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就無法回頭!@佛法普傳|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5-14 22:16:16| 人氣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錯過了就無法回頭!

       以下為兩位請示者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每回聽到這首歌,心情就很難過也很沉重:「花若離枝隨蓮去,擱開已經無同時;葉若落土隨黃去,擱發已經無同位……。」事已過多年,偶爾想起還是會難過感嘆,錯過的人生(再也無法回頭。

 

我的阿嬤有三房媳婦,當年陸續生下堂姊、我和小堂哥。一年就當三次阿嬤,對老人家來說是人生最大樂事,但因個人因緣果報不同,我們三人也將各自有不同的人生境遇。

 

小學時,我們三人總是無憂無慮地一同上下課、寫作業兼玩耍,度過快樂輕鬆的童年。時光匆匆流逝,轉眼間就各自長大擁有不同的人生。堂姊舉家大遷定居在阿根廷生有一子一女,她也是最早告知我有「佛緣」的人。後來再見到堂姊是在叔叔的喪禮上,「送終」是為人子女送別父母盡最後孝道的時刻。

 

後來,清明節前聽家人說小堂哥發病住院,原先希望到醫院就診檢查後馬上可以回自己溫暖的家,如往常過生活。但世事難料,這場大病讓小堂哥就此身體大壞,健康一路走下坡,口腔癌病變讓他身體虛弱不堪。未婚無家室的小堂哥,兄姊各自婚嫁只能短暫幫他請外籍看護照料生活起居。

 

古人說:「公嬤疼大孫,父母疼屘子」。小堂哥是伯父和伯母的屘子地位相當得寵,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無人可比。父母留下的家產包含土地也不少,財務金錢運用更是無礙,只差身體不聽使喚,終日躺在病床上,沒有自由之身。

 

小堂哥小我幾個月,稱呼他為同學較為習慣,見到他最後一面是在他大病未癒,卻堅持要回老家坐坐。那天寒冬,下午排定的救護車和看護已在大門口等候,人雖有識意但身體不聽話,無法親自走入家門是他的遺憾,只能靠救護車人員還有看護的幫忙了。堂兄弟姊妹互聚一堂說話,為他加油打氣,這是我們能盡的最大祝福,也是他告別人世間最後一次回鄉巡禮,這次聚會之後,或許就是永別了吧! 

 

這段日子我剛接觸牟尼精舍不久時,心裡很掙扎是否要告知堂兄姐們,可以向牟尼精舍佛菩薩請示小堂哥的病因是因果業力或是其它干擾所造成,但又怕她們不相信而心生不愉快或延誤病情。等到想分享精舍的訊息時,過年的前二天,兄長傳來小堂哥的噩耗,但也只能等過完年再處理了!依照習俗元宵節過後是出殯大日,當天卻寥寥無幾沒人相送。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滅」,當初想分享牟尼精舍卻沒分享,讓我多年後一樣感慨萬千。

 

俗說:「落土時,八字命。」人出生時,命已註定。翻轉改變這輩子的人生只能靠「修行」了!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一切隨緣,但是我們人要認真做,好好誦經,好好修行。」還在半路上等待的您不要猶豫,人身難得,遇上牟尼精舍更加難得,今生不修行更待何時呢?

 

分享二

 

接觸精舍誦經消業已經2年了,這段期間共開示出9條業障、今世葷食業障、今世邪淫業障……等等,經文數字累積起來為數不少,目前還在努力誦經還債中。

 

這段期間,我有很深的感觸,我以為過去誦經持咒已經很精進了,但看看上述的重大業障,如果沒消,恐怕連人身都難保,這是我在接觸精舍前從沒想過的。現在才知原來自己連基本功都沒有練好,誦經唸佛和生活沒有結合,遇到困難和挫折總是忿忿不平,想滿足慾望時只會一直求佛菩薩,完全沒有反省自己業障是否消完了、是否有認真精進誦經、是否有修正習氣改變行為、是否有在度眾這條路上努力付出?

 

如今我才明白,學佛修行第一要深信因果,第二要誠心懺悔。深信因果、誠心懺悔、誦經消業、斷惡修善、度眾修行、持善布施,才能轉動自己的定業,「隨緣銷舊業,更莫造新秧」,才是真正的學佛。

 

我們過去世犯下的罪過要誠心懺悔祈求業主菩薩原諒,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別人的冒犯,我們是否也應該學習原諒和慈悲放下呢?在我們希望業主菩薩原諒的同時,也要開闊自己的心量,原諒別人的無明過錯。就是因為無明,才會犯錯,若是人人都學佛修行,將佛法落實到生活當中,那就天下太平了,哪裡還會有人是我非的紛爭和執著呢?

