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富豪報稅怎最省 銀行提解方

【時報-台北電】有錢人報稅傷腦筋。隨著高資產族群人數不斷成長及租稅新制上路,國銀觀察,這些高資產族在報稅時最常諮詢的三大議題,包含金融商品投資、海外不動產及境外資金匯回、捐贈扣除額等,需要銀行財管提供一站式服務。

國泰世華銀表示,近年因聯準會升息,不少高資產客戶辦理高息美元定存,但每一申報戶僅27萬元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且家戶綜合所得淨額超過498萬元,就須依40%稅率課徵綜所稅。但若是投資海外市場基金、ETF、海外債、結構型商品及投資型保單等,今年起每一申報戶免稅額將提高至750萬元,且計算基本稅額的稅率為20%,稅務負擔將可低於定存利息所得。

如出售美國洛杉磯不動產售價百萬美元,依12%推計海外財產交易所得為12萬美元(折合約384萬元),小於個人基本所得額免稅額750萬元。若採推計課稅方式申報12萬美元海外財產交易所得,實際可自美國匯回約100萬美元的不動產出售價款。

捐贈扣除額上,當高資產客戶主要所得類型為境內股利所得,且採28%分開計稅的情況下,或客戶當年度的主要所得類型為海外所得,高資產客戶依規定計算的捐贈限額會大幅下降,影響捐贈對所得稅的節稅效果。去年開始實施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將在5月首次申報。

玉山銀行指出,今年編制「個人稅務及資產傳承解析手冊」,從高資產人士資金配置及資產傳承所涉及各項稅負逐一解析,近年亦觀察到高資產客戶運用信託規劃家業傳承的趨勢有所上升,包含透過信託預先規劃股息傳承給下一代,甚至是第三代的規劃,或將透過家族信託的規畫將股權傳承給指定接班人等。

廣告

台新銀行說明,近年聯準會連續升息,國內外股市持續走高,利息所得收入加上海外投資收益,使高資產客戶投資時,選擇不同投資商品,稅負效果將產生極大差異。除稅務問題外,從金融商品投資規劃,到長期的財富傳承規劃等議題,亦是高資產客戶最常見議題。

北富銀也發現,過去的股六債四配置模式已不足以產生投資人期待的回報,在投資組合中納入優質私募資金已成為趨勢。另高資產群族開始尋求永續基金、債券等相關標的,因此將持續重點強化永續產品線,協助高資產客群提升資金效益。(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戴瑞瑤、陳欣文、巫其倫/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