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買房救房市杭州打響第一槍 網民:錢哪來?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5日訊】外媒日前披露,北京當局正在考慮一項提案,擬讓地方政府或國企承頭,由銀行發放貸款,購買地方滯銷房屋用作公租房,以拯救瀕臨崩潰的房地產。次日,杭州官方就率先打響了政府「收儲模式」的第一槍。網民質疑:銀行的錢是從哪來的?說到底還不是割老百姓韭菜。

中國財聯社5月15日報導稱,杭州「國家隊」出手,「打響了以收儲模式去庫存的第一槍」。

據報導,杭州市臨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公告稱,區政府決定在臨安區範圍內收購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為此公開徵集符合條件的房屋供應商。

這份公告列出的徵集房源的基本條件包括:1. 房源需位於杭州市臨安區範圍內,房源以整幢建築作為基本收購單位,且單套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2. 收購房源需搭配一定比例車位;3. 收購房源的價位「以不超過周邊房源、車位的評估價」為限,最終按照官方公布的具體實施方案執行。

報導引述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的評論表示,杭州臨安區政府此舉是對高層會議關於去化庫存房源的「新導向」的落實,「意味著在去庫存或消化存量房產方面,國家隊正式出手了」 。預計更多城市接下來可能會效仿杭州展開試點。

此前一天,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社在一篇報導中披露,北京當局正在考慮一項提案,擬讓全國各地方政府或國企出面,購入數百萬套滯銷的房屋用作公租房,以解決中國房地產市場「產存量」過剩的問題。報導稱,「若此舉成真,將是(當局)挽救房市最野心勃勃的嘗試之一」。

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爆料稱,中共國務院正在向多省市的政府「就初步方案尋求反饋」,雖然之前已經有多個試行項目嘗試用國家資金幫助清除多餘的住房存貨,但「最近的方案規模將大得多」。

知情人士披露,地方的國企將被要求以大幅折扣從陷入困境的開發商手裡買房,然後改建成經濟適用房(即廉租房、公租房),資金則通過向國有銀行貸款來解決,但對相關方案的具體細節及可行性,官員們還在辯論之中。

據此前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去年未售出房屋庫存已攀升至36億平方呎,創下2016年以來的最高規模。而今年前4個月,中國的房屋銷售量暴跌了大約47%,未出售房屋庫存則仍然維持在8年來的最高水準。

有鑒於此,傑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中國金融與房地產研究主管陳姝瑾估算,官方如果採取上述方式來拯救房地產,至少需要投入人民幣2兆元的資金,才能夠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中國天風證券則估計,政府若想要在未來18個月內消化房地產的「庫存」將至少花費7兆元人民幣,也就是中國今年預算赤字規模的78%。

彭博社的報導進一步指出,推動這項計劃,恐將進一步推高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而據統計,直到2023年為止,地方政府債務水準已經飆升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6%,銀行也因不良貸款的飆升和利潤縮水,正面臨著資產負債表越來越長的巨大壓力。

對於中共官方憋的這個「大招」,中國網民的看法更加一針見血。有人留言說:「慢慢收,爛尾樓多的是。」有人質疑:「錢哪來的?」

有博主此前曾針對官方專家的相關建議提出質疑:讓地方政府或國企承擔風險買房來救房地產,那麼地方政府和國企的錢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必然要依靠銀行貸款,說到底還是拿老百姓存在銀行裡的錢去救房企,救樓市,「可是誰又來救老百姓呢?此時的老百姓不應該是最該救的嗎?」

(記者竺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