 

懺悔,才能將貢高我慢的心消滅,產生慈悲心。我也體會到,想消滅嗔恨心,並非著重在消滅的方法上,而是要真誠懺悔自己因習氣所犯的過錯,唯有真誠懺悔才能生慈悲心,從根本消除嗔恨心,才不會再繼續造惡業、結惡緣,就像是諸佛菩薩明亮的光,去除我們內心的黑暗。

 

諸佛菩薩的光一直照拂著眾生,但眾生因為被無始劫以來所造下的深重業障包圍,所以才看不到也感覺不到。想要和佛菩薩感應道交,就要努力斷惡修善、持戒布施,精進修行,讓自己的心恢復清淨、找回自性,才能讓諸佛菩薩的光照進自己的心,才能漸漸修得清淨自在和圓滿的智慧。

 

感恩牟尼精舍佛菩薩、蔡師兄及義工師姐師兄們,在人生迷惘時有可以解決問題的地方,有牟尼精舍真的是眾生的福氣,若是遇上了應當好好把握,若是還沒接觸請給自己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感恩。

 

(分享完畢)

 

相信各位都有過一個經驗,當您很在意一件事的時候,您會用全部的心力關注在這一件事上,當這件事順利的時候,您會覺得歡喜並且希望順境一直維持下去;當這件事面臨阻礙的時候,您會為此煩惱並且希望趕緊擺脫逆境而起執著。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是為什麼人需要修行的原因。

 

人都有生老病死,世間萬事萬物都是一合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夫之所以為凡夫,是因為還在煩惱中執著,煩惱從何而來?從「相」而來,有相就會有欲望,有欲望就會有煩惱。在凡夫的人生裡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一合相,歡喜、順利的相大家都想長長久久的留住,就會產生貪欲;悲苦、橫逆的相大家都想避免,就會產生嗔念。若見諸相非相,才能真正的心無所住,清淨自在。

 

上述有緣人提到:「俗說:『落土時,八字命。』人出生時,命已註定。翻轉改變這輩子的人生只能靠『修行』了!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一切隨緣,但是我們人要認真做,好好誦經,好好修行。』」人身難得,我們擁有寶貴的人身,現在不修行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各位也別把修行想得很困難,好像開始修行就要遠離塵世,只能誦經唸佛、守戒寡欲,其他什麼事也不能做。其實,真正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誦經唸佛是讓我們能夠依循佛菩薩的腳步一點一滴修正自己,並且在遇到困難時有智慧可以圓滿一切;守戒寡欲是要讓我們懂得「分寸」,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能做。

 

例如:遇到很想要的東西,我們會靠自己實實在在的工作賺錢獲得,而不是偷拐搶騙、強取豪奪;與他人意見不合時,我們會冷靜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為了自己的主觀意見起爭執;面對生活上的不如意或是阻礙時,我們不會一下子就被擊垮,而是忍受困難與挫折並且從中歷練,淬鍊更圓滿的智慧。藉由誦經修行,心性就會漸漸的提升,思考模式也會一點一滴的改變,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您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和以往迥然不同。習慣是累積而來的,無論好壞都需要時間的累積,好習慣可以讓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更美滿;壞習氣就會導致自己與他人生命中的傷害。兩相比較之下,您希望自己累積的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氣呢?

 

上述有緣人提到:「學佛修行第一要深信因果,第二要誠心懺悔。」眾生不知因果、不信因果,才會為了一己私欲造下無邊無際的罪業。「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世間萬事萬物包括自己的身體,都是「暫時」借我們用的,時間一到就如落花成泥碾做塵,一切回歸塵世什麼也沒留下。為什麼要「暫時」借我們用呢?「人生酬業」,人來到這世間就是要積極懺悔、償還宿業並且藉由各種人生歷練精進修行,從六道輪迴中出離解脫。但人總是被世間各種相束縛,忘記自己來人間的目的,被五欲六塵層層疊疊覆蓋,最後也忘記自己的本來面目。

 

不想繼續被世間各種相束縛、輾轉痛苦,就要看清世間的假相。深信因果,就會明白宇宙萬有,皆由「五蘊」因緣和合而來,就是過去世我們造下什麼樣的罪業,本世就要承受什麼的苦果。想要改變命運就要如同有緣人所說:「深信因果、誠心懺悔、誦經消業、斷惡修善、度眾修行、持善布施,才能轉動自己的定業,『隨緣銷舊業,更莫造新秧』,才是真正的學佛。」

 

牟尼精舍部落格收錄的感應文章,都是請示者的親身經歷,都是血淚交織的生命故事,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也都有迷惘的時候,當您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前進時,請您看看部落格裡頭收錄的文章吧!他人的生命故事或許將會成為您重獲新生的契機,人生中充滿大大小小的挫折是正常的,但要記得,千萬要珍惜生命!人活著,任何事情都有機會解決,因為衝動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將會讓自己落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到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人生中的缺口就是我們要努力圓滿的目標,生命本來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圓。東缺一角、西少一塊就是要我們藉由修行與歷練去補足的,這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的目標與任務。佛菩薩慈悲不捨眾生,將最珍貴的禮物─「經典」留給眾生,這是一個利人利己的法寶,受持讀誦日日不間斷,不但能圓滿自己也能造福別人。「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誦經有很多好處,聽別人說不如自己去參透,每個人都有圓滿的智慧與清淨的自性,沒有誰比誰不如,也沒有誰高人一等,眾生皆平等,有高低之分、優劣之別都源自於分別心,若無分別則無煩惱執著,清淨自性自然就現前了。人生要圓滿順利真的很簡單,來一趟牟尼精舍吧!相信,一定會讓您找到生命中的最佳解答!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淡雅
人氣(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2-15其他 |
此分類下一篇:不斷破關的人生!
此分類上一篇:人生在世,所為何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