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後建築法規大進化,買房時該考慮什麼?抗震安全與新成屋購買 - 房市氣象台
921後台灣建築法規的進化,買房時該考慮什麼? 抗震安全與新成屋購買

921地震後建築法規大進化,買房時該考慮什麼?抗震安全與新成屋購買

前言

地震駭人,買房前更該做好準備!

四月三號早晨的地震真是太恐怖了,一陣猛烈的震動突如其來,台灣東部規模 7.2 的強震無預警地發生。筆者當時正趕往高鐵月台,只見手扶梯劇烈搖晃,場面相當驚悚。環視高鐵月台候車乘客紛紛打電話關心家人與確認藏酒擺設是否破裂,也讓筆者不禁開始感嘆地震的可怕。本次地震幅度之大也隨即影響了高鐵的運行,列車一度停駛將近一小時。這起地震也再次讓民眾領教到大地震對於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嚴重威脅,所幸這次未釀成重大災情,也多虧台灣在地震預防的觀念領先與建築物防震法規的完善領先,天祐台灣!

除了進行震後的修復作業之外,近年台灣政府根據災後檢討,陸續修訂建築法規,將斷層分佈、地盤硬度等因素納入評估,對新建案亦制定更嚴格的防震標準。無論是買新房還是補強老屋,提高抗震係數等,達到居家真正的安全防護網。

地震對台灣的影響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東南方有菲律賓海板塊,西北方則是歐亞板塊。板塊邊界從北方的琉球海溝劃過台灣,向南延伸到馬尼拉海溝,處在一個高度地震活躍的區域。特別是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對台灣社會及其建築法規產生了深遠的衝擊。此次災難性的地震造成超過 2,400 人死亡,數萬棟建築物倒塌或受損,經濟損失巨大。此事件迫使台灣政府及社會重新審視建築安全法規,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調整,以提高建築物的耐震能力,確保公眾的生命安全。

法規的演進

九二一地震後,建築法規有了大幅改進;

耐震程度、設計規劃,都與老屋有著天壤之別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設計史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設計史

在 921 地震之前,台灣的建築法規已有涵蓋耐震設計的初步規範,但實際應用及監督執行上仍存在許多不足。 921 地震後,台灣政府意識到需要更嚴格的建築標準和更全面的執行機制。 2001 年,修訂了《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大幅提高了耐震設計要求,包括強化結構連接和使用更優質的建材。

《重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修訂史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修訂史

到了 2003 年,台灣開始實施新的建築法規,所有新建建築必須符合更高的耐震標準。這些標準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包括了對建築物所在地的地質環境進行詳細評估,以及根據地震風險高低實行不同的設計規範。此外, 2006 年的修法進一步加強了對於建築物位於斷層附近的特別規範,這些地區的建築必須採用更嚴格的耐震措施。一般來說,從 2003 年開始取得建築執照的建築物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然而,如果位於斷層帶或軟弱地盤影響範圍內,那麼選擇2006年後取得建築執照的建築物會更安全。

九二一地震後修法重點
九二一地震後修法重點

購房者應考慮的因素

購屋前瞭解建築年份、地理位置、是否符合法規,

才能住得安心放心!

對於想要在台灣購屋的民眾,了解房屋的建造年份和相應的建築標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買家應該確認房屋是否符合 2003 年或之後的建築法規。 這些房屋通常會有更好的抗震設計,能夠承受更大的地震力。此外,考察房屋所在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關鍵,特別是其是否靠近主要的斷層線或在地質不穩定的區域。這些位置的房屋可能需要額外的安全措施,以防地震時嚴重損壞。

潛在的買家也應該評估房屋的整體結構狀況,包括其維護和修繕歷史。一個經常維護和及時修復的房屋,其抗震能力通常會更好。購買前進行專業的建築評估,可以幫助購屋者了解房屋的實際抗震能力和任何可能需要的加固措施。若您目前居住在老舊建築中,且無法立即搬遷,則在地震後務必仔細檢查您的住所。從外觀、樑柱、外牆及樓板等方面進行檢查,確保建築結構的安全性。如果您對自行檢查的結果感到不放心,您可以考慮申請國土署提供的房屋結構安全性能評估檢查補助。

三大危險房屋時期
三大危險房屋時期

房市氣象台觀點

隨著台灣建築法規的不斷演進和提高,新建建築的安全標準已顯著加強,尤其是在抗震設計方面且人民從小教育防災意識。然而,考慮到台灣高頻的地震活動,購屋者在選購房屋時,仍需仔細考慮建築的抗震設計標準,了解建築許可的年份,以及評估建築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結構狀況;透過這些步驟,可以確保所選住宅能在地震頻繁的環境中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保護家人和財產的安全。

選擇 2006 年之後的建案,

規範更嚴謹、耐震最有保障!

總結以上這些歷史脈絡與分析,最後房市氣象台要來建議大家:在購買房子時,挑選 2006 年法規大幅完善之後的建案,會是最妥善的選擇。

畢竟只要多花一些成本,就可以保障自己及心愛家人的生命安全,簡直是最划算的投資了!

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
訂閱電子報_單篇文章

延伸閱讀: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