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微縮模型「廚師」 從小開始 重新開始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晉微縮模型「廚師」 從小開始 重新開始

時間:2024-05-12 04:02:42來源:大公报

  圖:新晉微縮模型「廚師」 從小開始 重新開始

  「細看香港」系列,我們曾經跟着「工程師孖寶」環遊「細」界,與「微縮模型大師兄」走進迷你徙置區。鏡頭一轉,今集我們從細看到細味,沒有偌大的場景,卻有細緻的微縮模型食品。這位新晉微縮模型「廚師」,因一場交通意外,人生軌跡改寫,由職場女強人變身微縮藝術界「小薯」,用「傷手」創造美食盛宴。

  大公生活頻道「細看香港」第三集,看她怎樣從「小」開始,重新開始。\大公報記者 陳淑瑩(文、圖、視頻)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生逆轉 交通意外 手腳重創

  「基本上我四肢只有左手沒有受傷,右手右腳骨折,左腳腳跟,連皮連肉『鏟起晒』……」Phyllis平靜地說着受傷經過……

  Phyllis媽媽身體不好,常要出入醫院,Phyllis照顧有加。2021年的一天,她外出購買母親的醫療用品,突然被一架巴士撞倒,「當時傷得頗重,送入醫院搶救,之後入了ICU(深切治療部),晚上又要再做緊急手術。我留院一個月,前後做了四次手術。出院後,洗傷口都洗了半年。還持續每星期做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覆診之類……」從事市場營銷工作十多年的Phyllis,在行內已經做到資深職位,意外後,連走路都要重新學習。

  為了媽媽 勤做治療

  「因為雙腳不能着地,當時要穿特製鐵鞋支撐着雙膝,吊起雙腳來行,痛得好似火燒般……」身體的痛楚Phyllis也挺過了,只希望快點出院照顧媽媽,「我留院期間,媽媽一星期入三次醫院,當時是疫情不能探病,我心裏又怕又覺淒涼,於是我和自己說要快些出院。」連醫生也驚訝,Phyllis術後兩星期竟能穿上一對這麼重的鐵鞋,靠膝蓋支撐走出病房,「手術後第二日,醫生提醒我要『郁動』,否則『硬了』便很難動。他早上說完,我下午便開始練習手腳,當然很痛啊。」在物理治療房內,Phyllis是最勤力的一位。

  轉化思念 用藝術惦記雙親

  拚命鍛煉,為的是盡快康復照料媽媽,怎料Phyllis出院不久,媽媽便離世了。重傷、喪親、工作停頓,數月內她一一經歷,「我當時還要坐輪椅,我姐姐是做微型藝術策展的,她見到我的狀況,找了一位很好的微縮模型藝術家,她願意上門教我,於是我便開始接觸這門藝術。」

  傷患令Phyllis無法工作,還要處理媽媽的身後事,學習一門手藝,讓她有所寄託,甚至把對媽媽的思念放入作品中,「當時我不能去拜祭媽媽,要爬很長的樓梯。我特意整了一個微縮模型,有父母喜歡的點心,叉燒包、鳳爪那些,造了一張枱、幾支香,還有爸爸媽媽的相片,長期放着,心裏覺得,『媽媽,我一年365日都在紀念你。』」

  Phyllis的啟蒙老師擅長造微縮模型食物,於是她也開始了「美食之旅」,「這段時間,其他事情我做不了,我可以頗專注去研究怎樣做會更好,所以進步很快。」Phyllis造的微縮模型不限懷舊食品,還有情人節心形牛扒餐、聖誕節造蝦、生蠔、龍蝦伊麵等,「我覺得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我希望可以融合不同的東西,哈哈,可能我也怕悶,想有不同的挑戰。」

  運用經驗 成就今天的新開始

  Phyllis也曾嘗試重投職場,但意外後一整年她雙腳仍未消腫,不能穿正常的鞋子,還要穿壓力衣,頻密接受各種復康治療,唯有另覓出路,「我都要生活吧,於是嘗試將作品在網上放售……我記得第一位客人是來自加拿大,他想訂造一個盆菜宴,當時好開心,於是我好『畀心機』,又找了許多資料給他看。」斷斷續續有客人找Phyllis訂製作品,也有人建議她開班教學。起初她信心不大,唯有更努力磨練技巧,做許多資料搜集、研究。

  之後她利用社交媒體做推廣、聯絡大公司開辦工作坊,「我以前做市場營銷,我面皮自然會厚些,會主動聯絡大公司合作……是否容易?當然不容易啊,大公司,你想找一個key person真的很困難。」

  整「色」整「水」 難過煮飯

  製作微縮模型食品的材料有很多種,單是樹脂黏土也有不同的軟硬度,這位新晉「微縮廚師」會下工夫研究不同物料製作出來的效果、質感、像真度。Phyllis說微縮模型的造型是最難掌控的部分,其次是顏色,「黏土乾了後,尺寸會小一個碼。而顏料乾了則會『深一度』,但那一度深了多少便難以捉摸。」就像烹調大餐,要提前準備食材,藝術家一樣要「試菜」。Phyllis教班前兩日便開始調配顏料,做「新菜式」前也會反覆試做,「滷水鵝我起碼試造了三次,要注意外形、皮的質感……」樹脂黏土遇空氣乾得快,要與時間競賽,Phyllis即場示範製作一碗「黯然銷魂飯」,小編見證快過「食神」。(想知道「黯然銷魂飯」是如何「煉成」的?掃一掃右上的二維碼,看今期新片。)

  整「色」還要整「水」,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的「食譜」,飲品或湯品也各有做法,有人用仿真水,Phyllis則用「滴膠」。例如造粉麵模型,乾了後才「加湯」,「加湯」後也要留意作品顏色的變化,「曾在工作坊教造車仔麵,同學們不停說『Miss,無湯了』,又要加湯,因為它會滲下去,哈哈,像教烹飪班……」

  後 記

  不要小看這些小東西

  三集「細看香港」,三種微縮模型藝術家,共通點是一顆追求極致的心,「別看它那麼小,每件微縮作品製作前都要做資料搜集。」無論是老行尊,還是新晉微縮藝術家,都說資料搜集是重要一環。有藝術家考究模型人物的衣飾,發現與那座模型年代背景不同,便重新再造;簡單製作一個蘋果,藝術家也會找數張照片參考對比,務求造出最好的形態。

  欣賞微縮模型有趣之處,是發掘藝術家放在作品中的巧思:木頭推車檔的炒栗子煨番薯,配上有年代感的手寫價錢牌;昔日屋邨一隅,小孩正被媽媽「藤條炆豬肉」;黃大仙的解籤風車檔,數十個款式各異的風車轉不停……「香港的街景是我最喜歡的主題,作品的創作意念都是來自生活。」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有一班藝術家正默默地用作品說好香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