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繁榮峰會2024」今5專題討論  學者認為香港難複製新加坡成功經驗

一連3日「全球繁榮峰會2024」昨日開幕,今日(14日)將有五場專題討論,涉及全球化與去全球化、泛安全化的風險及對發展的影響、大國競爭與和平共處,等對世界繁榮影響深遠的議題。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史蒂夫漢克提出,他不認同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又指香港難複製新加坡成功經驗,又指全球繁榮需要自由市場的「回歸」,而非美國現時通過制裁等手段進行的「國家配置資本」。

葉劉淑儀:香港受全球經濟影響極大 

峰會發起人、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致歡迎辭時表示,繁榮發展對全球的未來至為重要,香港有責任將更大的繁榮發展推廣給所有人,又指有很多不同影響因素正慢慢浮現,例如有些大國試圖主導全球,引發貿易保護主義、政治制裁等,造成不同地緣政治板塊。她指出,全球貿易曾經讓很多人脫貧,這個景象如今見不到了,而今年在全球亦涉及多場大選,將影響全球近一半人,而香港是細小但開發的經濟體,受到全球經濟影響極大,故十分關注影響全球經濟的議題。她說,針對5個影響全球經濟的因素,包括政治化與去政治化、國家安全、氣候變化等,將在今日的會議上討論,非常榮幸請到研究相關議題的重量級嘉賓,為這些議題做出解答。

左起:桑曉霓、阿馬特 Inaki Amate 、李世默、許利平。盧江球攝
左起:桑曉霓、阿馬特 Inaki Amate 、李世默、許利平。盧江球攝

 

葉劉淑儀在峰會上致歡迎辭。盧江球攝
葉劉淑儀在峰會上致歡迎辭。盧江球攝

 

葉劉淑儀在峰會上致歡迎辭。盧江球攝
葉劉淑儀在峰會上致歡迎辭。盧江球攝

 

阿馬特認為科技的發展讓機器進入人工密集產業,是全球發展新趨勢。盧江球攝
阿馬特認為科技的發展讓機器進入人工密集產業,是全球發展新趨勢。盧江球攝

 

李世默指中國工業產值佔全球35%,超過相當於美日德印四國的總產值,是實打實的工業大國。盧江球攝
李世默指中國工業產值佔全球35%,超過相當於美日德印四國的總產值,是實打實的工業大國。盧江球攝

 

許利平指香港有豐富的人才庫,是東西方文化交匯中心,能進一步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盧江球攝
許利平指香港有豐富的人才庫,是東西方文化交匯中心,能進一步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盧江球攝

 

阿馬特:機器進入人工密集產業是全球發展新趨勢

第一節專題討論「全球化與去全球化」中,香港歐洲商會主席阿馬特表示,以前的全球化是有一個人有足夠的力量,如何幫助及支持全球發展,他認為這種全球化不會再回來了。科技的發展讓機器進入人工密集產業,是全球發展新趨勢。他說,歐洲商會一直試圖做出好典範及行為守則,很多公司的董事會很短視,需要讓他們看到企業發展會對世界會造成什麼影響。他又指,今時今日的公司需要兼顧營收與社會責任,舉例西班牙正有25%年輕人處於失業狀態,社會需要給予企業誘因處理視野問題,一如香港正給予企業誘因吸引更多人才到香港。

李世默:若想人均收入倍升工業要增科技含量

成為資本董事長及管理合夥人李世默指出,為下一代考量,中國想要人均收入提到現在的2至3倍,就需要在工業中增加科技含量。他指出,中國工業產值佔全球35%,超過相當於美、日、德、印四國的總產值,是實打實的工業大國,但附加價值僅有12%,故需要新科技推動「新工業」,而中國在綠色科技上正進行大力發展。他指出,如果當年就有今時今日一般的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與限制,就根本不會有iPhone的成功,又指理解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對於中國崛起的恐懼,但全球化能為世界發展帶來好處。

史蒂夫漢克:若想恢復全球經濟繁榮 需回歸「五大支柱」

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史蒂夫漢克表示,不覺得香港能以國家主導的方式,複製到新加坡成功的模式,他認為私營企業需要做得更多。他指,去年全球貿易面臨50年來最緩慢的增長,而「小政府」、穩定貨幣等因素是「五大經濟繁榮支柱」,但美國政府也在通過制裁進行保護主義,形容是從前沒有的「國家配置資本」,公眾亦被牽扯其中。他認為若想恢復全球經濟繁榮,需要改變人的想法,讓他們回歸自由市場,回歸「五大支柱」,而非現時超時、超出預算,形容這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定論」。

許利平:香港有地理位置優勢是「一帶一路」橋頭堡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亞太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許利平表示,中國為全人類福祉作出巨大貢獻,香港亦能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他指香港與東盟國家關係密切,能在「一帶一路」中共同攜手,形容香港有地理位置優勢,是「一帶一路」的橋頭堡,而香港亦有豐富的人才庫,是東西方文化交匯中心,能進一步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

