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人當前如此憤怒,而中國人卻很冷靜?” - 新浪香港

“為何美國人當前如此憤怒,而中國人卻很冷靜?”

來源:觀察者網

► 文 觀察者網 張菁娟

「為什麼美國人如此憤怒,而中國人卻很冷靜?」5月14日,美國彭博社專欄作者Shuli Ren以此為題,表達了她對中美現狀的一些觀察。在她眼裡,美國經濟數據看好,勞動力市場緊張,人們開始消費,但美國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卻感到悲觀,有些人甚至唾棄拜登政府的政策。而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人們似乎很平靜。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中國的生活成本很低。」作者認為,當美國消費者因高物價深為不滿時,低價商品讓中國人舒了一口氣。

文章寫道,如今在中國,所有東西的價格都降下來了,部分原因是國內品牌的崛起迎合了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中國品牌名創優品於2013年開設了第一家零售店,銷售的商品從化妝品到家居裝飾應有盡有。截至2022年,該公司超過95%的產品價格低於7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1元)。同樣,人們不需要去星J.巴克,也能在瑞幸咖啡以1.4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元)的價格買到一杯拿鐵或美式咖啡。

2024年4月4日,成都,春熙路名創優品旗艦店,顧客排隊搶購聯名產品。2024年4月4日,成都,春熙路名創優品旗艦店,顧客排隊搶購聯名產品。

作者寫道,近來中國的旅遊市場也呈現同樣特點。年青人成為支撐旅遊業的生力軍。因為預算有限,他們不追求出國行,而是探索便宜、小眾的路線。單單是在今年,他們就在中國北方體驗了冰雪秀,又在西北品嚐了麻辣燙。在這些地方,一頓可口的飯菜僅需2.8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元)。

剛剛過去的五一黃金週數據同樣吸引了作者的注意:中國國內旅遊出遊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28%。雖然國際航線尚未如國內航線一樣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年青人會僅僅因為不出國玩就少了樂趣嗎?我感覺不會。」

2024年5月1日,五一假期首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景區。文旅「下沉」小城崛起,反向旅遊「熱」態盡顯。

文章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僅是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與經濟學家不同,消費者也會將借貸成本視為生活成本的一部分。」目前,住房貸款利率水平降至3.7%,而這一數據在2021年為5.6%。各大銀行也一直在降低自己的抵押貸款利率。與此同時,各地的服務質量也變得越來越高,以換取「好評」和網絡曝光度。

作者進一步提及,中國的工作文化也正在悄然變化。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在畢業後不再一頭紮進工作,而是留出一到兩年的時間間隔(gap)。他們與父母同住,並稱呼自己是「全職兒女」。作者還特意拿出百度副總裁璩靜所引發的輿論風波舉例:上週,一位科技界高管的影片展現了她「毫無歉意的專製管理風格」。這為她成功贏得了一份解僱通知書。就在幾年前這還是不可想像的。作者表示這個輿論事件也有經濟意義:顯然科技公司現在不能再指望員工996了。

在文章最後,作者寫道,這些僅是體現中國經濟韌性的幾個例子。「雖然增長引擎已經放緩,但中產階級仍然可以享受自由支配的消費,而無需大破費。中國人可以放鬆下來,開始享受生活中的小樂趣。」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