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臺大宿舍群】溫州街52巷面臨拆除危機〡大家一起支持曹永和故居、陳奇祿故居登錄文化資產連署 | 媒事.看新聞     【搶救臺大宿舍群】溫州街52巷面臨拆除危機〡大家一起支持曹永和故居、陳奇祿故居登錄文化資產連署 – 媒事 看新聞

【搶救臺大宿舍群】溫州街52巷面臨拆除危機〡大家一起支持曹永和故居、陳奇祿故居登錄文化資產連署

【搶救臺大宿舍群】溫州街52巷面臨拆除危機〡大家一起支持曹永和故居、陳奇祿故居登錄文化資產連署

▲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台大溫州街五十二巷日式官舍,面臨被拆除危機。(照片提供 / 蔡金蓉)
▲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台大溫州街五十二巷日式官舍,面臨被拆除危機。(照片提供 / 蔡金蓉)

文 / 鄭維棕

台大所有的溫州街五十二巷日式官舍,近來因為都更原因將面臨拆除危機,而主管機關台北市文資現勘判不具文資價值的僅存三棟(6戶地址2、4、5、6、7、8號)宿舍群,這些宿舍群卻是擔任首任文建會(今文化部)主委陳奇祿(1923-2014)灣史泰斗中研院院士曹永和(1920-2014)過去住過的住所。(我要直接聯署:https://reurl.cc/XGGN5j)

陳奇祿院士在戰後艱困年代投入「臺灣研究」,成為人類學、民俗學、博物館及原民藝術大師。在他擔任文建會第一任主委時,推動、保存許多文化資產,催生中華民國第一部《文化資產保存法》,奠定了文資政策的基石,影響後世至為深遠。逝後10年來,各界仍不斷以紀念活動來傳頌他的貢獻。

參與推動這些宿舍群保留的台灣故鄉文史協會表示,臺北市溫州街52巷僅存三棟(6戶地址2、4、5、6、7、8號)宿舍群,建於1930年,是國立臺灣大學(前身臺北帝國大學)創校時期興建的第一批宿舍。老宿舍群歷經風霜,卻仍保存良好,迄今屹立不搖。百年來,見證了溫羅汀、城南、大學立足發展的歷史。正當臺灣大學校內欣喜迎接傲人百年校慶前夕,校園旁這三棟老宿舍群,卻黯然面臨即將被拆除的命運,這種對待珍貴文化古蹟的做法要接受社會公評。

▲台大這麼珍貴的文資建築,竟然在歷次臺北市文資審議中,忽略二位研究先驅在臺大宿舍居住過40年、20年以上的事實。(照片提供 / 蔡金蓉)
▲台大這麼珍貴的文資建築,竟然在歷次臺北市文資審議中,忽略二位研究先驅在臺大宿舍居住過40年、20年以上的事實。(照片提供 / 蔡金蓉)

財團法人蒲公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蔡金蓉表示,這個台大宿舍群過去也是台灣史泰斗中研院院士曹永和的住處。曹永和院士曾經倡議「臺灣島史」,對臺灣史研究貢獻卓著。他以高中學歷,榮獲荷蘭、日本以及國內最高勳獎。1998年,獲選中研院院士後,他深深感恩,為了回饋社會,捐出畢生積蓄,成立「曹永和文教基金會」,持續在民間社會奮力推動臺灣史和海洋史學術研究,對於台灣文史的推動貢獻卓越,其努力奮鬥的一生,更是許多年輕一代台灣人的典範。

然而,這麼珍貴的文資建築,竟然在歷次臺北市文資審議中,忽略這二位研究先驅在臺大宿舍居住過40年、20年以上的事實。因此,台灣文史學各界緊急聯合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訴求,這些珍貴的建築群若消失,不僅獨立書店林立的大學城溫羅汀失去歷史深度,大學里社區也將頓失文化亮點,更不可承受的是,我們將失去紀念「臺灣研究」先驅──曹永和與陳奇祿二位院士最重要的場域。因此,希望將溫州街52巷三棟臺大宿舍群登錄臺北市文化資產(紀念建築/歷史建築),並緊急向臺北市政府提出登錄文資身分的申請,也尋求社會大眾的聯署支持。

敬邀連署支持(5/21截止):https://reurl.cc/XGGN5j

溫州街52巷臺大宿舍群自成「溫羅汀」小聚落,黑色磚瓦與綠植交互相映,百年前的卵石門柱至今屹立不搖,2位院士的生活痕跡點點滴滴深埋在此……
共同發起人

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玉茹)
社團法人臺灣大眾史學協會(理事長張弘毅)
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文松)
臺灣口述歷史學會(理事長林玉茹)
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
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葉淑綾)
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執行召集人陳文松)
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林芳玫)
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陳俐甫)
臺灣平埔原住民族文化學會(理事長詹素娟)
臺北市大員水文化復興社(理事長梁蔭民)
俞大維先生紀念學會(理事長莊威)
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王嵩山)
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理事長鄭邦鎮)
音樂國際協會(理事長王明哲)
社團法人台灣故鄉文史協會(理事長黃智慧)
相關新聞報導:https://reurl.cc/4rrmmR
聯絡人:tsaoyungho.awards@gmail.com
taiwan.furusato@gmail.com 秘書處

原始新聞來源 【搶救臺大宿舍群】溫州街52巷面臨拆除危機〡大家一起支持曹永和故居、陳奇祿故居登錄文化資產連署 警政時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