黃平表示,現在「再全球化」,不能過多強調地緣政治,不能再將全球貿易武器化、政治化。盧江球攝
黃平表示,現在「再全球化」,不能過多強調地緣政治,不能再將全球貿易武器化、政治化。盧江球攝

 

美國駐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大使、美商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偉康。盧江球攝
美國駐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大使、美商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偉康。盧江球攝

 

美國駐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大使、美商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偉康。盧江球攝
美國駐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大使、美商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偉康。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盧江球攝

 

唐偉康:美國保護主義主要對準中國

第二節「泛安全化的風險及對發展的影響」中,葉劉淑儀指,昨日有三位香港市民被指控干預英國運作,形容「讓大家感到不安」,又問及中國為什麼被美國視為國家安全的第一大威脅。前美國駐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大使、美商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偉康(Kurt Tong)表示,幾十年前兩國共同的主要威脅是日本與德國,但現時美國的保護主義已經主要對準中國,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他指很多問題上中美呈現不同意見,例如烏克蘭戰爭立場,中國被視為支持侵略烏克蘭,故中國被美國視為威脅,並採取不同保護政策。此外,現時中國的經濟結構以國家為主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征,存在強大的張力,令美國感到威脅。他指美國是多元化的國家,但有些政策「走得太前、太遠」,過分將中國視為威脅,又指很多人都認為這兩個大國需要合作,「習拜會」中的對談產生一定影響,形容「政府競爭、私人機構合作」將是地緣政治現狀下可以實現的目標,又指中美關係較幾年前更穩定。

黃平:不能再將全球貿易武器化、政治化

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表示,現在「再全球化」,分享經濟成功的機遇,不能過多強調地緣政治,不能再將全球貿易武器化、政治化,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基礎,但沒有經濟的繁榮發展,「安全」也並不有力。無論有多少政治與社會差異,市場競爭並不一定意味著會有零和遊戲的後果,形容中國採取的是「合作與競爭」。香港依然是中美之間的橋樑,縮短中西方鴻溝,能為中美關係及世界穩定做出特殊貢獻。

黃平會後見記者時指出,美國對國家安全的擔憂是毫無必要的,綜合國力意義上中國還在加強自身發展,亦無要對美國產生威脅的意圖。他形容美國的國家安全意識還停留在18、19世紀,還在「冷戰思維」中,認為「你要做老大你要超越我」就是不安全的,並沒有意識到「第一名與第二名可以共存」,他形容這對種思維美國自身發展也是沒有好處。

在當前地緣政治狀態下,他認為中美兩國可進行更多經貿外交、地方合作、教育和文化交流等非官方民間外交,而香港在多方面都具備足夠的資源在這些方面做出貢獻,例如資本的自由流動、人力資源的優秀配置、《普通法》的法律制度優勢等。

科大校長葉玉如(左一)。盧江球攝
科大校長葉玉如(左一)。盧江球攝

 

左起:葉玉如、羅傑 ‧大衛‧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邁克爾‧斯賓塞 Michael Spence、王曉東、姚期智。盧江球攝
左起:葉玉如、羅傑 ‧大衛‧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邁克爾‧斯賓塞 Michael Spence、王曉東、姚期智。盧江球攝

 

峰會發起人、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盧江球攝
峰會發起人、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盧江球攝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盧江球攝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盧江球攝

 

峰會發起人、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盧江球攝
峰會發起人、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盧江球攝

 

諾獎得主:大學需須予更多資源打破「遺傳工程」發展阻礙

第三節專題講座「科學技術合作與人類未來」中,主持人、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問及,大學如何將科學研究轉化為有利社會發展的力量,2006年諾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科恩伯格指,1970年代斯坦福大學已在討論遺傳工程,全世界工作都希望善用這方面的知識,當時專利權限制不如現在嚴格,一向技術可以在很多院校、公司使用於研究,但現在就有很多律師「阻頭阻勢」,大學需要給予更多資源打破這種阻礙。

被問及學術機構與私營機構如何更好合作去鼓勵創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校長兼教務長邁克爾·斯賓塞指出,投資者應有意願承受更多風險去支持創新,大學亦需要減少授權的商業成本,形容這是大學與商業的合作最大的阻礙,他認為大學或應回歸社會教育的本質。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指出,社會領導者想創新產業發展,需要在系統、流程上「做嘢」,讓大學教授更容易成立公司、進行科創產品化。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姚期智亦表示,教職員自己展開業務,特別在人工智能範疇,不可能只依賴政府撥款,必須建立初創公司才能踐行自己的想法。

大衛.科恩伯。盧江球攝
大衛.科恩伯。盧江球攝

 

 

大衛 • 科恩伯格。盧江球攝
大衛 • 科恩伯格。盧江球攝

 

