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表现平平,细看资本如何“下注”_腾讯新闻

4月表现平平,细看资本如何“下注”

小米汽车正式亮剑之后,国内车市激战情况肉眼可见的更为白热化,资本的态度也显谨慎。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2024年4月,汽车领域约披露29起融资,已公开融资金额累计超92.6亿元(人民币,下同)。总体上,融资数量与3月持平,不过融资总额却环比下滑114.9%。
当月融资体量环比下降如此之多的原因,在于超过10亿元的大额度融资事件缩减。今年4月,仅有一家企业融资超10亿元——即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汽车背靠国资,拿下至少50亿元投资。而3月则有智己汽车、哪吒汽车和大众安徽三家车企获得融资,资金加起来就近160亿元。
图片
车圈排位鏖战,烧钱、还是烧钱
在约29起融资事件中,其中与电气化相关的有12笔,与智能化相关的有9笔。4月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造车势力中分别发生一起融资事件,即哪吒汽车与新能源自动驾驶重卡企业苇渡科技。
继4月15日获得不少于50亿元投资之后,哪吒汽车交出了在一个月内拿下二轮融资的成绩。3月20日,哪吒汽车已经获得了来自香港政府的支持。截至目前,哪吒汽车已获得13轮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超200亿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中车资本、宁德时代、三六零等。
新一轮融资主要将加速哪吒汽车IPO进程及扩大研发投入。据悉,哪吒汽车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启动赴港IPO的准备工作。且本次融资中的三家投资人均为国资背景,分别来自于桐乡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宜春市金合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南宁民生新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而这正是哪吒汽车旗下三座工厂的所在地。
从曾经的新势力阵营黑马,到如今逐渐掉队,这两年来哪吒汽车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销量表现,逐年扩大的亏损也带来较大的生存压力。
数据显示,2022年,哪吒汽车摘下造车新势力销量全国榜一的头衔,成为首个年销量突破15万台的新势力品牌,然而2023年销量一路直转而下,同比下滑16.16%至12.75万辆,在新势力中的排名也滑落至第5名。2024年1-4月,哪吒汽车累计交付18996辆,依然未扭转销量颓势。
由于长期以价换量,哪吒汽车也深陷亏损泥潭,自身的造血能力还待加强。据三六零财报显示,从2020年至2023上半年,哪吒汽车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近140亿元。今年3月初,哪吒汽车还曾被爆出南宁工厂停工的消息。
如今手握50亿“热钱”,叠加周鸿祎流量“站台”,以及公司营销体系“动刀”,哪吒汽车在激烈的车市竞争中多快能敲钟IPO,实现逆风翻盘呢?
图片
图片来源:哪吒汽车
烧钱是造车新势力必经的一役,对于新能源商用车来说,资金也同样重要。随着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新浪潮正在进一步扩展至商用车领域,资本也保持相对活跃。在4月新一轮融资完成之后,苇渡科技B轮已累计获得1.1亿美元的资金。今年以来,新能源商用车及其相关自动驾驶领域累计至少已发生11起融资。
智驾、车轨芯片、电池板块相对活跃
在与智能化相关的9笔融资事件中,主要涉及汽车软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获投企业包括毫末智行、福瑞泰克、润芯微科技、寅家科技、域磐科技、卡尔曼、昇启科技等。
4月份,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获得3亿元B2轮融资,由九智资本携手湖州长兴设立产业招商基金共同投资。这也是其两个月内两次获投,今年2月,毫末智行刚刚完成超亿元B1轮融资。毫末智行表示,未来将持续投入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技术研发,加大自研感知技术,以技术底座确保公司产品的高速发展。
图片
图片来源: 毫末智行
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福瑞泰克完成了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乌镇实业、人保资本、元创资本、光大金控、北京淳信宏图投资等;智能底盘公司域磐科技接连完成种子及天使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1亿元。其中,天使轮融资中出现了小米战投的身影。
此外,像是寅家科技也获得了B+轮超亿元人民币融资,其专注于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执行等领域,已与一汽、吉利长安长城奇瑞、合众等国内主流主机厂建立合作;昇启科技则专注于自动驾驶仿真工业软件,其4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华山资本。
4月以来,无论是关于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之间的争议,还是车企与智驾公司之间合作密集宣布,杭州等地区无人驾驶道路测试陆续开放,抑或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FSD V12欲将入华,北京继大兴国际机场之后再度解锁自动驾驶新场景,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和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各种消息愈发密集,也进一步显示智能驾驶赛道的活力,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反映到资本市场,值得关注。
在车规级芯片/器件赛道,功率半导体、车规级MCU、车载高速通信芯片、车载以太网芯片等也吸引到资本的青睐。其中,功率半导体和MCU在汽车半导体中价值量都较大。
由于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的高需求,功率分立器件的需求远高于传统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功率半导体占了整车半导体的55%左右。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半导体公司,车企、新创企业以及资本一直看好该赛道的原因。
安建半导体作为国内第一家量产第七代IGBT的国产厂家,4月在C1轮融资中获得了超过2亿元融资。据悉,该公司目前已推出1200V-17mΩ SiC MOSFET,正在同步建设SiC模块封装产线和开发新一代GaN技术和产品。
而在汽车上应用同样非常广泛的车规级MCU,因其技术壁垒较高,市场主要由欧美日的芯片巨头主导,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赛道。根据ResearchInChina数据,传统汽车大约有50-100个MCU,而智能汽车所用MCU的数量将翻倍,在该领域,本土汽车MCU的市场份额不到5%。不过这几年国内厂商也在奋起直追。
图片
图片来源: 泰矽微电子
4月获得融资的泰矽微电子,是一家模数混合车规芯片厂商,其在车规专用MCU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布局,产品覆盖汽车传感和执行相关的多类应用。其中车规触控芯片已经上车于大众,吉利,华为,广汽丰田,通用等众多OEM厂商。
此外,电池板块资本活跃度仍然很高,涉及电池核心材料、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获投企业包括菲奥新材料、楚睿智能、珩创纳米、世纪云安等企业。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行业对动力电池相关布局和落地规划一直较为密集。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动力电池产业新一轮开工扩产潮启动。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外新投建项目共计31个,总投资金额超1234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超328GWh。
写在最后
4月,总体上汽车资本市场较3月表现平平。
据乘联会公布的终端成绩单,因价格战导致的浓重观望情绪,该月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也出现了同环比双降。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53.2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9.4%。今年以来,车市累计零售636.4万辆,同比增长8.0%。其中,4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达到80.2万辆,同比增长33.5%,环比微增0.9%。
虽是如此,行业普遍认为新能源车的发展只会越跑越快,因为结合另一维度数据,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渗透率来已经达到39.9%,较2023年4月33.9%的渗透率提升6.0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53.6%。离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今年新能源车单月渗透率可能会超过50%”的预测,更近一步。
电气化与智能化加速推进的路上,价格战又叠加上流量之争,车圈竞争无疑只会越来越焦灼。这也让人好奇,后续汽车领域资本的“下注”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