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拍片強推新田科技城 引魚戶稱「香港冇養魚業」、「希望政府收魚塘」

發展局拍片訪問新田養魚戶,聲援政府的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
發展局拍片訪問新田養魚戶,聲援政府的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

城規會就新田科技城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展開的公眾諮詢剛於上周結束,過去半年來,多個環保團體密集式提出意見,擔心科技城計劃破壞新田一帶濕地生境。政府則在今日(13 日)推出一條宣傳短片,利用一位新田養魚戶的訪問,合理化新田科技城填平部分魚塘的政策。

局方稱魚塘荒廢對生態不好

政府去年 5 月擴大新田科技城的發展規模,計劃填平大量濕地,包括近 250 公頃「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計劃引來環團非議,其中香港觀鳥會指出,科技城用地侵佔 175 公頃國際鳥盟認可的重要野島及生物多樣性棲地,形同向大灣區最完整的國際級濕地施行「腰斬刑」。

發展局今日在社交平台出片「反攻」,片段訪問了一位新田養魚戶「泰哥」郭木泰,指稱現時私人營運的魚塘,面對不少挑戰和困難;而魚塘荒廢後,沒有足夠食物給候鳥、水鳥,對生態保育亦不是好事。

香港觀鳥會指出,新田科技城發展緊貼「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相距或不足 30 米,發展計劃須填平 150 公頃「濕地保育區」作創科發展。
香港觀鳥會指出,新田科技城發展緊貼「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相距或不足 30 米,發展計劃須填平 150 公頃「濕地保育區」作創科發展。 (發展局短片截圖)

郭木泰在片段中表示,1985 年後,大陸淡水魚輸港,衝擊市場,本地養魚業開始衰退,年輕人不願入行,「我估計遲多十年、十五年,整個香港都冇淡水魚養魚業」。他指出,部分魚塘荒廢後渠道淤塞,蛇蟲鼠蟻滋生,鸕鶿食量驚人,每隻每日吃兩、三斤魚,「我哋落魚苗,要落多三成,損失幾萬,但補助只得幾千,都唔夠畀啲雀仔食啲魚」。

環團:「荒廢」魚塘錄得歐亞水獺、青頭潛鴨

郭木泰在訪問中稱,當新田科技城發展後,如果有工作機會,他們願意留下來,「希望政府收魚塘,留番來做保育;做保育嗰啲就請我哋幫佢哋養魚來餵雀仔,呢個方案我認為行得通」。

發展局稱,政府計劃在未來的新田科技城附近,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透過政府主動介入,積極管理,一方面提升魚塘的生態功能,同時引入現代化水產養殖,協助漁業升級轉型。

環團綠色和平曾反駁政府的魚塘「荒廢論」,指出全球近危的歐亞水獺、極度瀕危的青頭潛鴨及黑臉琵鷺等均有記錄出沒於已棄養的魚塘。歐亞水獺是獨居動物,特別適應較少人為干擾的閒置魚塘,因此不能貶低這些魚塘的生態價值。

發展局稱,收回魚塘後會介入管理,提升漁業質素。    (發展局短片截圖)
發展局稱,收回魚塘後會介入管理,提升漁業質素。 (發展局短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