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研究院的「保安」不能考博士? - 新浪香港

誰說研究院的「保安」不能考博士?

    1993年,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傑在保衛處題寫了「石窟衛士」4個字,這4個字是對敦煌研究院保衛處的鞭策和鼓舞,更是責任和擔當。可我大學畢業後剛成為「石窟衛士」時,壓根沒想過會在敦煌待這麼多年。

    我本科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對文博行業瞭解甚少,即便家在十三朝古都西安,當時的我甚至連陝西歷史博物館都沒去過,可命運使然,招聘時的一個「事業編」讓我回應了敦煌的召喚。2007年,我背了一個包,坐了24個小時的硬座到了敦煌,到的那天恰好刮沙塵,沿途黃沙漫天,到了後就想轉頭買票回西安。

    剛開始我在保衛處技術防範科工作,2008年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重要子項目——安防工程開始實施,院萊恩排我全程參與現場勘察和方案設計工作,天天與設計院、安防廠家、行業安防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因為和自己的專業有了結合點,忙得不可開交,便沒時間想家了。現在回過頭來看,正是因為院里重視對年青人的培養,給了深度參與這些工作的機會,讓我打下了堅實的安防知識基礎,也養成了積極學習的習慣,使我受益匪淺。只是偶爾出差到南方發達城市,我還會湧出想辭職的衝動,因為相形之下,氣候乾燥、風沙漫天的敦煌確實和「宜居」無關。

    莫高窟自然環境相對惡劣,時常面臨著風沙、洪水等自然災害的侵襲,且隨著遊客的參觀數量不斷上升,來自「人」的風險也為敦煌的安防工作帶來更為複雜的挑戰,文物安全、遊客安全、生態安全、消防安全、風險管控、應急處置等工作時刻考驗著我及所在的部門的專業素養,我們深刻意識到,文物安全管理已經變為一個科學系統性的工程,如何把技術更好地和文物安全管理業務結合是個新問題。

    「要做文物安全領域懂業務的技術管理者,打造一支相對專業的安全管理團隊。」我對自己的工作思路、定位和目標逐步清晰,也對骨感的現實有所認知——敦煌地處偏遠,安防人才十分緊缺。怎麼辦?當時的我只有一個念頭,沒有人才,我就自己成為人才。

    因文物保護、旅遊開放的特殊性,敦煌的安防工作不能照抄照搬其他行業的解決方案,需要結合自身的場景和管理特點因地製宜。因此,我們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專業化的安全管理團隊,先後完成了莫高窟等6處石窟、11項文物安全防護工程的實施,通過大量的學習,我們嘗試將風險管理理論應用於石窟寺文物安全管理工作中,提倡預防性保護與安防相結合,防護等級與風險相適應等理念,逐步梳理出一套科學的石窟寺類文物安全防護體系構建的方法及流程,並且得到推廣。這些經歷讓我入選甘肅省文物保護技術諮詢專家庫,更好地發揮所長。

    在一個允許年青人成長的平台上,「升級打怪」逐漸成為我的日常。我一邊工作,一邊攻讀了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程碩士學位,最近又將進入蘭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記得,面試開始前,有位老師嘀咕了一句「怎麼研究院的保安都要考博士?」可見,外界對文物安防工作的瞭解十分有限,我們任重道遠。

    以前我們老開玩笑說:「敦煌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半年。」如今回想,當年把我留在敦煌的那陣風已經刮了17年,身在其中,懂得了敦煌石窟在中華文明甚至世界文明的卓越價值,也終於理解了為什麼常書鴻、段文傑、樊錦詩這些老一輩莫高窟人會放棄優越條件,選擇留在敦煌堅守一輩子。我也才真正認識到「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工作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的意義,如今的我想做好新時代合格的「石窟衛士」,利用先進技術和安全管理理念守護石窟安全,成為切實把文物安全融入文物事業的踐行者、推動者和創新者,做一個既懂文物單位安全管理又懂安全技術應用的「守夜人」。

張帥 敦煌研究院保衛處副處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5月1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