內埔鄉。

對於今年疫情走向,李秉穎表示,今年目前疫情趨勢與往年差不多,數據上雖有差距,但在統計上可能並不顯著,並預估進入暑假後疫情下降,因此認為整年累計個案數不會比2016年多,整體疫情「還好」。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監測資料顯示,5日至11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7895人次,較前1週上升8.0%;另外,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易引起嚴重症狀的腸病毒A71型

腸病毒71型小百科

腸病毒71型
腸病毒71型感染多以手足口病表現,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

相較於腸病毒其他型別,腸病毒71型感染較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併發重症主要有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等表現,這些嚴重病症均於發病後7天內出現,平均為發病後3天左右,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

重症前兆病徵: 
1. 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
2. 持續嘔吐
3. 手腳無力
4. 肌躍型抽搐:全身肢體突發式顫抖,類似受到驚嚇的動作,睡覺時發作特別頻繁,這種動作於正常兒童時偶而可見,但若發作次數頻繁,或白天清醒時也會出現則為異常。
5. 無明顯誘發因素時(如哭鬧、發燒)出現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看更多
關閉
D68型

腸病毒D68型小百科

腸病毒D68型

腸病毒D68型主要可透過糞口、飛沫、接觸傳播,傳染力強。常見症狀包括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嚴重可能引發肺炎、肢體麻痺等併發症。國內歷年皆僅有零星感染案例,但並無流行疫情。

腸病毒D68型目前尚無疫苗,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大多數人感染為輕症預後良好,但若家中孩童感冒後出現喘、呼吸困難或急性肢體無力症狀,如:突然手舉不起來、步態不穩等變化需儘速就醫。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台中榮民總醫院

看更多
關閉
,則為零星檢出且均為輕症;今年累計1例重症病例,為感染克沙奇A10型。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幼童頻繁互動傳播,呼籲家長、幼兒照顧者持續加強手部衛生及做好環境消毒與通風。

疾管署表示,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在發病後1週內傳染力最強,預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為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流行期間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傳播風險。(編輯:管中維)1130514

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左)14日在疫報記者會上表示,國內腸病毒健保急門診就診人次較前週增加,且為近10年新高,預估疫情高峰將落在5月底、6月初。右為小兒感染科專家李秉穎。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3年5月14日
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左)14日在疫報記者會上表示,國內腸病毒健保急門診就診人次較前週增加,且為近10年新高,預估疫情高峰將落在5月底、6月初。右為小兒感染科專家李秉穎。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攝 113年5月14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台中大肚列腸病毒高風險區 議員籲補助幼兒施打疫苗
172.30.14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