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投資觀點〉亞洲轉型金融條件充足 啟動龐大投資契機 - 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投資觀點〉亞洲轉型金融條件充足 啟動龐大投資契機

2024/05/13 05:30

亞洲在實現2030年減排目標的進度落後,但是日本經驗值得參考,廣泛的集資範疇促進各方面減排轉型,轉型債券發行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彭博)

■陳振輝

實踐全球淨零排放目標有賴龐大資金投入,惟資金缺口持續擴大,突顯轉型金融發展迫切性。亞洲坐擁豐富天然資源、人口紅利、和科技創新,具備充足條件推動轉型金融進入下一階段。

永續投資近年越來越受市場歡迎,促使更多資金為尋求收益並期望改善世界,流向高度符合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的指標。因此,鋼鐵、水泥、化學、航運及礦業等高排放產業將被拒於門外。

各地政府、投資人及社會大眾已意識到,高排放產業展開低碳轉型需要財務及技術支援。

亞洲轉型金融發展更是刻不容緩,因亞洲在實現2030年減排目標的進度落後,區內85%能源產出仍來自化石燃料,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產生的塑膠垃圾量占全球65%。

同時,亞洲暖化速度較全球平均更快,更易受氣候變遷影響。以2022年為例,區內發生80多次自然災害,衝擊五千萬人生命,經濟損失超過360億美元。因此,投資促進永續轉型且有益成長的商業模式,符合亞洲長期利益。

轉型金融目標與融資框架未能配合

轉型金融主要針對三大類企業提供資金,包括密集碳排放型、缺乏符合經濟效益的低碳排放或零碳排放替代品者、對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具重要地位者。資金幫助企業營運模式脫碳或發展新低碳技術的產業。然而,這些產業往往因技術不足或缺乏資金作改變,難以實踐脫碳轉型。

轉型債券至今尚未成功在已開發市場進行融資,基於追求低碳投資組合的投資人通常會排斥此類「骯髒」資產,很多資產管理公司也不願與這類資產有關聯,以免影響公司商譽。

要於2050年達成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全球每年需投放約5兆美元資金,惟目前每年淨零投資資金缺口接近4兆美元。建立清晰標準框架,有助債券發行人及投資人相信資金將流向促進全球淨零排放的企業。

亞洲轉型金融帶來新投資契機

亞洲已開始出現就轉型金融而設的標準框架,區內監管機構正領頭制定轉型金融原則,提高透明度。

例如,2023年推出《新加坡-亞洲永續金融分類法》(Singapore-Asia Taxonomy),是全球第一個直接定義轉型的分類法;亞洲之外如英國《永續揭露要求》(SDR),明確將投資於永續改進視為一項獨特類別,鼓勵企業進行低碳轉型。

這些舉措促使金融業出現新資金流動,為投資人帶來全新契機,投資於傳統不一定被視為「綠色」,但可能促進脫碳轉型、推動各經濟體邁向淨零未來的產業。

日本經驗值得參考,其轉型債券發行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日本政府計劃於未來10年,發行價值約20兆日圓(133億美元)主權轉型債券,且預計可從私營企業集資150兆日圓。

日本為轉型債券發行提供完整框架,廣泛的集資範疇促進各方面減排轉型,這帶動企業跟進。如此,不用單靠政府來填補轉型資金缺口,私營企業亦可為實現淨零目標盡一分力。

(作者為富達國際全球永續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