哈希姆•喬喬哈迪庫蘇莫。盧江球攝
哈希姆•喬喬哈迪庫蘇莫。盧江球攝

 

楊潔勉。盧江球攝
楊潔勉。盧江球攝

 

楊潔勉表示,外交政策首先應以利益為主。常彧璠攝
楊潔勉表示,外交政策首先應以利益為主。常彧璠攝

 

大衛.科恩伯格:香港應努力吸引更多國際參與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羅傑.大衛.科恩伯格見記者時提及,香港具備發展科研活動的優良環境,包括具備優質的大學與良好的財政支持,強調「一個年輕的科研人員至少可以獲得足夠的生活費用與科研費用」。他表示,在香港政府新措施的支持下,香港正嘗試做得更好,他認為香港應努力吸引更多國際參與,又指美國科學之所以如此成功,因為它不儘美國的,而是國際性的。

被問及科技突破會否加強地緣政治的分歧,科恩伯格在「全球繁榮峰會2024」的問答環節表示,在他成長的年紀,美國與俄國正進行「星球大戰計劃」,兩國相應增加了太空領域的財政開支,但這些年來先進技術多集中在美國,似乎失去競爭,他樂見中國科技的崛起、引入競爭,形容是很好的刺激來源,希望中國在基礎科學有更多投資,而美國亦會「被迫」增大投資。

董雲裳:世界是多極化美國對此感到不安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和客座講師董雲裳(Susan A. Thornton)表示,這個世界是多極化的,美國對此感到不安,有些國家能在中美角力中收益,本世紀初美國該如何從單一世界觀走向多元世界觀,她相信中國能令美國這個觀念上持更開放的態度。她又指,國家利益的框架下,民主價值體系下,美國政府一直說美國是完美的民主範本,而民主是美國對外政策必然的一部分,亦是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石,故內在必須以該價值為藍本,因此會對中國崛起感到不安。

喬喬哈迪庫蘇莫:中美角力競賽場上印尼望保持中立

阿爾薩裡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哈希姆.喬喬哈迪庫蘇莫表示,在中美角力的競賽場上,印尼希望可以保持中立,不需要「選邊站」。

楊潔勉:中國面對未來「風高浪急」將更有信心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會主任楊潔勉表示,外交政策首先應以利益為主、以價值為導向,而這種價值是全世界都應該共同追求的,中國也正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建立。

楊潔勉見記者時指出,美國最高領導人的變動必然會對世界和中國產生影響,他相信從特朗普任職總統起,中國已逐步在與美國當局「打交道」的過程中積累經營。他又指中國人擅長「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他認為中國在未來的貿易戰中需要「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努力」。他又指,如美國對中國有進一步的打壓,也將一個逐步展開的過程,相信與6年前相比,中國面對未來的「風高浪急」將更有信心,也將具備更全面的應對機制。

伊琳娜.博科娃:不同領域科學家需加強溝通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在探討「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專題論壇中,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國際科學理事會贊助人及國際科學理事會永續發展科學使命全球委員會聯合主席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表示,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界應有更多合作、溝通、交流。她指教科文組織致力於推進科技融合發展,例如5年前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兩大聯盟,現時已變為統一的全球科學家聯盟,因為可持續發展必須是跨界別、跨範疇的,所以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也需要加強溝通與合作,一同應對氣候變化。

應家柏:社會需擁抱人工智能但亦需有相應監管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Winfried Engelbrecht-Bresges) 表示,馬會每年平均有3億營收,獲約28000個會員支持,但馬會並非完全盈利,力求將更多資源都會投入公共事業領域。他呼籲更多人進入慈善平台,在團結的力量中通過慈善完成更多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被問及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的關係,他認為社會需要擁抱人工智能,但需要有相應監管,他對未來科技發展與社會倫理的融合持樂觀態度。
 

記者:常彧璠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即讀【新移民專欄】:新移民第一身經驗,與你分享當下年輕移民生活日常大小事,即讀「新移民專欄」。

>>>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 】App,隨時看到最新最快新聞: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

>>>訂閱【加拿大星島網電郵快訊】,每天可收到最快新聞資訊電郵:
https://www.singtao.ca/subscribe/singtao.php

>>>立即關注加拿大星島新聞網TG Channel,讓加國新聞無遺漏全天候向你推送:
https://t.me/singtaoca

>>>訂閱CCUE YouTube 頻道,查看更多吃喝玩樂、生活資訊影片。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share to wechat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新田公路垃圾車撞龍門架 司機被困送院不治

新田科技城︱議員憂研究時間過長致企業流失 創科局:會邀請企業先落戶再同步規劃

大埔廣福道唐樓簷篷石屎墮下露鋼筋 警圍封行人路待修

調查揭港人對嚴重精神病認知不足 少於一成受訪者懂求助處理方法

都市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