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倫理宗教科 增教假新聞網絡公審私隱權 - 20240511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一

高中倫理宗教科 增教假新聞網絡公審私隱權

【明報專訊】高中倫理與宗教科2024/25學年起更新課程內容,其中必修的「倫理學」將新增章節,在「傳媒倫理」單元加入「新興媒體帶來的轉變和引起的關注」,內容涉及「假新聞、網絡公審、私隱權」。有該科教師稱,近年隨着社交媒體興起,教學例子自然多用「網絡起底」而非過時的「狗仔隊」,認為新指引順應社會發展,與時並進。

人權單元增「歷史」「多元主義」章節

高中倫理與宗教科分成必修及選修兩部分,即「倫理學」及從佛教或基督宗教二擇一的「宗教傳統」 ,今年中學文憑試(DSE)共899人應考。教育局昨公布更新《倫理與宗教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見表),除了「傳媒倫理」外,亦在「人權」單元新增「人權與歷史發展」及「多元主義的影響」章節。至於選修的佛教或基督宗教部分,則分別刪減6或7個章節。

教師:順應社會發展 人權概念「沒少」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倫理與宗教科主任陳素麗表示,改制後將減少5%至8%內容,能避免教師為追趕進度「催板」,亦能減輕學生應試壓力,形容刪減程度恰當。她稱,騰出的課時亦能讓教師更好照顧學習差異,其中選修的「宗教傳統」刪減的多屬背景資料,原非教學側重點,對學生掌握宗教內容沒大影響。

至於必修的「倫理學」,陳素麗認為能順應社會發展,舉例新增講解「假新聞」能配合教育局近年較着重的資訊素養,教曉學生分辨真假資料。她又稱,以往本就會講述信仰、結社及人身自由等人權概念,改動能讓教師從兒童權利、婦女權利、免受種族歧視權利中,選擇一個具體切入點深入講解,強調「人權概念完全一樣,一個也沒有少」。

上 / 下一篇新聞