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一間騰訊等於兩間阿里的啟示
廣告
香港股市 將在 7 小時 25 分鐘 開市
  • 恒指

    18,366.95
    -109.85 (-0.59%)
     
  • 國指

    6,510.37
    -44.69 (-0.68%)
     
  • 上證綜指

    3,051.28
    +2.49 (+0.08%)
     
  • 道指

    38,845.14
    +46.15 (+0.12%)
     
  • 標普 500

    5,359.88
    +12.89 (+0.24%)
     
  • 納指

    17,197.89
    +64.77 (+0.38%)
     
  • Vix指數

    12.73
    +0.51 (+4.17%)
     
  • 富時100

    8,228.48
    -16.89 (-0.20%)
     
  • 紐約期油

    77.62
    +2.09 (+2.77%)
     
  • 金價

    2,330.20
    +5.20 (+0.22%)
     
  • 美元

    7.8132
    +0.0016 (+0.02%)
     
  • 人民幣

    0.9271
    -0.0001 (-0.01%)
     
  • 日圓

    0.0495
    -0.0001 (-0.14%)
     
  • 歐元

    8.4059
    -0.0321 (-0.38%)
     
  • Bitcoin

    69,985.00
    +338.82 (+0.49%)
     
  • CMC Crypto 200

    1,450.83
    +4.16 (+0.29%)
     

【新聞點評】一間騰訊等於兩間阿里的啟示

騰訊(0700.HK)和阿里巴巴(9988.HK)同日「放榜」,成績卻一喜一憂,導致股價差距進一步擴大。
騰訊(0700.HK)和阿里巴巴(9988.HK)同日「放榜」,成績卻一喜一憂,導致股價差距進一步擴大。 (JADE GAO via Getty Images)

騰訊(0700.HK)和阿里巴巴(9988.HK)同日「放榜」,成績卻一喜一憂,導致股價差距進一步擴大,目前騰訊的市值已經是阿里雙倍以上。猶記得2016年之前,阿里的市值長期「騎住」騰訊,可惜後來不但被超越,還遭拋離得愈來愈遠。雙方命運迥異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緣於阿里此前的全盤布局都建基於中國進一步消費升級、改革開放以及全球化持續推進,但這三大趨勢近年都面對逆流,加上內部大手術改組,阿里難有運行。

話說騰訊和阿里齊於周二公布首季業績,前者錄得419億元人民幣純利,勝過市場預期,刺激美國預託證券ADR股價應聲上揚4.7%,市值達到4871億美元(約3.8萬億港元)。相反,阿里期內純利為244億元人民幣,不及市場預期,拖累在美市股價急滑6%,市值縮水至1935億美元(約1.5萬億港元)。換言之,阿里目前市值僅及騰訊約39%,一間騰訊等於超過兩間阿里。

阿里目前市值僅及騰訊約39%,一間騰訊等於超過兩間阿里。
阿里目前市值僅及騰訊約39%,一間騰訊等於超過兩間阿里。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業績股價榮辱互見已成趨勢

當然,上市公司業績總有波動,一兩個季度表現不代表什麼。問題在於,騰訊和阿里的業績及股價「榮辱互見」趨勢已持續了好幾年,兼且暫時看不到逆轉跡象。

猶記得2016年之前,阿里市值長期領先於騰訊,「黃金交叉」在當年8月18日發生,騰訊市值衝上2490億美元,正式超越阿里(2460億美元),成為中國最具價值上市公司,隨後雙方差距反覆擴大。

循此角度看,2016年8月18日至今接近8年,騰訊市值增長96%(年化增長率約10%),作為一隻龍頭科網股不算驚艷(同期Facebook、Alphabet、Amazon市值分別增長263%、295%、379%),但也毫不失禮,堪稱平穩向上。

廣告

反觀阿里,市值由當日2460億美元,到現在只剩1935億美元,累計縮水21%,實屬嚴重「跑輸」。換句話說,騰訊和阿里自2016年以來命運迥異,值得關注的並非前者「做對了什麼」,而是後者「出了什麼事」。

馬雲布錯局 馬化騰穩中求進

實際上,若要談論騰訊和阿里,不可能抽離它倆扎根的中國市場。過去8年,騰訊並非沒有遭遇重大打擊及挑戰,例如中央政府「鐵拳監管」網遊行業就令該巨擘首當其衝,抖音的強勢崛起也嚴重威脅騰訊的「社交平台一哥」地位。惟騰訊勝在根基深厚,加以其核心管理層長期穩定(馬化騰目前仍任董事長兼CEO,劉熾平亦自2006年起出任總裁至今),近年在戰略上沒犯大錯,平平穩穩逆境求進。

阿里創辦人馬雲以眼光宏大著稱,他很早就為阿里設定全盤布局。
阿里創辦人馬雲以眼光宏大著稱,他很早就為阿里設定全盤布局。 (VCG via Getty Images)

相較之下,阿里創辦人馬雲以眼光宏大著稱,他很早就為阿里設定全盤布局,主要信念建基於中國進一步消費升級(業務主力因此由「淘寶」轉向「天貓」)、改革開放(例如銳意發展螞蟻集團,押注於中國金融業開放)、全球化持續推進(因而在海外進行大量投資及收購)。豈料人算不如天算,這三項期待的趨勢近年都面對逆流,中國消費市場由「升級」變成「內捲」和「降級」(比「淘寶」更便宜的「拼多多」成為大贏家),各行各業被加強監管(螞蟻集團IPO觸礁,業務大幅收縮),全球化轉為「去風險化」(對於西方近乎「去中國化」)。

在形勢劇變的同時,馬雲先後卸任CEO和董事會主席職務,雲遊海外,阿里的管理層班子又換了幾輪,缺乏一個靈魂人物帶領集團調整經營策略。

蔡崇信領導改革 成績待見

直至去年9月,開國元老蔡崇信臨危受命,接掌阿里主席一職,揚言要徹底改革,推動阿里返回正軌,包括重新專注於電商主業、縮減非核心業務等。外界普遍贊同蔡崇信領導的改革方向,但是或許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可看見具體成績。

嚴格而言,騰訊和阿里雙方的策略談不上「誰對誰錯」。試想像一個「平行時空」,諸如新冠疫情、中美交惡等風波沒有發生,中國繼續消費升級及改革開放,全球化欣欣向榮,屆時阿里的「三大押注」全部大豐收,其市值可能反過來比騰訊高出一倍以上。至於阿里的管理層變化,以成敗論豪傑,倘若一切順風順水,可被形容為「傳承交棒」、「注入新思維」,相反馬化騰、劉熾平長期在位或被視為「頑固守舊」、「缺乏新意」。

總的來說,騰訊和阿里皆屬中國最優秀企業代表,相比起IBM、GE、Sony等老店,它倆也是很「年輕」的企業。只要阿里重新調整方向,乘着中國經濟增長以及數碼化、智能化等大勢所趨,有條件可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