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心聲:不要為做而做亂折騰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市民心聲:不要為做而做亂折騰

時間:2024-05-21 04:02:21來源:大公报

  圖:市民心聲:不要為做而做亂折騰

  肯定很多清潔工會辭職!

  清潔公司經理 謝柱權

  清潔公司銷售經理謝柱權表示,填寫大公報fb垃圾收費問卷調查時,表明絕不支持在8月1日推行垃圾收費,「清潔工人的艱辛,我是看在眼裏的!」

  謝先生解釋,垃圾收費讓本來平均年齡已逾60的清潔工人百上加斤,清潔工在收集垃圾時,發現被丟棄的垃圾若非使用指定袋,他們須拆掉再重新把垃圾裝進指定袋,收集垃圾由平時的三小時激增至六小時。「清潔工的薪水本來就很低微,每月只有1.1萬至1.2萬元,若工作量加重,肯定他們第二天便會辭職!」

  謝先生續指,現時一般大廈使用的660L大型垃圾桶,當內裏的大型黑色膠袋裝滿垃圾後,會搬到垃圾車前,車輛扣着垃圾桶榫位,抽高然後傾倒進垃圾車便可完成「垃圾上車程序」。但若換成指定垃圾袋後,須將垃圾袋打結,然後靠人手逐個袋搬上垃圾車。謝先生強調,一個660L大型垃圾桶可裝10袋至15袋垃圾,每袋重約68公斤,靠人手極難逐袋垃圾搬上垃圾車。「像我這樣的身形都搬不動,我想請問環保署官員,你們想出這樣的政策時,到底有沒有親身實地去了解過?」

  謝先生表示,很多清潔公司同行、市民及清潔工對於垃圾收費詳情仍是一知半解,強硬推行不可取,應擱置在8月1日推行垃圾收費。

  需要長期宣傳與教育

  環保人士 李璧而

  珍惜群組召集人李璧而表示,「今次大公報fb垃圾收費問卷調查反應好熱烈,估不到有些有30萬、40萬成員的大群組都將問卷分享給我,有90幾次分享。」李璧而認為,問卷調查反響大,因大眾都不支持8月1日推行垃圾收費,她指垃圾收費計劃似做賣膠袋生意,希望政府擱置計劃。

  本身積極推動環保、已做家居垃圾分類多年的李璧而說:「我買餸平時有五、六個膠袋,會循環再用,而不是將買餸有的膠袋袋落政府指定袋,或者有骨的廚餘用普通膠袋袋住,再加一個綠色指定袋,政府的袋較特別嗎?有無分類?無的話又是掉落堆填區,這個(垃圾收費)計劃是否不值得支持?」

  李璧而指出,深圳轉廢為能非常成功,認為政府應多參考。另外,她認為環保意識需要長期宣傳與教育,學校的環保教育很重要,並須加強環保宣傳:「我細個時,好多人無公德心周圍吐痰,政府宣傳標語『隨地吐痰乞人憎,罰款二千有可能』,我現在仍記得,政府可以在管理的公共地方,例如公屋邨擺放回收箱,好過用公帑在巴士、地鐵賣廣告。」

  社會對垃圾收費一知半解

  大學生 秋男

  大學生秋男表示,填寫垃圾收費問卷調查時,明確表示不支持在8月1日推行垃圾收費!他指購買指定垃圾袋對當局收益增加,但達不到環保目的:「給人的感覺是『硬推』為做而做,因為不在乎花費多少少錢的市民,仍然會丟棄一樣多的垃圾!」

  他又認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可能有市民仍舊使用一般膠袋裝垃圾,然後偷偷丟入街邊的垃圾桶,所以垃圾收費計劃對環保起不到任何作用。

  秋男強調應先提升市民回收意識,加強宣傳教育。「你問很多市民,指定垃圾袋有哪幾款,每一款可裝多少容量垃圾及每款垃圾袋售價多少,他們大多數都不知道。」

  回收配套不足 環保淪空談

  大學生 Chloe

  大學生Chloe表示,不支持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自己與身邊很多同齡人討論過垃圾收費問題,普遍對指定垃圾袋有哪些尺寸、不同尺寸的售價多少、哪些地方可以購買到這些指定垃圾袋等細節,均「矇查查」。她表示雖然政府出發點是鼓勵市民源頭減廢,但在一知半解下強推只會違反民意,達不到「環保」目標。

  Chloe指出,父母提及實施垃圾收費後,日常開支會增加,若實施垃圾收費,食肆按「污染者自付」原則,購入指定垃圾袋的開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變相加重市民的經濟負擔。

  Chloe表示若只着重「收費」,但其他配套措施仍不足,環保只會淪為空談。她自己雖然仍在讀大學,但兼職公共服務行業,接觸到大多數市民的環保意識較以往提高很多,但要做好環保卻有心無力。

  Chloe又提及「綠在區區」不「就腳」,選址距離民居較遠,她說市民往往要拿着數袋分類好的垃圾步行十多分鐘到綠在社區的站點,甚不方便,對於長者而言亦十分吃力。加上環保站點的開放時間未能配合市民上、下班,他們每每要上班前「趕頭趕命」或下班後「頻頻撲撲」拿着垃圾趕去環保站點。

  額外買袋增基層負擔

  醫院清潔工 李小姐

  醫院清潔工李小姐在大公報fb垃圾收費問卷調查選擇支持擱置計劃,她表示,指定膠袋容易穿,質量須改善,而有關尺寸不適合如食肆等需用大容量垃圾袋的行業。

  來自基層家庭的李小姐表示,生活開支為了慳得一元得一元,他們會將平時購物的膠袋洗淨循環再用,包裹廚餘或家居垃圾;但要額外購買政府指定袋去包裹這些原有的膠袋,變成大袋包小袋,多用膠袋,增加生活負擔。另外,回收配套未完善,以旺角為例未有「綠在區區」,旺角居民要將膠樽、鋁罐等拿到大角咀回收,路途太遠。「先做好公民教育,環保宣傳,香港有很多大嘥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