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小米董事長坦言中國電動車全靠矇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4日訊】由於中共政府補貼政策,中國大量的電動汽車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快速成長,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由於中國汽車行業的技術門檻低,許多新公司可以輕鬆入門。看完2024年北京車展的小米董事長雷軍絕望地表示,中國電動車完全是「靠矇」。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3年中國大陸電動汽車出口120.3萬輛,較2022年成長77%,成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出口國。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由於一方面政府補貼,第二方面政府也支持他們,因為可以跟歐美國家去談判氣候問題,碳排放可以得到一些談判籌碼。所以這種原因導致它需要這個行業野蠻生長,缺乏監管,導致整個行業是一種亂象。」

2024北京國際車展剛剛閉幕,看完北京車展的小米董事長雷軍絕望地表示,中國電動車完全是「靠矇」。雷軍認為,中國每家車廠都做一系列的車,但「好的車有幾輛就行了,幹嘛需要那麼多同質化的車呢?」

黃大衛:「雷軍說的話是沒錯的。目前中國所謂的新能源,比如電動車由於有政府補貼,而且有商業政策支持,所以大量的企業為了能拿到補貼去發展,甚至有地方政府為了地方政治資本,都在拚命鼓勵廠家,提供貸款、提供政策優惠,像雨後春筍冒出來的企業很多,可能就是打醬油的。原來做服裝,做什麼產品(的企業)都有,因為有補助,所以瘋狂做。」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綉雯:「中國它發展這些新的技術或什麼,大部分都是從抄襲或是偷,即使是小米的汽車,我想它應該也是,為什麼雷軍會講說這麼多同質化的車,因為他們也可能被其它新的車企抄襲或是偷他們的技術。」

從2009年起,由於政府補貼政策,中國大量的電動汽車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快速成長,產銷量位居全球第一。

王綉雯:「因為他們這樣子同質化內卷的問題,就會造成第一個問題就是,你這樣造出來的車到底是能用嗎?因為這些車子都是有安全性的考量,包括因為是關係到人命的問題。」

分析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過度競爭,未來就會呈現血流成河的現象。

王綉雯:「因為競爭太激烈了,所以血流成河要搞一大堆的這些新的車企。這個就顯示出他們之前的這些投資,還有他們的產線擴充,可能是過於樂觀或是過於快速,也就是說,它的投資的資源配置可能是有錯誤的。就是因為大家都是配合政策,然後搞這種大運動式的發展模式,所以到最後的話就會呈現這樣子的一個後果。」

大陸第一財經報導,2014年前後,「造車新勢力」開始興起,不過隨著近幾年競爭加劇,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先後倒下。

王綉雯:「因為歐美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廠,已經開始有提高戒心,然後會設下保護他們國內汽車產業的一些壁壘,所以可能中國到時候它這些削價競爭,它就只能去想辦法去銷給這些非洲或是拉丁美洲這些的發展中國家。」

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4月26日發布報告,數據指出,比亞迪2023年年報公開乘用車產能有190萬輛,但產量卻達到303萬輛,產能利用率高達159.5%。更多新能源車企則面臨快速擴張產線後,銷售成績不達標的問題。

黃大衛:「政府一直在鼓吹,在抖音、在很多社交媒體鼓吹燃油車不安全、不值錢,硬生生的把老百姓燃油車的價格降低50%左右,而且要說把2025年中國各大城市要實現50%以上的公共交通,由所謂的新能源電動車來驅動,然後2030年要取消燃油車,放出消息出來,所以導致市場更加恐慌、恐懼。未來中國市場的話,我們覺得就是由於整體的消費能力有限,只是它經過不斷的宣傳,經過像華為手機一樣的宣傳,它只導致一波的購買熱。」

學者表示,如果中國經濟持續不樂觀,出口訂單還在減少,與歐美國家的關係沒有改善,國內老百姓的購買力消耗殆盡時,大量的電動車有可能重蹈之前的共享單車大量爛尾的下場。

編輯/黃億美 採訪/易如 後製/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