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軍演2-1】台灣參與2024環太平洋軍演? 國防部高層:尚未確定 努力爭取中 | 政治焦點 - 太報 TaiSounds
快訊

    【環太軍演2-1】台灣參與2024環太平洋軍演? 國防部高層:尚未確定 努力爭取中

    2024-05-19 08:10 / 作者 郭宏章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Royal Australian Navy) 安扎克級(Anzac Class) 飛彈巡防艦巴拉瑞特號( HMAS Ballarat, FFH 155 )於2016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16)中進行整補作業。美國海軍US Navy。
    號稱全球最大的海軍演習 「環太平洋軍事演習」(Exercise Rim of the Pacific, 簡稱RIMPAC),每兩年舉行一次,2024年的RIMPAC是第29屆,據了解,本屆RIMPAC將在今年6月至7月舉行。多年來,台灣不斷爭取參與RIMPAC,但還沒突破。《太報》記者向國防部高層詢問,國軍是否有機會參與本屆RIMPAC 2024,國防部官員表示還沒確定,還在努力爭取當中。

    台灣想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Exercise Rim of the Pacific, RIMPAC)多國海軍聯合訓練演習的盛事,目前仍以「觀察員」為努力的初步目標,事實上也不只是台灣單方面在努力。2023年7月,共和黨籍美國聯邦眾議員奧格茲(Andy Ogles)對《2024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2024)提出修正案,提案要求邀請台灣參與明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

    在更早之前,2022年年底,美國國會聯邦參眾兩院通過的《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2023)當中,也以「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指出,與台灣舉行聯合軍演是改善戰備能力的一大重要元素,呼籲行政部門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的環太平洋軍演。

    美國太平洋艦隊3月29日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年3月25日至28日,美國第3艦隊(U.S. 3rd Fleet)在聖地牙哥洛馬角海軍基地(Naval Base Point Loma Annex)舉辦了2024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演習的最終規劃會議(FPC)。

    美軍太平洋艦隊指出,來自29個國家的約750名人員參加了環太平洋軍演2024,對整體演習計劃進行檢討,並準備執行世界首屈一指的海上演習。

    從1971年,美國海軍創立了「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在夏威夷周邊以及南加州的太平洋海域。這項多國海軍聯合舉行的軍事演習,由太平洋艦隊的第三艦隊(The 3rd Fleet)負責主辦,從1974年起改為每兩年舉行一次。

    RIMPAC邀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周邊與美國盟邦及夥伴國家的海軍艦艇與相關部隊參與聯合軍事演習與訓練。上一屆為第28屆「環太平洋軍演」,於2022年5月31日起展開至8月4日。參與RIMPAC 2022的國家包括美國、日、韓、加拿大等26國,共出動38艘水面艦艇、3艘潛艦,地面部隊方面共有9個國家部隊參演。整個演習中超過170架各型軍機以及2萬5千名各國官兵參與這項多國聯合軍演。

    10年前,因為美中關係尚稱和緩,中國曾經在2014與2016年,曾經分別派出4艘軍艦與5艘參演,原本也獲得2018年參演的資格,但在中國不斷在南海建設島礁,甚至建立飛機跑道供戰機起降、增派駐軍後,美國政府終於在RIMPAC 2018年舉行前的不到兩個月,由美國國防部於5月23日宣布,由於中國在南海地區部署武器,造成區域局勢不穩,決定取消中國參加軍演的資格。

    從2018年之後,少了中國參與的RIMPAC這項大型多國聯合軍演,氣氛與10年前迥然不同,中國反倒成為「假想敵」了。到了這一屆RIMPAC 2024軍演,甚至連歐洲國家的海軍都遠渡重洋,從大西洋跨到太平洋參加演習,成為「印太戰略」的一環。

    德國今年將派遣補給艦,參加由美國海軍主辦的RIMPAC 2024 環太平洋聯合演習之外,也將另外參加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內的多國海上訓練。甚至連南歐的義大利,今年初期也在美國水面艦艇協會(SNA)上宣布,確認將派遣軍艦參與RIMPAC 2024 軍演。

    義大利軍方今年初宣布將參與2024年環太平洋軍演(RIMPAC 2024)。圖為義大利海軍派駐印太地區的巡防艦莫洛西尼號。維基百科


    連歐洲國家都宣布積極參與印太區域事務的決心,義大利軍方也表示,由於義大利有2%的經濟來自海洋,官員強調在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下、保持海上交通線暢通無阻的重要性,這樣的發展無疑擴展了環太平洋國家海軍的合作,也使得這一屆RIMPAC 2024軍演更受到各方矚目。

    曾經從2008、2010以及2012年連續三屆採訪RIMPA軍演的軍事專家吳明杰表示,回顧RIMPAC的發展,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對蘇聯,第二階段是反恐戰爭,第三階段則是轉向對中。

    吳明杰分析,第一階段的RIMPAC從1970年代初期展開,當時原本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集團「零和」的戰略競爭情勢下,美國在東岸與西岸都以多國聯合的方式,形成對蘇聯的威懾作用。

    不過,吳明杰觀察,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戰略上轉向反恐作戰(Anti-terrorism Warfare),戰場的設定大部分放在中東、阿富汗等戰爭,因此第二個發展階段的RIMPAC,不僅與冷戰時期不同,也與現在的時空背景也不一樣。

    吳明杰進一步表示,從這幾年公開的訊息分析,美國戰略重心也轉向,轉為在西太平洋對抗中國,所以整個環太平洋軍演在第三階段,也有針對中國的海空威脅進行演習內容調整。而美國戰略重心的改變,也逐漸提高了台灣參與RIMPAC的機會,不過,仍有其他變數。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